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
  • 1.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气(xiè) 首(qiáo) 落(dì) 摧枯拉朽 B . 红(fēi) 农(diàn) 黑(yǒu) 诚皇诚恐 C . 责(jí) 然(cù) 热(zào) 任劳任怨 D . 刻(juān) 亮(zèng) 改(cuàn) 惨绝人寰
  • 2. 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亚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当中国选手陈芋汐、全红婵从10米跳台上起跳时,全场观众便屏息敛声 , 关注着她们的每一个动作。 B . 他的文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行文流畅,语言表达抑扬顿挫 , 在此次征文比赛中脱颖而出。 C . 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殚精竭虑 , 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D . 2023年9月30日是我国第10个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以国之名,缅怀英烈”——历史的警钟振聋发聩
  • 3.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值此国庆节来临之际,各大手机品牌纷纷开展“庆国庆•购靓机”。 B . 为防止意外事件不再发生,景区工作人员加强了巡查的力度。 C . 《国家宝藏》节目致力于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就深受观众喜爱。 D . 能否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工作的关键。
  • 4.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空调的风速较大,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泪膜的蒸发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导致眼部保湿的能力下降,眼表发生细小的“皲裂”,出现眼睛发干、发涩、有异物感等症状。

    ②它可以为眼睛保湿、润滑眼表,在环境湿度较低的情况下,会加速蒸发。

    ③如果人体长期处于空调房中,眼睛会得“空调病”。

    ④预防眼睛“空调病”,首先要降低风速,调整温度;然后要清洁滤网,去除过敏原。

    ⑤眼睛表面覆盖着一层看不见的液体膜,叫做泪膜。

    A . ④①⑤②③ B . ③⑤①②④ C . ⑤③①④② D . ③⑤②①④
  • 5. 在完成新闻单元的学习任务后,八年级5班的同学拟成立班级通讯社,由各学习小组轮流向班级通讯社提供与校园学习、生活有关的稿件,然后编辑成班级小报对外宣传。
    1. (1) 请你为班级小报拟定一个恰当的名称,并阐释理由。
    2. (2) 请你为班级小报设计版面主题。

      第一版:

      第二版:校园趣事

      第三版:

      第四版:

    3. (3) 班长在审核稿件的过程中,发现各学习小组提供的稿件常常出现新闻结构不完整的情况,请你拟写出新闻结构的组成部分,协助班长对各学习小组进行新闻写作培训。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 6. 读下面的说明性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AI即人工智能,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②人工智能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于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创造出来的。今天,它是一个涵盖从机器人过程自动化到实际机器人的所有内容的总称。它最近获得了突出地位,部分原因在于大数据,或者现在正在收集的数据业务的速度,规模和种类的增加。AI可以执行诸如比人类更有效地识别数据中的模式等任务,使企业能够从数据中获得更多洞察力。

    ③人工智能通常表现为类似人类的机器,可以用复杂的身份和个性来思考,推理甚至感受。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指的是机器能够以与人类相同的复杂性做出复杂决策的能力——需要高技能的事情,因为它取决于考虑大量的变量,并借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银行。

    ④然而,现在,它开始成为现实。虽然我们距离可以传递给人类的真正智能机器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人工智能算法,这些算法能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技能水平执行某些认知任务,并从以前尝试以指数速率提高中学习。虽然人工智能被认为只是一些批评者的噱头,但它有可能在商业世界中非常有用,帮助组织变得更加自动化,释放人类工作者的时间来做出人类大脑所能做出的决定。使用AI显著加快了流程发生所需的时间,并且每秒生成如此多的数据,自动化流程可以使每个人的生活更轻松。

    ⑤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节选自百度网络,有删改)

    材料二:

    ①目前、在安徽合肥举办的第五届世界声博会现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2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合肥指数”)。这是国内首个以地区冠名的全国性人工智能专题研究成果,旨在全面系统反映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进入与经济深度融合应用新阶段、智能化转型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17年至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了2.6倍,占全球比重提升到16.8%,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比重持续扩大、从2012年的13%增长到2021年的70.9%。

    ②同时,我国各地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融合应用不断推进,已建设11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形成了产业区域覆盖面积最广、应用场景最多、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协同发展体系。

