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雷式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

更新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10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____ “圆满、圆融”的精神内蕴。圆形结构的传统中式美学不仅应用于小说创作,更应用于传统建筑、家居设计等领域。中国古代小说历来讲究大团圆结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一被诟病的文学局面在现代文学创作中被不少评论家____,鲁迅即其中一个代表[A]他们力倡改变这一局面。相比之下,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发展至现代的席勒[B]黑格尔等批评家,西方的悲剧美学观理论早已完善。然而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小说的诸多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甲】

    ②《边城》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既有“圆”的叙事结构,又有“悲”的美学色彩。【乙】大结局中,翠翠等的那个人(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可以说是一个“圆满的悲剧”[C]无尽的等待或许有渺茫的希望,或许即为绝望。【丙】《边城》的故事发生在茶峒——一个____的世外桃源,人物是____中的普通几个[D]【丁】故事的结局并不算得“悲壮”,但是沈从文将优美的语言与凄美的结局相结合,使得全文弥漫着悲情的基调。

    1.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hāng) C . 病(gòu) D . 世外桃
    2.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赋予  抨击  与世隔绝  芸芸众生 B . 给予  批评  与世隔绝  人山人海 C . 赋予  批评  令人神往  人山人海 D . 给予  抨击  令人神往  芸芸众生
    3. (3) 文中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4. (4) 对文中画线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而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诸多小说的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B . 因此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小说的诸多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C . 而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小说的诸多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D . 因此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诸多小说的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5. (5) 将“《边城》是沈从文将传统精髓与现代精神结合的杰作”这句话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①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②禁持③。

    春浦④淅生迎梓绿,小梅应长亚⑤门枝。一年灯火⑥要人归。

    [注]①岁不尽五日:除夕前五日。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从无锡乘船回杭州家里,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②恶:猛,厉害。③禁持:摆布。④沭:水边。⑤亚:非近。⑥一年灯火: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之类.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作多呼应,如“涌”“棹”呼应了“画船”,“-年灯火”呼应了“岁不尽”等。 B . “雁怯"表面上写雁,实则以雁喻词人自己,此句与“近乡情更怯”有异曲同工之妙。 C . “小梅”一句写词人在乘船途中看到了河边的小梅已经长出了长长的枝条。 D . 最后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家中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都在催促自己回家。
    2. (2) 北京大学教授林力在《宋词鉴赏大典》中评价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一是以哀景写欢乐,二是以淡笔写浓情。请结合词作,试分析其中一点。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石钟山记

    罗洪先

    郦氏《水经》救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东坡夜舣①渔舟山下,听其所以呜者,本石多窍,为辩以补遗。

    丙午春,余过湖口,渊上下,两山皆若钟形,而上钟②尤奇。是时水未涨,山麓尽出,山以登。入其中,犹佛氏言海若献琛,珊瑚珠贝,金光碧彩,错出于惊涛巨浪,莫可辩择。睇而视之,垂者磬悬③,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块连④。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

    夫音固由窍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⑤。故钟之制,甬⑥则震,弇⑦则郁,是石钟者中虚外窍为之也。虚者大,窍者小,故出之有余而应且远。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游记卷》,有删改)

    [注]①舣:停船靠岸。②上钟:指上钟山。石钟山由上钟山、下钟山组成,合称“双钟山”。③磬悬:磬,以玉石或金属所制乐器,多悬置以敲击。④玦连:言石块相接如五环相连。玦,有缺口的玉环。⑤喑然:缄默无言状。⑥甬(yǒng): 量器名。桶,即方形斛。⑦弇(yǎn):覆益,遮蔽。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诃的含义。

        ②临③缘

    2. (2)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

      ②自吾栢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

    3. (3) 对于石钟山发出声音的原因,作者和苏轼的观点有何不同?
  •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望着满天的星斗,想着远方的同窗,我心中不禁默念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 ,。“不管身处何方,都铭记同窗苦读的日日夜夜,怀着一份思念,一份祝福。
    2. (2) 坐在这里,沉浸在轻梁的钢琴声中,不禁令人产生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感觉,根本忘了我是来喝酒的。
    3. (3) 君子为政,要与民同乐,更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范仲淹也曾在《岳阳楼记》中假托古圣立官,发出了“”的豪言壮语,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勤勉多岁月

