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10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1~12小题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 1. (2023·陕西) 小明在校园运动会上,参加了初中男子组50m短跑比赛。他正常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可能为(   )
    A . 2s B . 8s C . 1min D . 0.1h
  • 2. (2023·吉林) 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 汽化 B . 熔化 C . 液化 D . 凝华
  • 3. (2023·丹东) 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正在振动 B . 乙图:刻度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 . 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 丁图: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 4. 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 . 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B . 水中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C . 阳光下人的影子——光的反射 D . 水中“弯折”的筷子——光的反射
  • 5. 图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可知这是(    )

    A . 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B . 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C . 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D . 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 6. 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C . 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 D . 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 7. (2023·永州) 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
    A . 干冰熔化吸热 B . 干冰液化吸热 C . 干冰升华吸热 D . 干冰凝华吸热
  • 8. (2023·赤峰) 如图所示,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    )

      

    A .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倒立缩小的虚像
  • 9.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收集了一满罐的月球土壤(简称“月壤”),科研人员称出其质量为 , 与计划的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收集罐的容积是按照月壤密度为而设计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收集罐的容积为 B . 月壤的实际密度大于 C . 月壤从月球带回地球后质量变小了 D . 若将月壤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则每份的密度都变小
  • 10.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ρ、ρ、ρ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1.0×103kg/m3)(  )

    A . ρ且ρ B . ρ且ρ C . ρ<ρ<ρ且ρ D . ρ且ρ<ρ
  • 11.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B . 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C . 该物质在第20min时是固态 D . 该物质在第12~16min时不断吸热
  • 12. 小明同学在家里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沿折叠的硬白纸板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以此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测量他发现此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50°夹角,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射角是40° B . 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C . 将纸板向后折叠,则反射光线会消失 D . 入射角增大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 13. 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选填“竹排”或“青山”)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轻舟为参照物,坐在轻舟上的人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 14. 室内火灾发生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温度(选填“较高”或“较低”),密度。(选填“较大”或“较小”)
  • 15. 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线来实现遥控的,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三种色条合成的。
  • 16. 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和光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其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17. 小明在比较安静的地方学习时,学习效率更高,一次,他正在做数学难题,突然听到邻居家传来钢琴声,打断了他的思路,这琴声属于(选填“乐音”或“噪声”),小明能分辨出是钢琴声,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
  • 18. (2023·益阳) 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19. 小明在使用温度计时,发现同学们在读数时,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A、B、C三种方法,其中方法是正确的;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0. 如图所示,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目镜相当于(以上两空均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三、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第21~26小题每小题2分,27小题4分,28小题5分,29小题9分,共30分)
  • 21. (2023·郴州)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图中M点表示青蛙。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温馨提示:必须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 22. (2023·永州) 如图所示,已画出了入射光线和法线,标出了入射角i,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使用作图工具规范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r。

      

  • 23. (2022八上·襄阳月考) 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24.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大致的折射光线。

      

  • 25. 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26. 在如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27.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华同学准备了透明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如图所示。

    1. (1) 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 (2) 实验中应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
    3. (3) 选用两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得到像和物的的关系:
    4. (4) 实验中若只将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蜡烛所成像的位置(选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
  • 28.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2. (2) 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部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列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1

      60.0

      12.0

      倒立缩小实像

      2

      35.0

      14.0

      倒立缩小实像

      3

      30.0

      15.0

      倒立缩小实像

      4

      20.0

      20.0

      倒立等大实像

      5

      12.5

      50.0

      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发现:

      ①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是:物距像距;

      ②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像的性质是

      ③小明进一步猜想,当物距为12.5cm时。成像的性质是;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 29. 小明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两块大小和材质均不相同的石块的密度。

    1. (1) 把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如图甲(一)所示位置,此时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 (2) 天平调平衡后,在测量小石块质量时,往右盘加减砝码过程中,加入最小砝码后,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一)所示,将最小砝码取出,指针位置如图甲(二)所示,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使天平横梁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此时天平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g;
    3. (3) 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前后液面变化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g/cm3
    4. (4) 在测量大石头时,用天平测出大石头的质量为80g;再测石头的体积时,由于量筒口径较小,大石头无法放入。经过思考,小明采取了以下步骤测出了大石头的密度: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细线系住大石头使其浸没在水中,并在烧杯壁上水面到达的位置作出标记,如图丁所示:

      ②把大石头从水中取出后,将量筒中的水(体积是50mL)缓慢加入烧杯中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18mL,则大石头的体积为cm3

      ③算出大石头的密度是kg/m3

四、应用计算(每小题9分,共18分,解题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直接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
  • 30. 假期期间,小明一家去旅游,他的父亲开着小车,一次,他驾驶的小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通过穿山隧道,坐在小车上的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这一条隧道的时间为1min,问:
    1. (1) 穿山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2. (2) 若小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1050m的大桥时,该车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3. (3) 若小车在某一路段运行时,先以25m/s的速度运行10min,停车给小车加油10min,再以20m/s的速度运行20min,则小车车在这一段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31. 据有关研究,汽车自身质量每降低100kg,汽车运行100km油耗可减少0.6L。为了响应节能减排政策,某型号汽车原来使用的是质量高达1106kg的钢质外壳,现替换成等体积的镁合金材质,质量可减小854kg,已知。求:
    1. (1) 钢质外壳所用材料的体积;
    2. (2) 镁合金材料的密度;
    3. (3) 改装后的汽车以100km/h的速度正常行驶10h,可节约汽油的体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