    ③鉴于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从发展环境、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资本投入和产业实力5个维度,构建了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也就是“合肥指数”的评价体系。

    ④创新能力上,我国人工智能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的研发强度为19.4%,从业人数增加到31万人,占全球比重的5.3%。产业实力上,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的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扩大,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竞争力研究显示,超70%的百强企业都位于北上广。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1月22日有删改)

    1. (1) 下面关于材料中“人工智能”内容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产生的一门新兴技术科学。 B . 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和先进的算法,可以具备以与人类相同的复杂性做出复杂决策的能力。 C . 由于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完善,加之科学家对其深入的研究,未来会超过人类的智能。 D .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
    2. (2) 下面对材料二中加点词语“部分”“或者”运用效果的赏析,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体现说明语言生动幽默。 B . 体现说明语言鲜明简洁。 C . 体现说明语言准确得体。 D . 体现说明语言富于变化。
    3. (3) 下列关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各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不断推进。 B . 我国人工智能的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从业人数在不断增加。 C . 在我国,人工智能与经济深度融合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推动了我国智能化转型升级,也提升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D . “发展环境、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资本投入、产业实力”是国际通用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评价标准。
  • 7. 读下面的论述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三养

    ——李思齐

    ①“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读书的魅力正在于此。古人留下的关于读书之用的典型话语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被视为博取功名、财富的手段。对少数人来说,多读书、确有这功效;但是,对多数人来说,这样读书太过沉重。现代社会诸多事实表明,读书之多寡同财富之多寡并不成正比。读书如交友、一卷在手、宛若与挚友促膝谈心;读书似水,看似波澜不惊,但流淌着激情,滋润着心田。读书带来的更多是精神财富,无关太多物质财富。读书之美在于养心、养生、养颜。

    ②读书可养心,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精神上的各种不足,可以通过阅读来改善。读书可以养性怡情,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提升。哲人说:人类认识自身的方式,最佳的莫过于求知、思索、追忆和缅怀。这些主要方式,在阅读的整个过程里都可以找得到。我们需要在宁静平和的阅读中反思自己,远离浮躁,求得内心之平静。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之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书之味,无奇不有,甜酸苦辣,百味聚集。人生之路注定坎坷,倘能在辛苦奔忙之余,将心思从俗界中拔出,与书中人物默默交流,于一瞬之间体味世间永恒之美,何其乐哉!

    ③读书可养生。一个把阅读当作生活方式、当作生命一部分的人,能够健康长寿。书是一味最好的保健药。凡是喜欢读书,以读书为乐,勤于用脑的人,都比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活得健康、活得明白。

    ④英国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数逐年攀升、医生们尝试给患者开“图书处方”。处方上面写的不是什么新药、而是几本书名。患者拿着它到当地图书馆里“照方抓书”,拿回家研读消化。在这些图书中,比较常见的有《人性的优点》《理智战胜情绪》等。专家认为,读书疗法将对那些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心理疾病产生良好效果。学界大师多长寿可视为读书助健康的明证:四年前,著名历史学家刘绪贻携夫人齐迎百岁华诞;著名语言学家朱祖延活到了90岁;当代伤寒学泰斗李培生活到了96岁;中国医学泰斗袭法祖则活到了94岁;红学大师周汝昌享年95岁。

    ⑤读书可养颜。“履有诗书气自华”。现实生活中,美丽的容貌、精心的装扮,都能给人以美感。但是,这种外表的美总是肤浅而短暂的,如同天上的流云,转瞬即逝。高档的化妆品只能延迟衰老,越老越美丽这件事只有读书能实现。文学家、翻译家杨绛被称为“最美大先生”。百岁时出现在大众面前、年龄难掩风华,面容白皙清秀,气质淡雅从容。读书的女人永远美丽,这是读书馈赠的最重要的礼物之一。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会隐藏在气质里、谈吐里、胸襟上。

    (——选自《读书文摘》2017年12期有删改)

