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

更新时间:2024-05-15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 1. (2021·兰州)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 雄鸡报晓 B . 雨后彩虹 C . 螳螂捕蝉 D . 植物落叶
  • 2. (2022·益阳)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包括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等五项。某学校要了解本校学生“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应选用(  )
    A . 调查法 B . 测量法 C . 实验法 D . 观察法
  • 3. 下列选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相关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 鸭子的脚上有脚蹼,使鸭子在划水时更省力,这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B . 被石头长期压着的草,其叶子是黄白色的,这属于环境影响生物 C . 有蚯蚓生活的土壤更加肥沃,这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D . 北极熊为了抵御寒冷,其皮下具有厚厚的脂肪,这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 4.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其中有“地球之肾”和“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
    A . 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B . 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C . 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D . 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 5. 学校生物园地中的部分生物构成了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食物网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蟾蜍→蝗虫→玉米 B .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C . 油菜、玉米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 6. (2019·德阳) 桃花的花瓣是红色的、榕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紫色的,与这些颜色相对应的色素分别存在于细胞中的(    )
    A . 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B . 液泡、叶绿体、细胞膜 C . 细胞膜、叶绿体、液泡 D . 液泡、叶绿体、液泡
  • 7. (2018七上·平顶山月考) 新疆吐鲁番地区,白天光照足、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这里生产的葡萄等水果产量高、品质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 B . 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呼吸作用旺盛 C . 白天温度较高,呼吸作用旺盛 D . 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
  • 8. 2023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在全国各地,人们植绿护绿,共绘锦绣河山。下列措施中,应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 . 大棚种植时,适当通入二氧化碳 B . 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树叶 C . 早春播种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 . 作物播种时,要保持适当的间距
  • 9. (2021七上·高州期中) 深圳交警研制出“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让系统模仿人的双眼,捕捉闯红灯的人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脸的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 B . 从结构层次上看,人的双眼属于系统层次 C . 控制人脸特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D . 行人闯红灯等行为需要的能量由叶绿体提供
  • 10. (2023七上·紫金期末) 一个细胞有56条染色体,这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
    A . 6个、56条 B . 8个、28条 C . 6个、28条 D . 8个、56条
  • 11.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子叶为玉米种子的萌发提供了营养物质 B . 在水分、温度和空气都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就会萌发 C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定会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 D . 植物生长需求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钙的无机盐
  • 12. (2022·贵港) 一次性施肥过多,容易造成农作物出现“烧苗”的现象,原因是(  )
    A . 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 B . 根毛细胞具有吸收无机盐的大液泡 C . 根毛细胞的细胞质少 D .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 13. 下图是某同学对“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要使甲图更清晰应调节乙图中的⑥ B . 观察时,在④中看到的像是倒像 C . 光线较强时可使用⑦的凹面镜和③的大光圈 D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乙中④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 14. (2024七上·金沙月考) 校园里的一棵小柳树遭到破坏,茎的基部被人用小刀剥去了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小柳树死亡。这是因为( )
    A . 切断了导管,根部缺少水分、无机盐 B . 切断了导管,茎和叶缺少有机物 C . 切断了筛管,茎和叶缺少水分、无机盐 D . 切断了筛管,根部缺少有机物
  • 15. 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是成熟区,是根的主要功能部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B . ②是分生区,能够快速分裂出大量新的细胞 C . ③是伸长区,是细胞快速生长的区域 D . ④是根冠,能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
  • 16. 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纵观自然科学的整个发展历史,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实验的佐证,在实验中的每个步骤都有其操作目的,下列选项中叙述有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步骤

    操作目的

    A

    光照条件影响鼠妇的分布

    在纸盒里放上一层准备好的土壤,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

    形成对照

    B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保持细胞的形态

    C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

    对细胞进行染色

    D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在每个瓶内放入10粒种子

    避免偶然性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2021七上·海口期末) 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B . 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C . 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D . 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 18.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装置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B . 乙装置可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C . 丙装置中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D . 丁装置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
  • 19. 下图甲是蚕豆叶横切面示意图,图乙是该植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不考虑温度因素),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①和③ B . ④是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C . bc段表示该植株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 . ac段表示该植株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强
  • 20. 习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推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以下解读不科学的是( )
    A .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依存、相互联系 B . 开展国土绿化可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因为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C . 当前一些环境恶化与气候异常现象,与绿色植被遭到破坏有重要关系 D . 习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禁止开发利用森林等自然资源
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 21. 下面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 (1) 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有。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的数量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2. (2)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3. (3) 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它通过生理过程(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 (4) 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怎么做?
  • 22. 萱草(学名:Hemerocallisfulva(L.L.)又名忘忧草,在中国的文化意象里,萱草又可以指代母亲。黄花菜(学名:HemerocalliscitrinaBaroni)是萱草的近亲,也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材。萱草、黄花菜都属于萱草属的植物。图一是萱草的结构层次,图二是黄花菜花朵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图中序号):

    1. (1) 图一中a表示过程,此过程细胞中变化最明显的是
    2. (2) b表示过程。被子植物的器官除了图一中提到的根、茎、叶和花以外,还包括
    3. (3) 黄花菜的主要食用部分是花,食用前要蒸熟,是因为图二中的[]含有的秋水仙碱会使人中毒,加热可破坏该成分。将新鲜的黄色花朵放在热水中煮熟后,水会变色。水变色主要与图二中的[②]被破坏有关。
  • 23. 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某中学实验组进行了有关研究,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的传粉方式,受精过程及生殖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所示花的主要结构是,其传粉方式是
    2. (2) 图三中种子萌发初期营养物质由[]提供;[]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3. (3) 图四中的[①]胚珠可发育成图五中的[],与人体相比,图五的桃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24. 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某植物的三大生理过程,图乙是大棚内该植物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和消耗的坐标图。为了进一步探究该植物幼苗的生理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作答:

    1. (1) 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填写字母)表示的生理作用。
    2. (2) 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该植物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时(填“ml”、“m2”、“m3”或“m4”),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 (3) 生物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移动。原因是: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此对照试验的变量是: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5. (2022·随县) 袁隆平院士带领的海水稻研究团队为践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团队科研人员在25℃条件下,设计并实施了系列实验,统计了两种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萌发率,得到的数据如图所示:

    1. (1) 实验前要选择籽粒 (填“饱满”、“干瘪”或“残缺”)的水稻种子作为实验材料,以排除种子自身结构不完整对萌发率所造成的影响。
    2. (2) 实验中。设置普通组起作用。
    3. (3) 每个培养盒放置100粒水稻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并重复三次,取三次的,作为测定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
    4. (4)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化化钠浓度的逐渐升高,海水稻与普通稻萌发率的整体变化的趋势逐渐
    5. (5)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可知, (填水稻品种)更适合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实现对盐碱地 土壤的合理利用,为我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提供有力地支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