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1课...

更新时间:2024-03-08 浏览次数: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1九下·淮滨开学考)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列宁执政时期的是(    )
    A . “开垦、开垦、再开垦” B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 “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D .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 2. 领导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的人物是( )
    A . 列宁 B . 斯大林 C . 高尔基 D . 赫鲁晓夫
  • 3.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 B . 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C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 . 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 4. 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 .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 重工业发展迅速 C . 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 . 完成农业集体化
  • 5. (2024九下·期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由此可见,此时苏联模式( )
    A . 制约了产业转型 B . 改善了民众生活 C . 突破了发展困境 D . 撚循了经济规律
  • 6. (2024九下·期末) 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该模式( )
    A . 缺乏民主法制保障 B . 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 . 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D . 优先发展轻工业,比例失调
  • 7. 2023年是苏联新宪法公布87周年。当年,苏联这部新宪法标志着( )
    A .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C . 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D . 苏联模式的形成
  • 8. 下面的示意图呈现了某一时期苏俄(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1)处探索的主要作用是( )

    A .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B .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 . 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D . 使苏联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 9. 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靠掠夺殖民地,收集“追加”的资本,靠战争向外国勒索赔款,靠奴役性的借外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采取这些办法,而只能靠自己国内的积累,靠节约。于是,苏联( )
    A . 制定了新经济政策 B . 开始了农业集体化 C .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 投资兴建公共设施
  • 10. 对图中”甲”线及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 甲线是工业;变化原因是实行工业化建设 B . 甲线是工业;变化原因是实行新经济政策 C . 甲线是农业;变化原因是实行农业集体化 D . 甲线是农业;变化原因是实行了自由贸易
  • 11.  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苏维埃俄国开始”发掘经济潜能”,具体措施有(  )

    ①以余粮收集制代替征收粮食税
    ②禁止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③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3九下·东城月考) 下图是1928年到1933年苏联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不同播种方式所占比例情况。此判断,这一时期发生上述变化的有利条件是( )

    A . 苏维埃政府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 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13. (2023九下·江西月考) 下图所示的是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情况 。造成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 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 C . 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 . 赫鲁晓夫的改革
  • 14. (2023九下·临汾月考)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在当时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 . 农业集体化使农业迅速发展 D .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 15. (2023九下·德庆月考) 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
    A . 农业集体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斯大林模式
二、材料分析题
  • 16. 中苏两国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结局迥然不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掝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笔的名词。

    一《大国崛起》

    【材料二】

    【材料三】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
    2. (2) 分析图一,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3. (3) 分析图二,说明1937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的位次,并分析其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有人认为这种体制的存在毫无意义,给后来的苏联带来严重后果,请结合此说法予以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