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29分)
  • 1. 默写古诗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是秋意浓浓的山野之美(王绩《野望》); “”是俯仰之间的昼夜之美(李白《渡荆门送别》); “”是香山居士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是大自然晨昏变化之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英雄拥有如老马一般的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正所谓 “”(曹操《龟虽寿》);英雄还具备如松柏做雪凌霜一般的坚贞志向,正是 “”(刘桢《赠从弟(其二)》)。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的英雄。

  • 2. 阅读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请结合你在教材第三单元的阅读体验,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答题卡横线上再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游历山川,只有拥有能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美。这种美,是陶弘景笔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的斑斓色彩;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张桂梅老师白手起家,在偏远地区云南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为了学生,她dānjīngjiélǜ,将病痛____。每天早上,她会用小喇叭____:“姑娘们,起床读书啦。”从早到晚,即使忙得jīnpílìjìn,她也顾不上休息。她用自己的朴实纯粹、行而bùchuò、淡泊名利书写了____的人生。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 (2)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漠然置之警告抑扬顿挫 B . 置之度外提醒抑扬顿挫 C . 置之度外提醒跌宕起伏 D . 漠然置之警告跌宕起伏
    3. (3)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张桂梅老师白手起家,在偏远地区云南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B . 张桂梅老师白手起家,在偏远地区云南创办了第一所全国全免费女子高中。 C . 张桂梅老师白手起家,在云南偏远地区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D . 张桂梅老师白手起家,在云南偏远地区创办了第一所全国全免费女子高中。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赵洪南米思源)9月16日11时许,一架中国空军运—20飞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机上搭载着88位志愿军战士的遗骸。这是中国迎回的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中国首次派出歼-20飞机为执行接迎任务的运-20飞机护航。专机降落后,护航战机通场而过。停机坪上架起水门,向归来的志愿军英灵致以崇高敬意。天空飘着细雨,参与迎回仪式的各界人士静静伫立,等候着阔别祖国许久的英雄魂归故里。

    12时40分许,礼兵手捧棺椁从专机缓缓走出。88个紫红色棺椁上面,每一个都覆盖着鲜艳的五星红旗。13时10分,迎接仪式正式开始。军号吹奏的《思念曲》划破机场宁静的上空,礼兵护送着88位志愿军烈士的灵柩,缓步来到棺椁摆放区。全体肃立,奏唱国歌,人们向烈士灵柩三鞠躬。仪式结束后,载着灵柩的车队在警用摩托护送下,缓缓驶出机场。这88位烈士将于17日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1. (1) 在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以上新闻内容。请你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 (2) 参加活动后,小华写了一副对联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请你将这副对联组合出来。

      保家卫国烈士丹心壮山河抗美援朝昭日月英雄豪气

  • 5.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各题。
    1. (1) 请在下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人物与人物形象描述相匹配。

      人物

      人物形象描述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

      他被国民政府报刊称为“劣迹昭著”;他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A.朱德B.周恩来C.贺龙D.彭德怀

    2. (2) 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复杂”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原著简要概括。
二、阅读(4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娱。顾衙内无精庐 , 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月得俸黍米二石。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焉自谓识时知命,差不愧于乐天。因诵其语 , 以为《厅记》。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选自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有删改)

    【注释】①精庐:学舍,读书讲学之所。②休休:安闲的样子。③乐天:指白居易。④诵其语:指读着白居易的《江州司马厅记》。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月色入户 
      竹柏影也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颇能以史自娱/答谢中书 B . 然休休焉自谓识知命/四俱备 C . 衙内无精庐/野有麦场 D . 夏来/非亭午夜分
    4. (4) 请用“/”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

    5. (5) 【甲】【乙】两文都有对环境的描写,请你联系内容,分析其作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①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búchuò劳作,尤喜纺棉。”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③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救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④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 (1) 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2. (2)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3.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划线句“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的含义和作用。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祖父的月光(杨献平)

    ①那时候的月光真的如水,摇动的和不摇动的事物都在荡漾着。而照在祖父居住的青石板房顶上的那一片月光,却一直流动着,祖父的嘴巴也不断翕张,淌着的都是古老的传奇和故事。我摇着巨大的蒲扇,划动月光,为祖父驱赶着炎热和蚊蝇。祖父讲着我爱听的故事,虽然陈旧了,但语言和梦想永远新鲜。祖父所讲的那些故事传奇,在我植满草根和野花的心灵当中,响动着滴水穿石的音乐。

    ②讲故事的时候,祖父的语调不紧不慢,静静地将他道听途说或是自身经历过的那些民间奇人异事,持续不断地灌输给我,往往,在紧要处卖个关子,或且听下回分解。让我欲罢不能,回荡在内心里的古灵精怪和故事碎片,像旧了的黑白胶片,在我的想象里翩翩起舞。

    ③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和祖父一同度过的。每晚,吃完饭后,我就早早地跑到祖父那里。通常,夏天的夜晚,我就把失明的祖父搀扶到不高的屋顶上,拿一面蒲扇,端一碗开水,请祖父给我讲故事。也有许多的小伙伴,自动围上来,竖着耳朵,一脸虔诚地听 , 有时讲到夜半三更,害得那些胆子小的伙伴不敢独自回家,祖父就拄着拐杖,敲敲打打地将他们一一送回家。

    ④奶奶说,祖父年轻的时候,不仅读过私塾,还收藏了不少四书五经和传奇志怪之类的书籍,上面的文字,他都读过,甚至几十年后,还会背诵。

    ⑤许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是祖父的故事,为我的童年营造了一种宽厚、亲切和富有想象余地的心灵氛围。可是人总有厌倦的时候,尤其是一天天地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的。到中学读书以后,我就不自觉地远离了祖父和他的故事。但过往如水,许多的故事都模糊如我们所经历的往事,而总会有一些场景,在记忆中矗立如碑。许多年后,我总是回想起童年夜晚里的那些均匀月光,是它们,让祖父翕动的嘴唇长出了美妙和神奇的花朵,让一个少年的乡村时光迷离、灿烂得不明所以。

    ⑥不幸的是,在我十八岁那年冬天的一个中午,看起来健壮,且没有任何疾病的祖父,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所在的尘世。几乎与此同时,我也携带着故乡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习性与祖父当年在月光下给我讲的那些故事,走州过县,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生存。起初,由于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艰难,很少回头打望来时的道路,也很少去回想童年时光,尽管那一段时光里花草繁茂,月光照耀的村庄和祖父的面庞坚韧而持久。

    ⑦再回到故乡,又去看了祖父母居住的房屋,里面堆满了尘土覆盖的物什,大小蛛网挂满屋梁墙角。我知道,祖父和祖母,连同那些在这间屋子里生活过的人们,他们是不会走的,他们的气息已经深入到了黄泥、榆木橡檩和空气中了。如今的村庄,月光依旧,但感觉已经没了少小时候的清净和缥缈了。房顶的青石板依旧,铺陈着岁月的落叶与灰尘。但月光照在上面,还是呈现出水的姿态,在风里微微荡漾,看得久了,仿佛祖父又在喃喃地讲故事了。

    1. (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内容。

      童年时,祖父给“我”讲故事→读中学,①→十八岁,②→再回故乡,“我”怀念祖父

    2. (2)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划线句。
    3. (3) 文章写祖父讲故事,为什么以“祖父的月光”为题目? 
    4.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作文(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开学时,老师“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菜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沙沙作声;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里,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关注,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关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请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点滴中,感悟美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①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