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4-01 浏览次数: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阅读准备。
  • 1.  阅读准备静心才能安然阅读,请平静心情,用楷书书写古诗《观书有感》,做到书写认真,格式正确,行款整齐,字迹美观。

    朱熹诗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方塘一鉴 开

    观书有感

           
二、阅读倡议。
  • 2. 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克服lǎn duò,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用阅读lián jié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uè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的人生!

三、阅读剪影。请帮助同学们解决“悦读”活动中的困难,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0分)
  • 3. 消灭“拦路虎”。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这一海(yù),为了减轻岛上的负担,吃住必须返回军舰。 B .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qiáng)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C . 我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直(bèn)那里。 D . 平时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jiào)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 4. 辨别书中错字。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白鹤 建筑 嫂子 爱暮 B . 乖巧 酬谢 酷暑 梳理 C . 侵略 谎话 毁灭 迟延 D . 繁殖 照耀 树梢 精致
  • 5. 理解词语意思。下面对“稀罕”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今天,弟弟神神秘秘地对我说:“我给你准备了一个稀罕( )的礼物,你猜猜是什么?”我故意不屑地说:“我才不稀罕( )呢!”

    ①少有,不容易看到的  ②认为稀奇而喜爱  ③罕见的事物  ④值得珍惜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6. 读懂文章表述。下列对文章表达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爱之舟》一文中,结尾“……醒来,枕边一片湿。”呼应文章的开头,含蓄地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B . 《太阳》《松鼠》都是说明性文章,但《太阳》语言平实,简练明白;《松鼠》语言活泼,描写生动。 C . 《圆明园的毁灭》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表达对中华灿烂文化的赞美。 D . 《少年中国说》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重任。
  • 7. 感悟读书之功。将下列语句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读书就像没吃饱饭一样,精神是饥饿的。

    ②而读书却可以让人学会思考,让人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③当一个人陷入困境,常常是由于认知不足,这时用生活中的感悟去读书,用读书的感悟去生活。

    ④读书与不读书的最大差别,就是思想的差别。

    ⑤这样就会发现面对困境时,你的思考会更全面了,也找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A . ①②④⑤③ B . ④①②③⑤ C . ②⑤③①④ D . ②④③①⑤
四、阅读积累。
  • 8. 通过阅读活动,我们积累了触动心灵的文字,学到了有趣的表达方式,认识了有意思的人物,请完成相关练习。
    1. (1) 填一填。填上积累的读书与学习的方法。

      读书要讲究方法,朱熹云:“读书有三到,谓”;读书要趁早,岳飞道:“莫等闲,,空悲切”;读书要勤奋,陶渊明言:“,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典籍蕴藏智慧,《论语》告诉我们对待学习应该是“,犹恐失之”,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做到“敏而好学,”,做到“知之为知之,

      因此,我们要讲究读书与学习的方法,趁着年轻多读经典,用阅读丰盈自己的生命。

    2. (2) 写一写。请根据例句想一想可以把阅读比喻成什么,把它写下来。

      例: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阅读,

    3. (3) 聊一聊。课外哪个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最让你喜欢?请完成人物卡。
      民间故事人物卡
      人物特点: 所属故事:
       人物姓名: 
      有趣事件: 我的评价:
五、阅读实践。读材料,按要求答题。(40分)
  • 9. 国民阅读数据及资料分析

    【材料一】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数据

    年份

    每年阅读本数

    每天阅读时长

    人均电子书

    人均纸质阅读

    人均纸质书

    人均电子书阅读

    2021年

    4.76本

    3.30本

    21.05分钟

    101.12分钟

    2022年

    4.78本

    3.33本

    23.13分钟

    105.23分钟

    【材料二】孩子们爱读书吗?

    2023年调查显示,0-17周岁的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平稳提升,阅读率和阅读量均较往年有所增长。2022年,这一人群的图书阅读率为84.2%,比2021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14本,比上年增加了0.21本

    【材料三】____

    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已连续10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随之发布;2020年10月,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对推进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1. (1) 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2. (2) 材料二划横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 (3) 在材料三前面的“”上给第三则材料加一个标题。
    4. (4) 我发现材料三与前面两则材料之间有着这样的联系:
  • 10. 慈母情深(节选)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 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再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链接资料】

