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3-04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秋虫们早早收拾停当,赶在日落之后上场。走在田埂上,秧苗青青,尚未灌浆的稻穗好似年少无知般昂首自立。没有花开,就没有结果,没有成熟,就不会有种子。生命的繁yǎn和持续是一场交换,更是彼此的陪伴。沉默不辨解是有德的事物内在的品格。稻花开放,遥想来日,或做种,或做饭,全凭他人作主。

    夜空之下,星光点点,虫子们在歌唱不但万物可以休息稻子们也可以 , 必须日日夜夜地生长、成熟,赶在雁阵匆匆离去,冽的西北风刮来之前。水稻的一生只有半年,花开的时间更短,却能做到纯粹、修得圆满。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繁yǎn( ) 冽( )
    2. (2)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内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应为“”。 
    3. (3)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处逗号使用不当,“沉默”后面的逗号应改为。 
    4. (4)  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句意不合语境,请根据语境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 2. 下列填入文段对应横线处的四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作家笔下的秋天,好看,好听,更好吃。秋天最让人垂涎欲滴的就是螃蟹了。老舍爱吃高粱红的河蟹,他说:“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槌,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丰子恺一家吃螃蟹也是很讲究的,“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说到吃螃蟹,怎么少得了梁实秋,“____,____,____,____,人生之乐莫过于此。”

    ① 斟一壶小酒   ② 坐于窗边   ③ 啖三二肥蟹   ④ 闻满庭菊香

    A . ②①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③④②①
  •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你是人间四月天》,基本上三句形成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在韵律上,“天、烟、前、团、鲜、莲、燕、暖”押同样的韵,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B . 议论文观点要明确。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表明了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的文章,则在结尾处亮明观点,然后阐释、论证,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C . 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行为进行了比较,进而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 D . 《醉翁亭记》中描写景物很有特点。如文章开篇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层层烘托,一步步引出醉翁亭,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 4.  根据积累,默写出下面的诗句。
    1. (1)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 (2)  汉文有道恩犹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 (3)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4. (4)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 (5)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6. (6)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事物的交替暗示社会变迁的规律,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7. (7)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也体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仪征博物馆开展“重阳菊花黄,不忘故里香”活动,你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本次活动。

  • 5.  语言实践活动。

    重阳菊花黄,不忘故里香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在民间俗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重阳节永恒不变的主题。“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重阳节当天,我馆将带领“银发族”观众一起登高赏菊、尝重阳糕、品茗诵诗。一起弘扬“敬老、爱老、护老”的传统美德,将美好带给每位老人。

    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1日 下午14:00—15:30

    活动对象:65~70周岁老年人

    活动地点:一楼大厅

    主讲人:社会服务部工作人员

    1. (1) [活动一:话说“重阳”]
      下面关于重阳节的句子最适合现场气氛的一项是( )
      A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B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 .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D .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2. (2)  [活动二:重阳宣传时]本次活动将发出邀请函,你想帮忙拟写邀请函,你会怎么写呢?
    3. (3) [活动三:重阳进行中] 为了组织好本次活动,你也热心地为主持人拟了一个开场白,你会怎样写呢?
二、 阅读理解(57分)
  • 6. 名著阅读

    6.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和“”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 7.  阅读艾青的短诗《梦》(节选),回答问题。

    啊,是的

    所有的树和草都是这样死去的;

    但是,我们像树和草吗?

    让我们不再走了吧

    也不要回到避难所去!

    我们应该有一个钢盔

    每人应该带上自己的钢盔。

    附记:一九三七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我在战争的预感里做了一个梦,这诗是完全依照着那梦记录下来的——连最后的尾巴都是。

    1. (1) 请说说“钢盔”这个意象的内涵。
    2. (2)  在“亲子共读”活动中,你和家人读到了这首诗,你如何指导他们朗读呢?

      诗歌蕴含的情感: 

      诗歌朗读的语气: 

  • 8. 古诗文阅读

    刘 长 卿

    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少居嵩山读书。开元二十一年徐征榜及第。至德中,观察使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辩之者,移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

    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诗调雅畅,甚能炼饰,足以发挥风雅。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每题诗不言姓但书“长卿”以天下无不知其名者云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居嵩山读书( ) ②有为辩之者( )

      ③人悉之( ) ④权德舆为“五言长城”( )

    2. (2)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每 题 诗 不 言 姓 但 书 “长 卿” 以 天 下 无 不 知 其 名 者 云

    3. (3) 翻译句子。

      ①观察使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4)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刘长卿的形象特点。
  • 9. 下面是刘长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新 年 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 , 从今又几年。

    [注释] ① 此诗是刘长卿被贬为南巴县尉后抒怀之作。  ② 客:诗人自指。  ③ 长沙傅:指贾谊。

    1. (1)  首联云“天畔独潸然”,诗人为什么独自流泪?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
    2. (2)  联系上面文言文以及学过的《长沙过贾谊宅》,你认为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0. 实用文阅读

