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4-04-07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
  • 1. (2023八下·涪城期末)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____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费俊龙、____、张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家门”欢迎亲人入驻“天宫”,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载人飞船来访。( )
    A . 神舟十三号、邓清明 B . 神舟十四号、聂海胜 C . 神舟十四号、杨利伟 D . 神舟十五号、邓清明
  • 2. 2021年____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A . 7月7日 B . 9月3日 C . 9月30日 D . 12月13日
  • 3. (2023·二道模拟) 2021年10月,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为名召开的会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   )

    ①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③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要求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____制度的决定》,表达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秩序的坚定决心。( )
    A . “一国两制”宪法 B . “一国两制”宪制 C . 选举宪法 D . 选举
  • 5.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讲话指出,中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被列为青海省首个国家公园的是( )
    A . 三江源国家公园 B .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 C .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D .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
  • 6. (2023九上·即墨期中) 崂山胜景之秀美遇见掐丝珐琅之经典,便是一种别样惊艳。青岛艺术家运用起源于元末明初的掐丝珐琅艺术创作了掐丝珐琅画版本的崂山十二景,让人赞叹不已。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

    ②要继承和发展所有中华传统文化

    ③通过创新形式促进传统文化发展

    ④只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才优秀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②
  • 7. 因俄乌冲突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 .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不存在资源短缺困境 B . 既要节约资源,更要合理利用资源 C . 经济发展了,有了钱就可以购买国外资源 D . 为了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多用些资源是值得的
  • 8. (2023九上·成都月考) 针对漫画《直通车》,以下说法你赞同的有( )

    ①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愈加丰富

    ②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

    ④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②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利用优先、人工恢复为主的方针

    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④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能从源头上解决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2·武汉) 碳中和要求人们通过种植树木、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为此,武汉市政府将嵩阳山、将军山列入首批碳中和林地。据测算,这两片碳中和林,未来30年可吸收约3万吨碳排放。这体现了(   )

    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②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③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就是改善生态环境

    ④建设生态文明,应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2024九上·涪城期末) 在香港,狮子山的鸟语与风喃,在晨光中奏出一曲自然交响;红绿灯的“噔噔”声和有轨电车的“叮叮”声,在街头演绎出激情的城市律动。龙舟激浪,马踏尘起,新桥横跨,飞机轰鸣……香港是全体居民的共同家园,家和万事兴。香港的发展( )

    ①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②是香港高度自治的成果

    ③体现了当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5000年前和埃及人一样直面洪水,4000年前和古巴比伦人一样铸造青铜器,3000年前和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2000年前和罗马人一样英勇争战,1000年前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5000年来我们在世界的牌桌上注视着一个又一个对手的崛起和消亡。”这段话告诉我们( )
    A . 中国是人类史上最强大的国家 B . 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根本所在 C . 中国有底气有信心实现中国梦 D . 中国的追梦过程是一帆风顺的
  • 13. 法律可以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却无法使人们自觉地尊敬老人。这说明( )
    A . 道德比法律的作用大 B . 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 C . 法律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D . 社会的治理既需要法治,又需要德治
  • 14.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289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这表明( )
    A .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略 B . 我国国际吸引力影响力的提升 C . 当今世界是开放、没有矛盾的 D . 中国已成为世界金融经济中心
  • 15.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某校组织同学们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下列哪些观点适合在征文中引用( )

    ①中国经济生产总值超过120万亿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实现了富起来的愿望,达到丰衣足食

    ③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6.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闽宁镇,是福建省对口支援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的,这里还是一片戈壁荒滩,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小康的成功典范,闽宁镇的发展,证明我国开展民族工作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A .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B .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C . 对口支援、相互帮助 D . 对口扶贫、协助共进
  • 17.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直接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 . 促进教育公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B . 缩小城乡差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C .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拉大居民收入差距 D . 提高就业质量,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 18. (2021九上·蓬安期中) 如图漫画启示我们党和国家要(    )

    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②着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9. 2023年9月8日,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召开兰州市城市公交票价调整听证会。25名听证会参加人现场对调价方案发表意见建议,兰州市发改委将结合此次听证会结果进行方案优化。召开此次听证会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集中民智,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

    ③便于兰州市民行使民主权利,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④民主决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2023·恩施) 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爆火,无数人心中再次激荡,怀念宋代那个壮怀激烈的英雄——岳飞。唤醒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鼓舞人们的斗志。《满江红》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是因为( )

    ①讲好了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风貌

    ②弘扬了主旋律,凝聚了国人价值追求

    ③情感需要表达,不需要回应、共鸣

    ④情感不影响我们的判断、选择和行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满分6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魅力祖国展风采,绘就发展新蓝图】

    2022年6月16日,《2022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发布。蓝皮书指出:2021年我国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涉外法治等新兴重点领域立法,共制定17部法律,比2020年增加7部,修改了26部法律,比2020年增加15部。立法修法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标志着我国立法工作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2021年,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新增12个,总数达到22个,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省份,带动全国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建立立法联系点4700余个。截至202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就132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征求基层群众意见,获得建议11360余条,其中230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

    1. (1) 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法治建设,原因是什么?
    2. (2) 有人说:“我国的立法工作成效显著,说明只要推进科学立法就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请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评析以上观点。
  • 22.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实现历史上量快的发展和最大的跨越,其中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正在日益增强但我国在很多领域还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某校九年级(1)班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 (1) [任重道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成绩斐然: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一些突出领域开始进入并跑甚至领跑阶段。与此同时,目前中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在一些关键领域创新能力短板明显。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端科技产出比例偏低,产业核心技术、源头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中国的科技创新任重道远。

      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我们怎样走好创新之路?

    2. (2) [势在必行]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面对我国在创新领域存在的问题,我国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做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竞争优势。

      为什么说抓住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