    60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

    ——摘自梁晓声作品集《母亲》

    1. (1) 品读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可以读出文字蕴含的意思。第①自然段中“皱皱的毛票”、“皲裂的手指”两处细节描写写出了;第③自然段中“将钱塞在我手心里”的“”字写出了
    2. (2) 文本中对旁人的描写往往别有用意。下面对第②自然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旁边女人的话语,表明她特别不想让母亲给“我”钱。 B . 旁边女人的话语,表明她特别爱管闲事。 C . 旁边女人的话语,衬托出母亲心地的善良和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D . 旁边女人的话语,衬托出母亲的责任担当、支持我读书的远见和胸襟。
    3. (3) 比较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面的句子,体会文本表达的效果。

      母亲说完坐了下去,弯曲了背,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你认为在文本的语境中,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4) 联系链接资料,想一想选文中“我”拿到钱时,为什么“鼻子一酸”?
  • 11. 冬阳如今猛于虎

    看到题目,我产生了这样的问题:____

    ①过去,人们常说冬天的太阳是无价之宝。但是,现今的冬阳却猛于虎。

    ②气象学家指出:聚集在25~40公里高空的大气臭氧层,除了受到来自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的影响冲击外,其本身的浓度和分布,以及臭氧分子结构,是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变化的。但由于人类近百年来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整个高空大气层巨变,南北两极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据报道:1992年初,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仅1992年头两个月就减少了20%,平流层的氯含量比正常水平高出70倍;如果臭氧层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减少变薄,那么全世界患皮肤癌的人数将逐渐增加。所以,臭氧层衰竭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最棘手的五大环境问题之一。

    ③正常情况下,当太阳辐射穿过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和大气层时,波长短的宇宙射线、γ射线、X射线和部分紫外线就被臭氧层一一吸收掉(达99%),而另一部分则被大气层中的尘埃和水汽吸收与反射掉,到达地表的就只剩下有益人体健康的3种射线,即波长为290~ 380毫微米的紫外线、380 ~ 780毫微米的可见光和780毫微米以上的红外线。正因为如此,臭氧层才被世界天文科学家誉为“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而今太阳上所有的辐射能量却直接穿过电离层和地球磁层,长驱直入,射向地表,给人类带来莫大的威胁。“大气中能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浓度是随季节变化的,冬天最低,所以冬天的太阳易诱发肿瘤病”,从这个意义上讲,至少在目前“冬阳猛于虎”!

    ④天文医学认为: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太阳有关。过度的紫外线侵袭,轻则使人反应迟钝,记忆力、注意力和视力均会下降,易激动、焦躁、失眠,突发感冒,促使血栓过早形成,导致早衰;重则诱发心脑血管病、白血病、皮肤癌和肺癌等25种恶疾。国外有识之士说:冬季阳光中的近紫外线给人的致命打击是全面降低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并演变成“病毒新变种”和“病毒连锁效应”!

    ⑤因此,人们要一改过去喜欢无节制晒冬阳的传统习惯,注意下面几点:

    从度量上讲,每天坚持晒太阳不少于30~60分钟,即可平衡阴阳;

    从时间上讲,上午6~10时,下午4~7时都是黄金时段:不论哪个季节,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对皮肤有害的紫外线B光束和C光束含量最高,应当尽量避免接触;

    从宏观概念上讲,无论太阳活动峰年或谷年,最好慎晒冬阳,并限制夜间露天活动;从服色选择概念上讲,最好选红色服装,首次选白色,禁忌黑色。

    1. (1) 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请在题目旁边的批注上写下你产生的问题。
    2. (2) 梳理信息便于我们较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请根据相应段落完成下列示意图。
      冬阳如今猛于虎冬阳如今猛于虎的原因臭氧层正逐渐走向衰竭
      注意每天晒太阳的时长
      慎晒冬阳,限制夜间露天活动

       

    3. (3) 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正常情况下,当太阳辐射穿过地球上空时,宇宙射线和紫外线就会被臭氧层——吸收掉。

      ②“臭氧层被世界天文科学家誉为‘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臭氧层对保护地球生命的重要。

      ③冬季大气中能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浓度最低。 

      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说明“冬阳如今猛于虎”的原因,让人们改掉无节制晒冬阳的习惯,从而更健康地生活。 

    4. (4) 第③自然段中的“长驱直入”,我们可以结合语境来理解,它的意思是。读着这个词,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内容,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5. (5) 第②自然段中“1992年初,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句中加点的字“有记录以来”能否去掉,为什么?
    6. (6) 有人说既然“冬阳如今猛于虎”那就不晒太阳吧,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和短文内容谈谈(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六、笔墨生香。(25分)
  • 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校公众号即将上线“阅读之星”板块,请你写一篇作文进行投稿,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或推荐身边的“阅读榜样”。

    投稿要求:①先给作文拟一个题目,再用一两件事来写;②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能结合着表达自己的情感;③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