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17.《陋室铭》同...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仙则/之者谁 B . 何陋有/邑人奇 C . 有龙灵/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 . 是陋室/微人,吾谁与归
  •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 (1) 惟吾德
    2. (2) 素琴
    3. (3) 谈笑有鸿
  • 3. 翻译下列句子
    1.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4. 文中开头肯定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这是否前后矛盾呢?
  • 5. 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有什么用意?
  • 6.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 7. 下面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 本文在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 作者在结尾处运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二、自由阅读全文,文本探究
  • 8.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 (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两句诗着重在于哪两个字呢?
    2. (2) 但是同学们在想一想,作者喜爱陋室,说“陋室不陋”仅仅是因为景色优美吗?
    3. (3) 从“素琴”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
    4. (4) 那么该怎样理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呢?
    5. (5) 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调素琴”,一方面又认为乐声乱耳?
    6. (6) 那么文章到此已经告诉读者,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那为何还要写前面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呢?那不显得多余吗?这两句话和紧接在后面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找一位同学把这三句话连在一起翻译一遍看一看,然后再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这三句话到底有何关联。
三、课外阅读,提升素养
  • 9. 文言文阅读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③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⑦,我无所处⑧。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①贷粟:借粮。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④中道:道路中间。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⑥激:引。⑦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作伴的(水)。⑧处:安身之地。⑨然:乃,就。

    1. (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于:

      ②子何为者耶 何:

      ③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

      ④君乃言此 乃: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②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 (4)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
    5. (5) 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四、中考链接
  • 10.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 (1) 甲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乙文选自儒家经典《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3) 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都巧用典故,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B . 甲乙两文的标题都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C . 甲乙两文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D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手法。
    4. (4) 甲文通过写“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围绕着的关系,论述了“ ”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