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 1.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táng)    守(guǎ)      游(áo)       而不舍(qì) B . 立(zhù)     粗(zhuó)     点(zhuì)     可歌可(qì) C . (dì)      亮(huò)       鸣(hāo)      锋芒毕(lòu) D . (pài) 调(gēng) 嚼(jǔ) 为人知(xiǎn)
  •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轻捷    污秽     丰尧       酣然入梦 B . 抹杀    狂斓     烦琐       迥乎不同 C . 亘古    选聘     澎湃       妇孺皆知 D . 响午    峭壁     骨碌       慷慨淋漓
  • 3.   指出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 刮目相待 , 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B .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 家喻户晓 C . 听了如此谰言,他气冲斗牛地站起来,指着对方怒骂。 D . 夏季的天气,说变就变,真是扑朔迷离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B . 由于校团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C . 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D . 那些事物能够经受住岁月淘洗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总会留下不同凡响的价值。
  •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梁实秋,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②④①
  •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 文言文中的称谓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如“孤”是自称,“卿”“大兄”是他称。 C . 《木兰诗》选自宋朝(朝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 D . 臧克家,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7.   默写。 
    1. (1)  ,双袖龙钟泪不干。
    2. (2) 杨花榆荚无才思,  。
    3. (3)  ,弹琴复长啸。
    4. (4) 雄兔脚扑朔,  。
    5. (5) 深林人不知,  。
    6. (6)  ,寒光照铁衣。
    7. (7) 《木兰诗》中的诗句“  ,  ”反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建立了显赫功勋。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 8.   名著阅读。 

    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来的呢,他不便代人存着赃物。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不法的事儿也干过;现在,他自居是改邪归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怎样的小心。祥子的叙述只有这么个缝子,可是祥子一点没发毛咕的解释开,老头子放了心。“怎么办呢?”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听你的!”“再买辆车?”老头子又露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不够!买就得买新的!”祥子没看他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借给你?一分利,别人借是二分五!”祥子摇了摇头。

    1. (1)  文段选自《  》,作者是  。
    2. (2) 下面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B . 作品圈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C . 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 . 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
  • 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姓氏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华夏先民开始摆脱原始群状态,进入氏族社会。在氏族社会,姓和氏是分开的。姓用于指称源于同一始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人,而氏用于指称某个具体氏族中的人。由于最初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因此中国最古老的姓大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西周以后,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姓氏制度。姓和氏仍然分开使用,姓的功能在于“明血缘”“别婚姻”,配合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氏的功能在于“标身份”“别贵贱”。 

    秦王朝统一六国,姓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姓与氏之间的区别逐步消失,合而为一。到了汉代,中国姓氏制度基本趋于稳定和普及,每个家族有了自己固定的姓氏。 

    如今,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丰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材料二】中华姓氏文化有几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首先,所有的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其次,汉族主要是靠文化来认同,这一点无比重要,汉族的血缘实在复杂,我们大概找不到任何一个比较常见的汉姓,姓它的都是汉族。每一个姓里边都有兄弟民族的血缘。同时人们会认为姓是不会改变的,其实不然。而姓之所以会改变,其原因也各异。 

    第一,因避祸或避仇改姓。如司马迁的孩子后来不姓司马了,起码有两个孩子改了姓,因为爹犯事了嘛。一个改成了冯,还有一个改姓同了,现在姓同的很少,基本可以判断是司马迁的后代。 

    第二,因帝王赐姓而改姓。比如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了国姓,在刘邦造反的时候有一个功臣叫项伯,刘邦就赐项伯姓刘。所以现在姓刘的人,不一定祖先都姓刘。 

    第三,兄弟民族改汉姓。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拓跋鲜卑族很多人改了姓,比如拓跋氏改成元氏等。 

    第四,因避讳而改姓。在清朝雍正皇帝以前,中国姓邱的都没有耳朵旁,就是丘陵的丘,因为要避讳孔丘,就下令不能用丘,所以今天中国都是姓邱。 

    …… 

    【材料三】片段一:秦汉时的籍姓,因避西楚霸王项籍的名讳而改姓席。 

    片段二:七下西洋的郑和原来是姓马的,本名叫马三宝,后来才被赐姓为郑。这个当然很荣耀,一般的子孙也不会改回去的。也就是说,同为郑姓的人,很可能有不同的血缘关系。 

    片段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田完本名陈完,陈国王子,因陈国内乱而逃亡齐国改名田完,其八世孙田和夺取齐国政权,史称田氏代齐。

    1. (1) 下列表述与【材料一】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华夏先民使用姓氏的时间可往前推到原始社会末期。 B . 西周以后,姓氏已经不再是体现贵族们身份的标志了。 C . 秦朝时期的一般平民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 D . 中国姓氏制度到汉代才逐渐稳定和普及,每个家族有了自己固定的姓氏。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补全下面表格中的信息。 

