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03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24</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48.0</span></strong>分)
  • 1. 据2023年2月《辽宁日报》报道,考古人员在距今约6400年前的马鞍桥山遗址不仅发现了集居住、祭祀、墓葬于一体的大型生活聚落城址,而且在一个大型祭祀坑内还发现了用于祭祀的整套农业工具,其中包括播种用的石耜(犁)、收割用的石刀、加工谷物时使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由此可推知,当时(  )
    A . 区域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B . “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 C . 农耕经济占据重要地位 D . 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定型
  • 2. 汉初帝王都不同程度地尊崇黄老之学,如“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静无为”,景帝重用“善为黄老言”的士人;还采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免苛刑、节省开支、少修土木工程等措施。这说明,黄老之学(  )
    A . 清除了秦王朝暴政的影响 B . 有利于构建宽松的社会环境 C . 增强了对边疆的治理能力 D . 激发了人们拼搏向上的精神
  • 3. “书手”又称“佣书”,是指专职于抄写书籍的人员。唐代是“书手”职业最盛行时期,无论民间或官府都存在众多“书手”,而到宋代,“书手”职业迅速衰落,直至消失。导致此职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印刷技术的成熟 B . 书法艺术的进步 C . 商业经济的发展 D . 国家教育的普及
  • 4. 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明清时期某种农作物传入中国并不断传播的路线示意图。下列对该作物的传入与传播,解释合理的是(  )

    A . 带动了中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B . 导致了人口向江浙地区集中 C .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D . 引发了国家赋役制度的改革
  • 5.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依据西方的天赋人权论,重新塑造了孔子形象,把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统统说成是孔子所创,力图使西方民主思想在观念和语言上呈现为中国化。这一做法(  )
    A . 消除了变法图强的阻力 B . 有利于中西方文化融合 C . 配合了清末新政的开展 D . 启迪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 6. 民间歌曲往往带有时代印记。如图是中国近代某时段出版的歌曲集《人权之歌》(反饥饿反内战歌选),其中有《人权之歌》《美国货害人精》等歌曲。据此可知,这些歌曲(  )

    A . 揭露了袁世凯破坏共和的阴谋 B . 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C . 激励了全国民众参与抗战热情 D . 批判了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恶行
  • 7. 2023年3月,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的《中国开始像全球大国那样行事》一文中写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不愿涉足远离本国的纷争。不过,该国正在展现新的自信,准备将志同道合的国家吸引到自己一边,并在全球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这可说明,我国(  )
    A . 对外交往开始转向多边化 B . 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C . 经济发展增强了外交自信 D . 外交宗旨是实现睦邻友好
  • 8. 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发现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人的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而且保存有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由此可推知,该城市(  )
    A . 兴建于亚历山大帝国时代 B . 代表了希腊文化最高水平 C . 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 D . 移植了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 9. 1592年,中国输往拉丁美洲的货物已经超过了西班牙,西班牙商品受到排挤,国内丝织厂纷纷倒闭,到1660年,美洲白银输入西班牙的数额仅为1595年的十分之一。这可说明(  )
    A . 新航路改变了贸易格局 B . 欧洲商业革命走向衰落 C . 世界贸易中心转向中国 D . 太平洋贸易的影响广泛
  • 10. 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
    A . 宣扬了理性主义精神 B . 提高了德国的影响力 C . 推动了宗教的民族化 D . 实现了民众信仰自由
  • 11. 据统计,1869年英国兰开夏郡的棉纺织厂消费了约250万吨煤炭,制碱业消费了约58万吨煤炭,造砖厂和制盐厂大约消费了38.5万吨煤炭。这些现象可说明(  )
    A . 不同企业间的竞争激烈 B . 铁路交通提高了运输力 C . 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D . 蒸汽机促进了行业联动
  • 12.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指出:“美国的唯一愿望是看到邻国稳定、有序和繁荣……如果(邻国)长期作恶,或者治国无能,导致文明社会之间的纽带全盘松弛,那么在美洲,就像在其他地方一样,最终需要某个文明国家出面于预。”这说明当时美国(  )
    A . 企图实行称霸全球政策 B . 致力于促进美洲发展 C . 无力镇压拉美独立运动 D . 将美洲视为势力范围
  • 13. 1921年7月,苏俄政府颁布出借法令后,相继出租了一万多个国有大中小企业,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资金,而且还解决了几百万人失业的难题。这主要说明,当时出租企业(  )
    A . 活跃了市场经济 B . 引进了先进技术 C . 有利于社会稳定 D . 壮大了国有经济
  • 14. 如图是2001-2020年部分大国相对实力对比情况。这可以说明(  ) 

