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 1. 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蓝田人 C . 北京人 D . 山顶洞人
  • 2. 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 3.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二里头铜鼎 B .  司母戊鼎 C .  利簋 D .  三星堆青铜面具
  • 4.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宋、鲁、魏、韩等氏是什么制度的体现(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5. 春秋时期,农业上出现了深耕细作,耕地面积扩大,山林也得以开发。这主要得益于( )
    A . 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B . 社会环境的安定 C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 . 自然条件的优越
  • 6. 著名作者余秋雨曾说:“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远不如长城的宏大,但是它却坚韧的,稳稳当当造福着成都人民千年的生活…………它也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文中的“它”指的是(   )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长城 D . 灵渠
  • 7. (2020七上·包河期末)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 . 孟子﹣﹣民贵君轻 B . 韩非子﹣﹣“兼爱”“非攻” C . 墨子﹣﹣无为而治 D . 庄子﹣﹣以“法”治国
  • 8. 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 . 尊王攘夷 B . 文景之治 C . 光武中兴 D . 王与马,共天下
  • 9. 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甲骨文的出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 . 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灭亡 C . 西汉诸侯王势力大大减弱,从此一蹶不振——推恩令的颁布 D .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内涵
  • 10. 云有学者认为:“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我国丝绸大量外销开始于(   )
    A . 商朝 B . 秦朝 C . 西汉 D . 东汉
  • 11.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   )
    A . 印刷术 B . 造纸术 C . 《伤寒杂病论》 D . 《大明历》
  • 12.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 . 曹操——建立魏国 B . 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C . 刘备——官渡之战 D . 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
  • 13.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下列与江南经济的开发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B . 北方人口南迁 C .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D . 南方统治者的支持
  • 14.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①③②
  • 15. (2020七上·陇县期末) 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
    A . 《女史箴图》 B . 《兰亭集序》 C . 《水经注》 D . 《洛神赋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5分,17题11分,18题13分,19题6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 16.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西汉时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域即今新疆至中亚地区,曾经被称为“西域”。汉武帝听说匈奴的宿敌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志,于是令张骞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出使大月氏,希望能够形成合力夹击匈奴的军事联盟……张骞的西域之行,以前后13年的艰难困苦为代价,使中原人得到了前所未闻的丰富的关于西域的知识,同时使汉王朝的声威和汉文化的影响到了当时中原人世界观中的西极之地。东汉时期,被封为“定远侯”的班超,也曾经为中西交通的发展创立过不朽的历史功绩。班超少时家贫,常为官府抄录文书以维持生计,后来决心仿效张骞等人立功异域,投笔从戎,从军出击匈奴,又使西域,平定50余国,以功封定远侯……汉和帝永元九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于是知难而止,没有继续西行,甘英虽然未到大秦即中止西行,但是也创造了中国古代王朝官方使节外交活动之西行极界的历史记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 (1) 汉代人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
    2. (2) 张骞于公元前一世纪前期出使西域。( )
    3. (3)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
    4. (4) 东汉班超投笔从我,经营西域,重建西域与汉朝的联系。( )
    5. (5) 甘英成功出使大秦,创造了中国古代官方使节外交活动之西行极界的历史记录。( )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

    ——摘自张植荣著《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礼佛图

    北魏孝文帝尊崇孔子,力推儒家文化,在道统上极力保持政权本身的合法性,他大兴儒家文化教育,使鲜卑人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凝聚了北魏政权统治下的各族人民。——摘编自段瑞超《修齐治平:北朝君臣的经典征引与儒家文化认同进程》

    材料三  民族大迁徙不仅给汉族注进了大量新鲜血液,而且汉族汲取了少数民族文化精华,大大丰富了自身的物质及精神文化。同时,汉族人口分布较之前广泛、合理,与其他民族一起,对恢复北方社会经济和开发江南共同作出了贡献,为隋唐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白翠琴《论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对汉族发展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人物。
    2. (2) 根据材料二,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请指出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民族融合的方式,并概括民族融合产生的积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于当下中国营造良好的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 18. 探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中学以“走进秦汉”为主题,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时空观念——四海归一】

    秦朝形势图

    【加强集权——破旧立新】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那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制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摘自《秦汉史》

    【史料实证——思想认同】

    材料二  秦始皇及其臣下对战国以来蓬勃发展的思想心存畏忌,唯恐妨碍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巩固,因而采取了粗暴的扼杀政策。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和占卜之类的书籍。第二年,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这一事件的后果极为恶劣,战国以来自由活泼的学术氛围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国文化乃至社会发展因此遭受到难以估量的损失。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秦汉(上)》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禁止)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学术系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服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唯物史观——总结规律】

    1. (1) 仔细观察《秦朝形势图》,请在图中方框内写出秦朝都城的名称。据图指出秦朝疆域的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统一国家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董仲舒提出的建议。综上,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特儒学的不同态度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主题的探究内容,请你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并谈一谈你的认识。
  • 1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秦孝公即位后,先后任用商为左长、大良造,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在政治上,重刑治民。在经济上,鼓励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游手好闲而致贫穷的,罚为官奴。除并田阡陌封疆,统一了度量衡。据说,“商鞅方升”就是当时的标准量器。在军事上。按新下敌人首级数受爵。凡在战争中斩得一个敌人首级的,赏给爵位一级:要做官的,委任五十石俸禄的官。斩得两个敌人首级的,赏给爵位两级;要做官的,任一百石体禄的官。没有军功的宗室子弟,一律废除名位。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而为“兵大强,畏惧”的强国,为以后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摘自姜越《鼎盛春秋》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有何认识。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认识要符合题意,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