    ①三五好友相聚,聊起过去一年的感受,一位朋友很有感触,“以前总给自己定目标,结果却往往完不成,仔纳一想,又似乎总有理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抽不出空。直到后来看到一句话,‘勤勉多岁月’,才猛然醒悟,没有时间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类似情况。

    ②时间是公平的,它不会给任何人多一分,也不会给任何人少一秒;但时间也是有偏向的,惜时如金者往往会得到时间的奖励,虚掷光阴者则会徒留怅然。所谓“勤勉多岁月”,或许并不是说勤勉之人就能在人生中额外多一些时间,而是说把点滴时间用在有意义的地方,能让时间更加充实。当别人犹豫不前的时候,你已经在行动:当别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你已在学习充电;当别人选择放弃的时候,你依然在坚持……而对恒定流动的时间,不同的选择会被败于不同的人生意义。

    ③当然,勤勉恐怕并不简单地等于“让自己忙碌起未”。李大钊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生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只顾着把时间填满,却“只见动作,不见前进”,那只会是喀忙、空忙、白忙。真正的勤勉,从来不是盲目地忙,而是时时有所创造、事事有所成就、处处有所精进。前者只有勤勉之名,却往往无尺寸之功:后者才是名副其实,在不弃微末中收获成长。

    ④勤勉不仅是一种时间管理的艺术,也是一种人生的哲学。为了“阐旧邦以辅新命”,冯友兰在85岁高龄时仍笔耕不辍,决心捩写《中国哲学史新编》,历时10年,终于完成这部皇皇巨著;李云鹤23岁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已有60多年,依然耕耘不歌,至今已修复了4000多平方米壁画、500多身彩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如果说时间是生命的表现形式,那么勤勉就是实现生命意义的必由之路。以梦想为帆,以勤勉作桨, 百事可做,百业可成。

    ⑤有人会问,勤勉是不是就要始终忙忙碌碌,连偶尔驻足休息都不需要?当然不是如此。忙不胜忙绝非人生的必然选择,从容应对才是更好的态度。文式之道,一张一弛。一种健康的生活,也必然是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我们既需要和时间赛跑的精种状态,也需要看看身边风景的淡定从容。勤勉既不是盲目地忙,也不是始终忙忙碌碌,而是以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之事,是通过赋予时间以效率,从而走在时间前面。事实上,也只有善于做时间的主人,才能让自己有更多主动的选择,最终收获收放自如的人生。这也恰恰是“勤勉多岁月”的题中应有之义。

    ⑥壮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邓拓在《生命的三分之一》中说:“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惜时如金,勤勉如牛,相信这样的人生自有收获。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开篇点题。由朋友聊天引出勒勉的话题。 B . 第③段引用李大钊的话是为了论证真正的勤勉,是时时有所创造、事事有所成就、处处有所精进。 C . 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证了“勤勉不仅是一 种时间管理的艺术,也是一种人生的哲学。”这个观点。 D . “业精于勤荒于嬉。”一个勤奋的人,不仅能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获得额外的时间发展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
    2. (2) 下列与文中“勤勉多岁月”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B .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C .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D . 有人曾问齐白石,画面的秘诀是什么?他笑答:“要每日作画,不叫一日闲过”。
    3. (3) 作者为什么说“勤勉多岁月”?请结合全文回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理解“工匠精神”

    材料一: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贪、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竦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维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关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从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科二:

    “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永,匠人们的娴熟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数十年如一日的职业坚守固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专注坚守的同时,更应将娴熟的技能传承下去。在当今社会, 许多民间独门手艺亟待挖掘和继承,如斗色剪纸、木板水印、推光漆器、宣城制笔等传统手艺已濒临失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的精神永不过时,我们呼唤更多的“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涌现出来,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摘编自孙纲《“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

