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生物调研考试试题

更新时间:2024-04-28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strong><span>18</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36</span></strong><strong><span>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span></strong>
  • 1.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关于饮食和健康的说法,下列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    )
    A . 动物脂肪含有较多胆固醇,不可食用 B . 鱼胶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多吃多补 C . 补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效果更好 D . 蔗糖零添加的酸奶中不含有任何糖类
  • 2.  巨自噬是细胞自噬的一种方式。在巨自噬过程中,某种真菌细胞中的底物蛋白被双层膜的自噬小泡包裹,自噬小泡的外膜与液泡膜融合后释放底物蛋白到液泡中,底物蛋白进而被水解。在营养缺乏条件下发生巨自噬的概率会增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自噬小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 . 液泡能水解底物蛋白,是因为其能合成水解酶 C . 通过巨自噬,该真菌可以获得物质和能量 D . 该真菌细胞的液泡可能会分解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 3.  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如图所示,Ⅰ、Ⅱ表示不同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水分子通过方式Ⅰ进入细胞时不消耗ATP B . 水分子通过方式Ⅱ进入细胞会受到水通道蛋白数量的限制 C . 水分子与水通道蛋白结合进入细胞时,水通道蛋白构象会发生改变 D . 水分子以方式Ⅱ进入细胞的转运速度通常大于以方式Ⅰ进入细胞的
  • 4.  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发现F2的高茎矮茎=3:1,这属于假说—演绎中的“假说”内容 B .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演绎中的“演绎”内容 C . 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分离现象的本质 D . 推断将F1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该过程属于“验证”
  • 5.  果蝇的红眼(XR)对白眼(Xr)为显性。让性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F1中会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红眼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白眼雄果蝇,但F1中偶尔也会出现极少数的例外子代,如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O(O表示无相应的染色体)的红眼雄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F1红眼雌果蝇中的杂合子占1/2,白眼雄果蝇全为纯合子 B . 含有Y染色体的果蝇是雄果蝇,不含有Y染色体的果蝇是雌果蝇 C . 形成例外子代白眼雌果蝇时雌配子基因组成为Xr , 雄配子的基因组成为XrY D . 例外子代中红眼雄果蝇的出现可能是亲代雌果蝇减数分裂Ⅱ后期异常导致的
  • 6.  某夫妻生育了3个孩子,对这个家庭中的5人进行了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检测,得到的条带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1、2号正常,则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B . 若5号为患者,则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 若5号正常,则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 . 4号的基因a来自其母亲,基因A来自其父亲
  • 7.  当机体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HIF)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进而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该过程如图所示。已知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 HIF基因在细胞核内合成HIF,与EPO基因结合 B . 肿瘤细胞中的HIF基因表达的水平较正常细胞中的高 C . HIF与EPO基因结合导致EPO基因发生突变 D . 低氧应答元件可能位于EPO基因的启动子区域
  • 8.  果蝇的唾腺染色体编号为16A的区段(含有多个基因)与复眼的表型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见复眼小眼数的变异属于(    )

    A .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B . 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增添 C . 染色体数目的个别增加 D . 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替换
  • 9.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生在脑的区域不同,引起的损伤也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发生在脑干,则可能不能自主呼吸 B . 若发生在下丘脑,则身体无法平衡 C . 若发生在言语区H区,则可能出现语言听力障碍 D . 若发生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则下肢活动可能无法控制
  •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利用具有相同生理状态的器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实验条件

    培养液

    培养液+下丘脑

    培养液+垂体

    培养液+垂体+甲状腺激素

    培养液十下丘脑十垂体

    实验结果

    -

    -

    +++

    +

    +++++

    注:实验结果中的“-”表示未检测到TSH,“+”表示检测到TSH,且“+”越多,TSH含量越多。

    A . 第1、3、4组实验结果说明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TSH B . 第1、2、3组实验结果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不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C . 第1、2、3、5组实验结果说明下丘脑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 D . 第1~5组实验结果说明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11.  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产生的物质甲依附于肥大细胞表面,当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介质引起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时,肥大细胞产生的组胺量很少 B . 细胞1、2、3分别为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C . 正常的体液免疫产生的物质甲位于细胞外液中 D . 肥大细胞上的物质甲和细胞1上的受体能识别同种过敏原
  • 12.  实验小组探究植物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有一组实验数据有误。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4-D溶液浓度/(mol·L-1