      改姓事实

      原因

      关于姓氏的共同结论

      片段一

      ①  

      ③  

      片段二

      因帝王赐姓而改姓

      片段三

      ②  

    3. (3)  依据材料内容,说说我们现在为什么要重视和发扬姓氏文化?
  • 10.   文学作品阅读。 

    弹棉花

    莫清荣

    ①“弹棉花,弹棉花咯……”一声带着湖南口音的长长吆喝从小巷的深处传来。 

    ②我赶紧探出头去观望。只见一个穿着灰色棉衣的年轻人,肩上背着一张大弓箭样的东西,一边扯长声调吆喝着,一边弹拨两下弓箭上的铁丝,发出砰砰砰砰的响声。 

    ③母亲赶紧出去把他叫了进来,说有一床旧棉絮要弹。母亲从房间里抱出发黄的旧棉絮,塞到那个人的手中,那个人抱起旧棉絮就往晒谷坪的插青屋里走。我和母亲跟了过去,看到灰尘满天的屋里有两个人,在棉架上砰砰地敲打着弓弦。砰砰砰,砰砰砰,棉絮弹起又落下,落下又弹起,轻飘飘的棉絮飘舞在空气中。顿时,他们的头上全白了。 

    ④师傅手里又拿着一根细长的竹枝,牵着一根长长的纱线,熟练地把纱线从这个对角牵到那个对角,绕在一根一根木钉上,拉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网。 棉絮像个听话的孩子,服服帖帖地躺在师傅拉起的纱网里。师傅让两个徒弟拿来木制的磨盘 , 压在棉絮上,棉絮渐渐由厚变薄,由松变紧。师傅摸摸棉絮,觉得可以了,就缝上几针,又继续推压,每个角落都推一遍,翻过来再推一遍。一床崭新的棉胎才做成了。 

    ⑤直等到日落西山,才轮到弹母亲的旧棉絮。旧的棉絮比棉花更难弹,一来它用的时间长了,积累的灰尘比较多。二来它太实,要反复击打才能弹松。从太阳升起一竿子到太阳落山后,三个人分工合作,就弹了两床棉胎,得到八元钱的加工费。 

    ⑥弹棉花的过程中,母亲和那个师傅唠起了家常。师傅说,他是湖南人,那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徒弟。他们三人平时在家农忙,从八月之后就外出弹棉花,生意好的话,过年前可以赶回家去与家人团聚。如果生意不好,或者揽到的活儿没有完成,他们就不回去过年了。他们从湖南辗转来到广西,几乎走遍了广西的每个乡镇农村。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租住一两间民房或公家的房子。白天,那里是他们的作坊和厨房;晚上,又成了他们的卧室。把架子一收,铺盖卷一展,就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临近过年前,工期赶得紧,晚上也要加班,做到半夜才睡几个钟头。母亲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师傅说,家里有老婆还有四个没有成年的孩子,他只带了大儿子和徒弟出来。大儿子本来学习成绩很好,但家里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就靠着他一人外出弹棉花贴补家用,基本生活都难以保持,只得让孩子辍学,跟着他走南闯北,学一门手艺,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了看旁边那个略显瘦弱的年轻人,他苍白的脸色上分明露着无奈。 他朝我苦涩地笑笑,说:“小妹妹,以后勤读书,有出息,可别像哥一样,干这下等的活计。” 

    ⑦前几年,我也种棉花。去弹棉胎的时候,发现用的都是弹花机了。棉籽脱粒有脱粒机,弹棉絮时,把脱粒后的棉花塞入机器中,出来的就是白花花的棉絮了。纱线不再一根一根地手工来拉,而是铺一层事先做好的网纱。压棉胎也有木制的磨盘 , 但只是开始时用来压实棉花,之后的工序都用机器来完成了。 

    ⑧小巷里,不再有“弹棉花,弹棉花”的吆喝,那些走街串户弹棉花的湖南人,也不知去往了哪里。我还是怀念那种手工棉絮的温暖。

    (选自《回望故园》,有删改)

    1. (1)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弹棉花师傅具有哪些品质?
    2. (2)  按要求赏析文中第④和第⑥小节的画线句。 

      ①棉絮像个听话的孩子,服服帖帖地躺在师傅拉起的纱网里。(从修辞手法角度) 

      ②他朝我苦涩地笑笑,说:“小妹妹,以后勤读书,有出息,可别像哥一样,干这下等的活计。”(从人物描写角度)

    3. (3)  第④小节和第⑦小节两次提到“木制的磨盘”,有何用意?
    4. (4)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 11.   古文阅读。 

    (一)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 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射于家圃  

      忠孝辅国家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敢轻吾射  能辨我是雄雌 B . 鲁肃过寻阳  守荆南回 C . 睨之,久而不  旦辞爷娘 D . 但手熟  安敢轻吾射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4. (4)  对陈尧咨卖油翁“但微颔之”,而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12.   古诗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1)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诗中“故园”一词的意思是  。
    2.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B . “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整个洛阳城无处不萦绕着悠扬的笛声。这自然是诗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极妙,说“笛声”“散入春风”,意即笛声随着春风均匀散布于洛城的各个角落。 C . “折柳”在《春夜洛城闻笛》中指的是一种风俗习惯。 D . 本诗颇能显示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李白写的是“闻笛”,但不仅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也是这首诗让人感动的地方。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13. 不要总以为远方才有风景,其实风景无处不在。我们往往会在行色匆匆中错过许多动人的风景,但只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观察,用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去欣赏,用一颗细腻温暖的心去感悟,会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我们身边。

    请以“风景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八、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 14.   综合性学习。 

    梅城镇东华中学将开展“家国在我心中”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1)  在爱国名言展示会上,展示屏上有一道爱国人士“姓名”与“名言”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 

      爱国名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

      爱国人物

       

       

       

      爱国人士的“姓名”:A.顾炎武 B.江姐 C.邓小平 

    2. (2) 下面是活动中准备的素材,不符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 (3)  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请探究下面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毛主席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毛主席曾经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