    材料三:

    中国企业培有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而如何进行培育,首先是作为教育机构要转育教有思维。当前的各类学校,重视书本理论,忽视动手实践是一大通病。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其次是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在一些企业,工程师和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优于工匠和技术工人,这无疑是在挫伤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工匠的辛苦付出进行奖励,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全社会对工匠应给予人文关怀。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工匠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只有全社会理解了工匠群体存在的感义,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陈华文《喧嚣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1. (1) 下列对材料一中“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能工巧匠将技艺掌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这种追求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就是工匠精神。 B . 工匠们发自肺腑、专心如一地热爱职业,甚至到达冰心-片、物我两忘的境界,就是工匠精神。 C . 工匠精神中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D . 我们亟需人人成为工匠,人成为工匠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B . 工匠虽然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但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有着创造性和开拓性,全社会要有人文关怀,才可能在这喧嚣的时代中呼唤回工匠精神。 C . 工匠精神培育应该从教育抓起,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应该大力加强动手实践教育。 D . 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激励机制,激发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焚鹤人

    余光中

    ①一连三个下午,他守在后院子里那丛月季花的旁边,聚精会神做那只风筝。全家都很兴奋。一放学回家,雅雅、真真和佩佩三个女孩子等不及卸下书包,立刻奔到后院子里来,围住工作中的爸爸。三个孩子对这只能飞的东西寄托很高的幻想。它已经成为她们的话题,甚至争论的中心。对于她们,这件事的重要性不下于太阳神八号的访月之行,而爸爸,满身纸屑,左手浆糊右手剪刀的那个爸爸,简直有点太空人的味道了。

    ②可是他的兴奋,是记忆,而不是展望。记忆里,有许多云,许多风,许多风筝在风中升起。对于他,童年的定义是风筝加上舅舅加上狗和蟋蟀,无意间发现远方的地平线上浮着一只风筝,那感觉,总是令人惊喜的。只要有一只小小的风筝,立刻显得云树皆有情,整幅风景立刻富有牧歌的韵味。如果你是孩子,那惊喜必然加倍。他永远忘不了在四川的那几年。丰硕而慈祥的四川,山如摇篮水如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③“男孩的意向是风的意向,少年时的思想是长长的思想”。少年爱做的事情,哪一样,不是梦的延长呢?看地图,是梦的延长。看厚厚的翻译小说,喃喃咀嚼那些多音节的奇名怪姓,是梦的延长。放风筝也是的。他永远记得那山国高高的春天。嘉陵江在干峙万峙里寻路向南,好听的水声日夜流着,吵得好静好好听,像在说:“我好忙, 扬子江在山那边等我,猿鸟在三失,风帆在式昌,运橘柑的船在洞庭,等我。海在远方。”

    ④而最有趣的,该是有风的晴日了。词堂后面有一条山路,蜿蜓上坡,走不到一刻钟,就进入一片开旷的平地,除了一棵错节盘根的老黄果树外,附近什么杂树也没有。舅舅捉着刚完工的风筝,再嘱咐他起跑的时候要持续而稳定,不能太骤,太快。他的心嗅噗地跳,禁不住又回又去看那风筝。那是一只体貌清奇、风神潇洒的白鹤,绿喙赤顶,稿衣大张如氅。翼展怕不有6尺,下面更曳着两条长足。剪舅高举白鹤,双翅在暖洋洋的风中颤颤扑动。终于“一二三!”他拼命向前奔跑。不到10码,麻绳的引力忽然松弛,也就在同时,舅舅的喝骂在背后响起。舅舅追上来,检视落地的鹤有没有跌伤。一而怪他太不小心。再度起跑时,他放慢了脚步,不时回臧,一而估量着风力,慢慢地放线。舅舅迟疾地追上来,从他手中接过线球,顺着风势把鹤放上天去。线从努舅两手勾往的筷子上直滚出去,线球轳轳地响。舅舅又曳线跑了两次,终于在平岗顶上站住。那白鹤羽衣褊跹,扶摇直上,长足在风中飘扬,他兴奋得大嚷,从舅舅手中抢回线去。风力愈来愈强,大有跟它拔河的意思。好几次,他以为自己要离地飞起,吓得赶快还给了舅舅。舅舅把线在黄果树枝上绕了两圈,将看守的任务交给老树。

    ⑤“飞得那样高?”四岁半的佩佩问道。

    ⑥“废话!”真真瞪了她一眼。“爸爸做的风筝怎么会飞不高?真是!