    0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

    平均生根数/条

    2.0

    3.8

    1.9

    20.3

    9.1

    1.3

    0

    A . 实验结果说明了低浓度的2,4-D促进生根,高浓度的则抑制生根 B . 2,4-D溶液浓度为10-5mol·L-1时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C . 2,4-D溶液浓度为10-13mol·L-1的一组数据有误,应进行重复实验 D . 2, 4-D溶液对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最可能是10-13~10-9mol·L-1
  • 13. 植物种群S1、S2生活在同一地域中,科研人员调查了植物种群S1、S2的适宜的生存温度和湿度范围,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 S1和S2的生存面积重叠很小,两者几乎没有竞争关系 B . S1能适应的湿度范围较S2的广 C . S2能适应的温度范围较于S1的广 D . 温度和湿度都是制约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 14.  某植食性动物迁入新环境一段时间,其种群增长速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不变 B . t1时刻,该动物种群数量最多 C . t2时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 t3时刻与t0时刻的种群数量相等
  • 15.  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流动情况,部分结果如图所示,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3.192×104J·m-2·a-1 B . 清除幽蚊幼虫可能有利于鲈鱼增产 C . 上述食物网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20% D . 太阳鱼捕食摇蚊幼虫,摇蚊幼虫食用太阳鱼的粪便,如此可实现能量在两者之间的循环流动
  • 16.  为检测6种不同抗生素(1~6号)对某细菌的作用,将某细菌均匀接种在平板上,铺设含有6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用平板划线法能将细菌均匀接种到平板上 B . 1、2号抗生素无抑菌圈是因为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变异 C . 3号抗生素形成的抑菌圈最大,抑菌效果最明显 D . 4、5、6号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和原理一定相同
  • 17.  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细胞的过程,需要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完下完成。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Ⅰ到细胞Ⅱ、细胞Ⅱ到细胞Ⅳ过程中染色体复制次数分别为1次、2次 B . 哺乳动物的卵细胞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并且到MⅡ期才具有受精能力 C . 体外受精时,采集到的精子和卵母细胞要分别在体外进行成熟培养和获能处理 D . 将囊胚阶段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动物体内,需要对受体动物使用免疫抑制剂
  • 18.  温度是影响PCR的重要因素。对某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时,反应过程中相关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后延伸是指在PCR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温度维持在一定的温度下,以促进DNA链的延伸,最终得到完整的DNA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变性过程中磷酸二酯键断裂,使DNA解旋 B . 复性过程中需要用到235种引物 C . 72℃时需要用到Taq DNA聚合酶和脱氧核苷酸 D . 后延伸阶段得到的DNA片段均是目的基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strong><span>4</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共</span></strong><strong><span>64</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9.  “冬红”花楸是我国黑龙江省黑河市林业科学院选育出的良种,适于在我国北方城市绿化中应用,我国东北地区存在大量盐碱土,推广前要先了解树种的耐盐性。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CK:0 mmol·L-1、T1:50 mmol·L-1、T2:100 mmol·L-1、T3:150 mmol·L-1、T4:200 mmol·L-1)处理“冬红”花楸,检测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植物气孔导度是气孔的开放程度,会影响植物对CO2的吸收。气孔导度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填“光反应”或“暗反应”)阶段,该反应阶段所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2. (2) 根据上述结果(填“能”或“不能”)绘制各组的实际光合速率柱形图,原因是
    3. (3) 图中实验结果显示T1净光合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2的,研究人员认为出现该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不是气孔导度变化,判断依据是
    4. (4) 渗透调节能力和维持水分吸收的能力是衡量植物耐盐碱能力的重要指标。本实验中,“冬红”花楸细胞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据此分析,这种变化对于“冬红”花楸的意义是
  • 20.  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能够维持血糖的平衡与稳定。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容易导致高血糖,诱发糖尿病。为了研究香烟中的尼古丁对血糖平衡调节的影响,科研人员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将生理盐水配制的尼古丁注射到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对于正常机体而言,机体中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填“增强”或“减弱”),使得血糖含量降低,而血糖含量降低会使下丘脑的某区域兴奋、通过(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从而升高血糖。
    2. (2) 结合图1和图2分析,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对照组注射的物质是
    3. (3) 糖尿病有1.2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是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2型糖尿病很常见,与多种机理有关,其中某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引起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

      ①研究员推测尼古丁不会使胰岛B细胞受损,结合图2分析,该推测的依据是

      ②根据以上信息综合分析,长期吸烟诱发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答出2点)。

    4. (4) 进一步研究表明,尼古丁能与神经细胞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神经细胞兴奋,从而使大脑产生愉悦感,但尼古丁同样会降低乙酰胆碱受体的敏感性。试分析吸烟成瘾的原因可能是
  • 21.  某种遗传病L受到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其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编码序列缺失部分碱基产生的。通过对某家系(图1)的1~6号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得到的电泳条带图如图2所示。若只呈现一条带,则说明只含有基因A或a;若呈现两条带,则说明同时含有基因A和a。图中成员的患病情况未标明,回答下列问题:

    1. (1) 基因A/a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8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
    2. (2) 若该家系的1~6号成员中只有2号个体患遗传病L。据此分析,基因A、a分别对应的电泳条带是。(选填“基因①”或“基因②”)
    3. (3) 若7号个体表型正常,她与人群中正常男性婚配。

      Ⅰ.两人计划生育后代,7号个体进行了基因检测后,医生建议两人最好生育女孩。据此分析,在如图中把7号个体基因检测最可能的结果的相应条带涂黑。

      Ⅱ.7号个体生育了一个女孩,但该女孩患有遗传病L。就医后,医生提出2种可能的解释:

      原因一:父亲产生的某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而产生了含有基因a的精子,该精子与含有基因a的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而生育了该女孩。

      原因二:父亲产生了含有基因A的精子,该精子进行受精作用而生育了该女孩,但基因A的启动子部分序列甲基化。根据前面所述信息继续分析,该女孩患遗传病L的原因是

  • 22.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如图1所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在群落交错区的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的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生存了许多天性警觉的啮齿类动物。大足鼠是一类生活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的常见啮齿类动物。

      ①为调查大足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其进行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可能会(填“偏大”或“偏小”),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理由是

      ②大足鼠是杂食性动物,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大足鼠和昆虫B均能以植物A为食,且大足鼠还会捕食昆虫B,同时蛇C、老鹰D均会捕食大足鼠。据此分析,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的生物有

    2. (2) 在图1的草地和矮林—草地交错区存在某种害虫,两群落均会遭受害虫的损害,但矮林—草原交错区受到的损害小于草地受到的。结合题中信息,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3. (3) 鹌鹑放养过程中利用了边缘效应。图2中的圆圈处为放养鹌鹑的群落交错区,养殖人员通过增加边缘的长度、交错区面积的方法来提高鹌鹑的产量和质量,这样的养殖方法可以为鹌鹑的养殖提供更多的
    4. (4) 人类的活动也会对自然造成干扰,如高速公路横穿各种生物群落,形成新的边缘地带,这种边缘地带会严重干扰自然生态系统,说明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