    1. (1) 下面对文章所表达的观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①段开篇点题,提出“读书之美在于养心、养生、养颜”的中心论点。 B . “读书养心”的关键是要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精神财富,体味世间永恒之美。因此,作者认为古人所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完全错误的。 C . “乐于读书、勤于用脑”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D .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内在的气质,这种气质会通过外在的形象展示出来。
    2. (2) 下列各项对选文的语言特色表述,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文章多处引用名言、谚语,语言丰富,富有感染力。 B . “读书如交友,一卷在手,宛若与挚友促膝谈心:读书似水,看似波澜不惊,但流淌着激情,滋润着心田。”两句既生动的表现了作者对读书人真挚的劝勉,也体现出了作者读书的真实感受。 C . “在这些图书中,比较常见的有《人性的优点》《理智战胜情绪》等“一句中,“比较常见”对所读书目进行了限定,突出了用词的准确性。 D . 全文观点明确,语言犀利,在看似平淡的表述中,对功利性读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3. (3) 下列各项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选文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 . 选文观点“读书可养心、读书可养生、读书可养颜”是并列关系,文中相关的论述内容可以调换顺序。 C .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了“读书可养生”这一观点。 D . 从杨绛被称为“最美大先生”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只要多读书,就一定会容颜不老,青春不逝。
  • 8. 读下面的文学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山

    ——周海刚

    ①2020年夏至,屋外酷热,偶有微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身在北京的我,隔窗朝着故乡的方向凝望,远在一千多公里的那片黄土地上有我的家乡——宝鸡,位于陕西西部,地处秦岭北麓、渭水之滨。宝鸡郊外从陈仓区虢镇往南经过渭河大桥、沿着310国道往东就到了那个让我无数次魂牵梦绕的庭院,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此时此刻,年近七旬的母亲是否在地里忙活着,是否在打理着院子,是否在用那粗糙的满是老茧的手颤巍巍地摩挲着父亲的老照片……

    ②永远铭记2018年4月29日,那一天中午,父亲永远离开了,母亲的山、子女的山、家庭的山,崩塌了。那天晚上,我带着未能看到父亲生前最后一眼的悔恨,在开往老家的高铁上整夜未眠,时刻都在回忆父亲,跟父亲默默告别。

    ③那一别,我将再也不会看见身体瘦削的父亲闲暇时手执一把琴弦断了续、续了又断、漆黑陈旧的二胡,眼睛微闭,神情严肃的样子,也再不能听见这把二胡苍凉凄婉的声音,儿时那琴声在院子里飘荡,仿佛要把父亲这辈人的酸甜苦辣说尽。

    ④那一别、再也不会看见穿着朴素的父亲、戴着咖啡色眼镜,爬过家乡一道又一道梁、翻过家乡一道又一道坎,每次到了村里的至高处——凤凰台,许久静静凝望,仿佛要将家乡的前世今生都铭记。

    ⑤那一别,再也不会看见父亲忙忙碌碌的模样,步行、蹬自行车、骑摩托车,一天天起早贪黑、一年年奔波操劳,只为了把儿女拉扯大、把家里的日子过好。

    ⑥转眼间,父亲已走了2年零2月又23天。阴阳两隔万重山,自此只在梦萦中。对于父亲的离开,母亲和我们三个子女至今无法释怀,恍然如梦。这段日子,我们更加懂得,父亲是山。

    ⑦父亲是山、在于他一世勤劳。记不清多少次,父亲在地里干活,勤奋如牛,割麦子、掰玉米、为苹果树施肥……一年365天似乎总在忙碌,不知疲惫,拉扯着一家老小,托起家庭的幸福。常常听父亲念叨梦想,他十几岁看到村里有大人骑着一辆“二八式”凤凰牌自行车时,两眼放光,羡慕不已,心里想,“要是有辆自行车就好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匮乏,父亲和母亲结婚了,有了我们三个子女,把子女养活成人成了他的梦想。面对生活的艰辛、父亲如山般坚强、种植苹果、西瓜等经济作物,回收水泥袋,承包砖瓦厂,日以继夜、夜以继日,靠勤劳的双手把梦想变成现实,温饱实现了,子女也已长大、成家立业。