    [材料一]深秋时节的仪征城,黄叶、红叶交相辉映,城市变得绚丽多彩。“叶色·真州”仪征落叶节启幕,邀市民共赏缤纷秋色。

    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他们拿起手中的相机,捕捉秋天的精彩瞬间;大人和孩子们从落叶中挑选结实粗壮的叶梗,玩起了“拔老将”游戏,一起重温童年的快乐;孩子们围坐在桌边,把捡拾来的颜色、大小、形状各异的落叶,做成充满童趣的落叶画,留住只属于秋天的礼物。

    据悉,落叶节将一直持续到11月中下旬,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二]将落叶收集起来集中堆积于树木根部,经过自然降解后,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使树木来年长得更茂盛。此外,枯枝落叶覆盖在土壤表面还可抑制扬尘,对土壤起保温保湿的作用,防止土表的裸露,大大减少了暴雨对土壤的冲刷和风蚀。落叶经过发酵处理后,会比原始落叶更有利于植物吸收。用枝叶粉碎机将枯枝落叶粉碎,碎屑用杀菌剂、杀虫剂消毒后堆积沤制,经发酵、降解后制成的有机肥,可促进花草生长。但此方法只局限于少部分落叶,最环保的还是将落叶收集起来进行晾晒,等树叶晒干后再进行粉碎,加入拌菌剂等进行发酵,装袋后用于需要有机基质肥料的园林植物。

    建设落叶景观带非常简单,可以利用道路中间的绿化带,将树叶平铺在那里,既可以处理落叶,又可以增加城市环境的美感。每当进入秋冬季节,地面上飘落着厚厚的一层黄色落叶,走在落叶铺就的小路上别有一种感觉。

    [材料三]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一个嫩芽。等到这个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只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即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生死轮回的真谛。

    1. (1) 阅读材料一,给这则新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2. (2) 阅读材料二,补全对话。

      环卫工人妈妈:又到了落叶的季节,这么多的落叶真难扫啊!

      小明:妈妈,落叶不一定要扫,因为落叶也有很多的作用啊。

      环卫工人妈妈:儿子,你说得没错,但是落叶的再利用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哦!眼下大量的落叶还是要清理的。

    3. (3) 阅读材料三,思考画线句的含义。
    4. (4) 落叶节期间,某学校要求全校师生在校园落叶林中开展相关活动,请你为下面的人物分别设计一个活动项目。

      ①语文老师:  

      ②美术老师:  

      ③生物老师:  

    5. (5) 望着落叶,小明陷入了深思,他想起了许多退休的老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感人事迹。小明很想为他们写一篇文章。请帮小明完成作文提纲。

      题目: 

      中心:突出退休老人心系他人、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材料:  

      突出中心的技巧: 

  • 11. 文学类文本阅读

    界  河

    [希腊] 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二百米内为禁区。

    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据情报,林子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第一个偷偷潜下河的是一位中士。他下河潜入水中,当其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河去了。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一听到潺潺流水,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现在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可司令部的命令却是……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夜里,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的河水声萦绕在他的耳际,仿佛家乡节日演奏的合唱,令他不得一丝安宁。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他做了一个梦,一个噩梦。起先,他似乎见到了它——一条河。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一瞬间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肤色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可是他没有能朝她跑去,因为一只无形的手仿佛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他醒了过来,精疲力竭,天还没有亮……

    终于来到河边,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颗子弹刻下的疤痕的肉体,顿时感到变成了另一个人。无形中,宛如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他时而仰泳,时而侧游,任凭自己随波逐流,他还不时进行长时间的潜泳。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努力抓住它!恰巧就在树干边他浮出水面。真是太妙了!可就在这瞬间,他发现约在三十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仔细看清楚。对方也看到了他,也停了下来。两人面面相觑。倏地,他一下子又恢复了原来的自我——一个经历了两年半战火洗礼的士兵。他们都惊得呆若木鸡。紧接着对方开始向对岸快速游去,他也分秒必争。两人使尽全力游向自己的岸边。他先上了岸,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了枪。还好,对方刚出水,正朝自己搁枪的地方跑去。

    他举起枪,开始瞄准。对他来说,要打中对面的脑袋实在再简单不过的了。对方赤裸着身子在约二十米的地方奔跑,这是极易瞄准的活靶子。不,他没有扣动扳机。那边的人就在对岸,恰似娘胎里出来的一样,赤条条一丝不挂。他站在这边,也赤裸着身子。

    他不能扣动扳机,两个人都是赤条条的,赤条条的两个人,一丝不挂。没名没姓,没有国籍,没有穿卡其布军装的自己。

    他不能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河并没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当对岸枪声响起时,他只是瞥见有几只鸟被惊起。他倒了下去,先是颓然跪下,随之整个身子直挺地扑倒在地上。

    1. (1) 从全文看,小说开篇叙述司令部的命令及相关内容有什么作用?
    2. (2)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小说情节设置的特点及其作用。
    3. (3) 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分析这处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 (4) 如果将本文结局分别改为以下两种情况,请从一定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① “他”最终扣动扳机,将“那边的人”射杀。

      ② 双方均未开枪,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地。

三、 作文(60+3分)
  • 12.  上下楼梯不推挤,一个一个跟得齐;教室里,轻轻走;走廊里,慢慢走。走路体现礼仪,走路可见修养,走路彰显文明……请以“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信息。④认真书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