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3-04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 (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2. (2) 征蓬出汉塞,。(王维《使至塞上》)
    3. (3)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5. (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 (6)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2. 小腾同学想编辑一个诗集《金戈铁马—一唐代经典边塞诗赏析》,请你从下列作品中推荐一个合适的篇目( )
    A . 崔颢《黄鹤楼》 B . 岑参《逢入京使》 C . 杜牧《泊秦淮》 D . 王维《使至塞上》
  •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tiān qiàn( )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2. (2) 记得那时我从sī shú( )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的烧饭。
    3. (3)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fǔ yǎng shēng zī( )。
  • 4. (2023·濠江模拟)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2023年央视春晚的吉祥物“兔圆圆”和书法草字的“卯”字的幻化变体,将“奔跃向上的癸卯兔年”这一寓意和祈望演绎得意蕴无穷。 B . 人们在刷短视频时,越刷就越沉浸 , 越忘我,极大影响人的专注力。 C . 这样一座“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文明海滨小镇,绘就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新画卷。 D . 劳动节不期而至 , 广大市民选择出外旅游,放松身心,度过一个愉快又充实的五一假期。
  • 5.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因其靠近闽江的原因,自古航运发达,渐成货运码头,贸易繁荣,是福州市文化地标之一。(删掉“之一”) B . 央视《2022年中秋晚会》播出,为全球奉献了一台彰显中华历史之美、河山之美、文化之美以及新时代中国的生活之美的文化。(在句末加上“盛宴”) C . 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 D . 2022年广东当代漆艺展开幕,旨在对漆艺在广东地区的历史传承与当下发展进行概要性呈现与梳理。(将“呈现”与“梳理”互换位置)
  • 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潮汕英歌舞在汕流传了四百年之久。这种广场舞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阳刚而恢宏,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现在成了中国劳动人民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潮汕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故事来表演歌舞的,所以一般最多不超108个人,而且是以20到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为主。每逢佳节、喜庆日子,英歌锣鼓响遍城镇村寨,英歌所到之处,村民闻声而至,扶老携幼,围得水泄不通,整齐的踏步声、扣棒声、锣鼓声,声声催人急,观者的欢呼喝彩声,把热烈场面推向高潮。

    1. (1) 请你压缩上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给“潮汕英歌舞”下定义。(不超过50字)

      潮汕英歌舞是的传统民俗舞蹈。

    2. (2) 请把下面六个词语组成一副对联。

      激越 槌声 磅礴 撼乾坤 气势 惊日月

      上联:

      下联:

  • 7.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题。

    【语段一】他说:“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之久……”。

    【语段二】他说:“我们也热衷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嚷,说这是叫作‘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甚至到十一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

    1. (1) 上述两个语段中的“他”是
    2. (2) 结合上述两个语段,说说“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对“他”后来的革命生涯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阅读(40分)
  • 8. 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欣然起行

      相与步于中庭

      竹柏影也

    2. (2) 翻译句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9. 文言文阅读

    【乙】

    西湖最盛,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 , 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 , 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西湖最盛,春为月(是) B . 罗纨之(多) C . 其实湖光染翠之(精巧) D . 午、未、申三时(停止)
    2.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傅 金 吾 园 中 梅 张 功 甫 玉 照 堂 故 物 也 急 往 观 之。

    3. (3) 【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 10. 现代文阅读

    白杨礼赞(选段)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 (1) 第①段主要从干、枝、等方面写白杨树的(特点)。
    2. (2) 下面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述这种写法的作用。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3. (3) 文中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 11. 现代文阅读

    世间最贵的书

    ①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欣喜地笑了。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30年。

    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有删改)

    1. (1) 请你以“书”为线索,围绕“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将文章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父亲送“我”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

    2. (2)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欣喜地笑了。

      ②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

    3. (3) 根据上下文,揣摩退稿信的内容,以编辑的口吻把他最想说的话写出来。(不少于40字)
    4. (4) 第⑧句画曲线句子“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请你说说“我”为什么“开心”?
三、作文(5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初中以来,你的学校或班级一定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篮球赛、拔河比赛、元旦晚会……这些活动也肯定给你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啦啦队的加油喝彩、表演者的一颦一笑……

    请你回忆参加过的一次活动,自拟题目,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①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

    ②能够完整地记叙活动过程并具体描述活动中的某一场景;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