    ⑧父亲是山,在于他一生有爱。父亲一辈子深爱着家乡的土地。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作为亿万农民的一员、父亲骨子里继承了农耕文明中对土地饱有的质朴纯粹的爱。父亲干农活是把“好手”,在我印象中,父亲种的小麦、玉米总是比旁边田地里的长势更好、颗粒更饱满,种的苹果、西瓜大又甜。父亲经常说,“土地是有灵性的,要用爱去经营,用心用情去耕耘,总会有收获。”父亲一辈子爱着子女,他经常对我们说,“人穷志不能短!”“求学是走出种地为生的农村的唯一出路。”……印象中,很多村里的孩子下午放学回家就被家长催着干农活,一直到天黑,晚饭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应付着当天的作业,而父亲从不耽误我们学习,我们放学后可以专心写作业,完成学习任务后再去帮家里干活。对于子女的学习,父亲近乎严苛。记忆里,我的哥哥曾由于贪玩,有次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不及格,他怕被父亲揍,偷偷改了成绩,不成想被父亲发现,成绩单被撕得粉碎,哥哥也被父亲严令罚站了许久。此后,哥哥哭着把成绩单碎片拼接起来,用襁糊粘好,从此像变了个人,勤奋学习,再也不偷懒了。这一切都牢牢刻在了我心里。不仅是学习,在其他方面,父亲给予我们无私的爱,呵护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记得父亲住院时,握着他的手,听着他断断续续说话,每一句都在关心身边的人,唯独没有自己。那时候,父亲骨瘦如柴,手臂更瘦弱得令人心痛,好想一辈子都握着他的手,一辈子都聆听他念叨。

    ⑨请珍重,我永远敬重的如山的父亲!巍巍秦岭之麓,浩浩渭水之滨,青山绿水与您相偎,抔抔黄土与您相伴,不忍您最后说过的“实在坚持不住了”,那就放下病魔带来的万般苦痛,手执那二胡,去把那欢乐的曲儿奏,把那开心的秦腔吼……

    (——选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0﹣06﹣21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①段连用三个“是否”开头的句子,既表现出作者对老家、母亲的思念,更是为后文写对父亲的思念埋下伏笔,作情感的铺垫。 B . 第⑥段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启后文对父亲人生经历的描写。 C . “父亲是山”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父亲在母亲、子女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二是父亲对家庭的默默付出,让家庭成员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 D . 文中两次提到的“二胡”是父亲悲苦、压抑的生活的象征。
    2. (2) 作者笔下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点作答。
    3. (3) 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4. (4) 父亲对子女的温情,常常被他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表情所掩盖,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请将它写下来,同大家分享。(不少于50字)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 9.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记四》)

    1. (1) 下列关于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略无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B . 投饼于左,群赴于左    或:有时候 C . 不见月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D . 从山根石中出    罅:裂缝
    2. (2) 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B .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C .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D .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白话文。

      ①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 10. 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挽文山丞相

    ——(元)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1. (1)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首联、颔联用张良为韩复仇、诸葛亮匡扶蜀汉等典故,赞颂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欲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 B . 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宋朝的留恋和对英雄的思念。 C . 尾联用东晋时过江诸人新亭对哭事,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悲痛。 D . 全诗句句用典,而意脉一贯,酣畅深厚,郁勃沉雄。
    2.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诗歌首句的“徒”字,把文天祥起兵抗元的结局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不安。 B . 诗歌中的“云暗”二字,比喻蒙古族势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倾覆,暗含诗人对现实的失落感。 C . 全诗紧扣“挽”字,在高度赞扬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同时,又暗含诗人自己的隐痛悲思。 D . 诗歌中用“汉祚移”“龙去远”暗喻南宋朝廷的倾覆,寄寓了诗人的故国之思。
  • 11. 古诗默写。

    ①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③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⑤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四、名著阅读
  • 12. 名著导读。
    1. (1) 《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之一,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表空缺处的内容。

      序号

      人物

      人物描写

      主要性格

      典型事件

      1

      周恩来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2

      贺龙

      大个子,像一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不计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

      3

      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他的自豪的热情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

      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

    2. (2)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
五、写作(60分)
  • 13. 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历史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讲道:《陈涉世家》是司马迁给陈胜、吴广作的传;《高帝纪》是班固给汉高祖刘邦作的传;《先主传》是陈寿为刘备作的传。当然,并非古人先贤才能作传,凡人趣事亦可记之。

    请结合材料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选定文体,不少于600字。注意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