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阅读训练试...

更新时间:2024-03-18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题目
  • 1.   阅读《社戏》节选,回答问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④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⑤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⑦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⑧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⑨“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⑩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⑪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⑫“豆可中吃呢?”

    ⑬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⑭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⑮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有改动)

    1.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2. (2) 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3. (3) 简要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特色。
    4. (4) 说说选文结尾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5. (5) 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  (    )
      A . 选文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主要内容叙写的。 B . 第⑤段“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里“八癞子”加上引号是表明特定称谓。 C . 选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老人,并不是真的“小气鬼”。 D . 选文主要是以小时候的鲁迅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人和事的,所以显得很真切。
  • 2.   下列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代在农村的河边看社戏演出的美好体验,而原文开头部分还写了“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比较阅读课文和下面节选的文字,体会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所表达的情思。 

    社戏(节选)

    鲁迅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出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1. (1) 通过导学二的探索,我们学习了鲁迅在叙事的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方式生动地表达情感。上面节选的文字,描述了“我”在大城市正规剧场里两次混乱而烦心的看戏经历。请运用已学知识,仿照示例,结合具体的语句,品析语段中刻画“我”这种烦闷甚至恐惧情感的语句。

      【示例】

      摘录: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品析:作者用“定神”“挤过去”“用了心”等形象传神的词语准确地刻画了“我”寻找座位的窘迫无奈,又通过视觉、听觉和心理的综合描写,将这种疲惫烦闷的情绪形象地传递出来。

      摘录:

      品析:

    2. (2) *在鲁迅眼里,中国的戏院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他对戏院的观察和感受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社会与中国国民性的发现与认识。比较阅读课文和上面节选的文字,体会鲁迅寄寓其中的情感与思考,并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他讽刺的是怎样的社会现实,他渴求的又是怎样的理想家园。
  • 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北京我没去过。

    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道:“北京人是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豇豆,而对蚕豆不赏识。”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

    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

    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沙”炒熟,当零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蚕豆就叫蚕豆,“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 ----牙齿不好的人,是难享这口福的。

    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的问: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

    ⑥没吃呀。

    ⑦没吃 ----?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

    ⑧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⑨把这一点点?

    ⑩嫌少,有本事你就不要。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抓走,自言自语地说: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

    ⑪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输的一方,进贡蚕豆。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舍。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

    ⑫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

    ⑬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其时,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社戏》,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油油的罗汉豆”。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蚕豆”。不久,就在班上传开了。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忌讳。

    ⑭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

    ⑮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人到中年,牙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 ----怕冷怕热,欺软怕硬。幸好,蚕豆的吃法良多:焖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

    ⑯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清人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这种吃法,我没吃过。但对“随采随吃方佳”,倒是身同感受。

    ⑰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令太短暂了。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不过,蚕豆易老的确是事实。

    ⑱是不是,有点奇怪蚕豆为何易老呢?想一想,也不难理解。先抄录一段竹峰君在《葫芦》里说的话:

    ⑲相对其他果蔬,葫芦营养价值较低。给了好看的外表,哪能再给丰富的内涵,天下好事,岂能让葫芦占尽了?

    ⑳借用上面的文字,稍加改变,给蚕豆易老找个理由吧:

    ㉑相对其他果蔬,蚕豆营养价值较高。给了丰富的内涵,哪能再给太多的青春,天下好事,岂能让蚕豆占尽了?

    1. (1)  全文以时间为序,联系第④-⑰段,分点概括作者与蚕豆相关的事情。 
    2. (2)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①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②从修辞手法角度欣赏第⑰段中画线的句子。

      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

    3. (3)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选文第⑫段的作用。 
    4. (4)  回忆鲁迅先生的《社戏》,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两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蚕豆”这一小小的物件抒发的感情有哪些异同。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 4. (2021八下·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眷恋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①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②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③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④我一听,忙说:“行。”

    ⑤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⑥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⑦“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⑧他点点头,说:“三年了。”言语中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⑨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兴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⑩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⑪“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⑫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⑬“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⑭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⑮“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⑯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⑰“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⑱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有改动)

    1. (1) 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善表格。

      时段

      语言

      动作情态

      踏上列车

      没有言语

      神色庄重

      “就要经过我的家乡”

      深情地注视

      不一会儿

      “就是我的家乡”

      此刻

      沉默凝望哭了

    2. (2)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眷恋那棵老柿树”中“那棵老柿树”的含义。
    3. (3) 文中多次出现了“山峦”,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4. (4) 从下列加下划线的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

    5. (5) 在这篇读后让人泪目的散文中,三个人物均有闪光之处。哪个人物最能够打动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