    A .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B . 世界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 C . 世界经济霸权的争夺激烈 D . 国际上和平因素逐步增强
  • 15. 秦朝统一后,在文书制度方面,“从里那秦简看,秦的官府往来文书无论是上行文,还是平行文、下行文,都已经具备了较为固定的程式”。据此可推知,秦朝的文书制度(  )
    A . 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 B . 加重了皇帝理政负担 C . 源于原六国文书范式 D . 使国家治理走向僵化
  • 16. 明朝前期,内阁“不过文学侍从”“其重亦止于票拟”。到万历年间,内阁阁臣“虽无宰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举天下国家之务,无巨无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此变化可说明(  )
    A . 内阁的决策权得到了完善 B . 皇权专制受到了严重削弱 C . 皇权与阁权矛盾基本消除 D . 内阁对决策的影响力增强
  • 17. 罗马共和国时期规定:公民大会在选举执政官时,如果担任大会主席职位的人员空缺的话,元老院可以选派一位担任临时主席进行“摄政”,直至公民大会选出执政官为止。这一规定(  )
    A . 提高了执政官选举的公平性 B . 影响了公民大会权力的发挥 C . 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常运行 D . 有力地防范独裁政治的产生
  • 18. 英王乔治三世时期,英军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惨败,在议会的压力下,国王的心腹内阁被迫集体辞职,国王不得不任命反对派领袖为首席财政大臣,但国王并不甘心失利,还提拔了自己的亲信为内阁首脑。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 权力重心转移 B . 民主政治亟待完善 C . 政权更替频繁 D . 守旧复辟势力猖獗
  • 19. 针对国民党的训政,1932年4月《申报》发文评论说:“国民党自主政以来,俨然以国民之保姆自任,认为非由训政决不能进入宪政。国民党主政今已六载,人民驯服受训,亦已三年,训政之效果究安在乎?”该评论意在说明(  )
    A . 广大民众缺乏民主意识 B . 国家进入宪政时机成熟 C . 国民党主政的经验不足 D . 训政的实质是一党专政
  • 20. 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在选举中,各地发明了很多有特色的投票方法,如“背箱法”“投豆法”“烧洞法”等。这些投票方法的发明(  )
    A . 推进了边区民主政治发展 B . 增强了广大民众政治觉悟 C . 反映了民主选举的广泛性 D . 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先河
  • 21. 1978年后,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这可以说明(  )
    A . 农业生产收入严重下降 B . 民营企业获得合法地位 C . 工农业经济出现了失衡 D . 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 22. “谏官”又称“谏臣”,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到了宋代,谏官的监督对象由皇帝转向朝中文武百官,特别是以中书、枢密院等执政大臣为主要目标。这可说明宋代(  )
    A . 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B . 中枢机构存在大量冗员 C . 皇权制约体制严重弱化 D . 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 23. 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举措(  )
    A . 形成了科学的干部管理体制 B . 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 C . 初步奠定了公务员制度基础 D . 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
  • 24. “善书”是中国古代劝民为善的一类著作。如表是宋至清代公开印行的“善书”数量变化情况。这说明(  ) 

    时间

    数量

    8部

    2部

    20部

    35部

    A . 社会新价值观逐步形成 B . 儒家伦理日益得到强化 C . 基层治理模式走向创新 D . 民众法律意识空前增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3</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52.0</span></strong>分)
  • 25. 历史图像承载着重要诸多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摘编自《地图上的党史》

    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紧扣图中所示一条或多条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从自然科学的发展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如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德国的歌德、席勒和康德等。这些思想家从理性原则出发,向封建专制和反动教会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内容涉及宗教、哲学、伦理、政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他们在反对封建制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思想理论,这些先进的理论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摘编自郑晓宇、李顺金《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及思想》

    材料二:在意大利,一些自由派贵族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开始从事实际的改革活动。卡贝利亚(1738—1794年)出身贵族,十分富有,本可以过着悠闲的富人生活。但他却在新思想的激励下,不断致力于哲学方面的写作和从事实际的改革事业。启蒙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表现得比较特殊。1780年,奥国皇帝约瑟夫二世(1780—1790年)在其母亲死后,决定奉行开明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包括:任命一批法学家,修改民事诉讼法典,减轻刑罚,并废止死刑。约瑟夫二世的改革使奥国避免了革命,并使它从一个中古国家一跃而成为一个近代国家。 

    ——摘编自徐鹤森《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在欧洲各国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1905年12月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年7月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材料三现代西方各国文官制度均要求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即文官不能介入政党之争、不得参与政治活动,不得担任选举公职(要担任,就得辞去文官职务),不得接受政治捐款,并规定文官不随政党在竞选中的胜败和政府的更迭、进退而更迭和进退。就是说,文官的前程、职位、待遇不受党派政治斗争的影响。 

    ——摘编自魏虎德《西方文官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官制改革的主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西方文官“政治中立”的意义及其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