    ⑦“又不是爸爸的舅舅飞!是爸爸的努舅做的风筝!你真是笨屁瓜!”十岁的雅雅也纠正她。

    ⑧“你们再吵,爸爸就不做了!”他放下剪刀。

    ⑨小女孩们安静下来。两只黄蝴蝶绕着月季花丛追逐。隔壁有人在练钢琴,柔丽的琴音在空中回荡。阿眉在厨房里煎什么东西,满园子都是葱油香。忽然佩佩又问:“ 后宋那只鹤呢?”后来那只风筝呢?对了,后来,有一次,那只鹤挂在树顶上,不上不下,一扯,就破了。它掉了几滴泪。舅舅也很怅然。他记得当时两人怔怔站在那该死的树下,久久无言。最后舅舅解嘲说,鹤是仙人的坐骑,想是我们的这只鹤终于变成灵禽,羽化随仙去了。第二天舅甥俩點然曳着它的尸骸去秃岗顶上,将它焚化。一阵风未,黑灰满天飞扬,带点名士气质的舅舅,一时感慨,朗声吟起几句贼来。当时他还是高小的学生,不知道舅舅吟的是什么,后来年纪大些,每次念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他就会想起自己的那只白鹤。因为那是他少年时唯一的风筝。当时他曾缠住舅舅,要舅舅再给他做一只。舅舅答应是答应了,但不晓得为什么,自从那件事后,似乎意兴萧条,始终没有再为他做。人生代谢,世事多变,一个孩子少了一只风筝,又算得了什么呢?不久他去15里外上中学,寄宿在校中,不常回家,且换了一批朋友,也就把这件事渐渐淡忘了。等到他年纪大得可以欣赏舅舅那种亭亭物外的风标,和舅舅发表在刊物上但始终不会结集的十几篇作品时,舅舅却已死了好几年了。舅舅死于飞机失事。那年舅舅才30出头,从香港乘飞机去英国,正待一飞冲天,游乎云表,却坠机焚伤致死。

    ⑩“后未那只鹤一一就烧掉了。 ”他说。

    1. (1) 作者借第三人称视角,用插叙的叙事手法来叙述“鹤风筝”的故事。请概括文中插叙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他为女儿做鹤风筝——想起——女儿问鹤风筝的结局——想起

    2. (2) 品味下列语句,完成括号中的任务。

      ①那是一只体貌清奇、风神潇洒的白鹤,绿喙赤顶,镝衣大张如氅。(品析本句遣词用语的特点和效果。)

      ②“后来那只鹤——就烧掉了。”他说。(说说句中破折号不能去掉的原因。)

    3. (3) 文中的“焚鹤人”即指舅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评析舅舅这个人物形象。
    4. (4) 本文与诗欧《乡愁》都是余光中的作品,两文所表达的主旨是否相同?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名著阅读(10 分)
  • 8. 名著导读
    1. (1) 根据你对艾宵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 B . 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唐弢) C . (他的诗)把我们从怀凝、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酱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主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D . 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孙光萱)
    2. (2) 一位同学读了《艾背诗选》中的《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诮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一棵树,一棵树/彼比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益下/它们的根生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读书笔记:初读诗歇《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我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

      本时期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欧手,是因为

    3. (3) 信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支柱。同学们开展以“信仰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请你以《艾青诗选》为例,结合名著的特点和相关内容阐述你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不少于100字。
五、写作(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请从上面材科中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与体验,或感受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