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果冬雪,色彩斑lán(    ) 的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语文的天地更是多姿多彩!开学以来,我们在繁花(    )叶、绿草如茵的春天里嬉戏,在热烈粗(    )的夏天里欢笑,在静  mì(    )邈远的秋天里漫步,在温暖响晴的冬天里赏雪。我们穿行在文学经典之间,你会欣赏到人类文明的灿烂辉煌,你会饱览到自然世界的绚丽多彩,你会领悟到人性变化的伟大善良。

    ①色彩斑lán②繁花  ③粗 ④静 mì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 . 使用敬辞或谦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令尊、令郎等是敬辞,家君、愚兄等是谦词。 C .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是表达对母亲爱恋为主题的小说。前者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后者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D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表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
  • 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推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提示,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色彩。

    ②《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础则是温和、干净、亲切、眷恋的。

    ③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语调。

    ④比如,《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

    ⑤有人把文章的感情色彩分为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不同种类。

    A . ④②①③⑤ B . ③⑤①④② C . ②③⑤①④ D . ③⑤①②④
  • 4. 古诗文默写。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欣赏风景如画:这里有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有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受降城外月如霜”。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感受哲思入怀:这里有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送友千里心相随的绵绵情意。

  • 5.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了让同学们正确交友,我校七年级要开展一次“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是活动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班长根据下面语段拟出了标语的上联,请你根据划线句帮他写出下联。

      真正的友情是在你悲伤无助的时候,给你安慰与关怀;在你失望彷徨的时候,给你信心与力量。友情就像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如果你在人生路上交到一个真心相待的朋友,请你一定要珍惜,要让这真挚的友谊像日月一样永存心间。

      上联:恩泽润心如雨露下联:

    2. (2)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①举办“友谊伴我成长”作文竞赛②   ④办一期“友谊天长地久”手抄报
    3. (3) 【真诚劝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不许进入营业性网吧”,但你的好朋友李涛仍背着家长和老师上网吧,有一次他约你一起去,你对他说:“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6. 阅读《济南的冬天》,完成下题。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乙】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 (1)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 (2) 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小雪的“妙”处?请简要分析。
    3. (3) 标出文章中红色句子的重音,并联系上下文,说说你这样标注的理由。
    4. (4) 赵丽宏说:“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请结合上面文段的内容,具体说说它传达出了怎样的憧憬和理想。
  • 7. 阅读《时间不等人》,完成下题。

    时间不等人

    毕啸南

    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第一次有这样具体的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一天。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车里。

    ③临行时,妈又要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大声嚷嚷:“哎呀,你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旋即又笑哈哈地招呼着亲戚邻里。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嘴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

    ④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她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⑤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我望着她,妈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汪汪的少年。

    ⑥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⑦车终究还是开动了。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⑧上了火车,爸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等我安顿好【A】  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几颗淘气的白星已经急不可待地在湖蓝色的夜幕上眨着眼睛。【B】  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⑨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每次放学一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什么。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⑩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他在前,我在后。那条校园里的小路,我们却走了很久很久,路并不长,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爸说:“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儿看着你回去再走。”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头,泪就“吧嗒”掉下来了。

    ⑪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儿站着,【C】  他穿着卡其色的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来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置的新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里跑,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一个很小很小的人了,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⑫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⑬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1. (1) 阅读选文②——④段,围绕妈妈为“我”做的事情,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妈妈拆开包裹并对因此恼火的“我“表示歉意→②

    2. (2) 下是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A】处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傍晚夜色刚刚降临时天空的景象,也暗示“我”初入大学时新奇、活跃、急切的心情。 B . 文中【B】处写“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与“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这一情节相矛盾。 C . 文中【C】处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送“我“上大学时特意准备穿着,表现父亲对“我“上大学这件事的重视,表达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D . 文章和段都提到“远去的”是“我”停留在“原地的”是父母,意思是“我”终会长大成人,离家远去,但父母对“我”的爱是永远不变的,是“停留在原地的”。
    3. (3) 根据要求赏析语句。①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②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从描写的角度)
    4. (4)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标题”时间不等人”的含义。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 8.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学而习之(  )  人不其忧(  )人不知而不(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3)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条对你的启示。
    4. (4)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孔子进行了高度评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 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 . 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 . 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2. (2)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四、名著阅读(共5分)
  • 10. 下面是小明同学在阅读《朝花夕拾》一书时摘录的笔记,请结合笔记内容完成任务。

    【摘录一】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摘录二】《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摘录三】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1. (1) 根据摘录的笔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鲁迅先生丢失了等东西。
    2. (2) 这些丢失的物品,鲁迅先生都念念不忘。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任选其中一件物品,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说说你的认识。
五、作文(50分)
  • 11. 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题目一:

    同学们,两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

    当我面对的时候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挫折、荣誉、失败、成功等),使题目完整。内容要健康,有真情实感。

    写作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