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A卷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史记》记载了商与周边方国的分合聚散,时而是“诸侯毕服”“诸侯咸归殷”;时而是“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 。据此可推测 (  ) 
    A . 商王的权力受到诸侯节制 B . 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 C . 分合聚散与商之盛衰有关 D . 方国联盟内部联系紧密
  • 2. 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庄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两者对礼的认识反映了 (  )
    A . 目的上的相通性 B . 顺应统治阶级的要求 C . 阶级立场的对立 D . 双方思想主张的趋同
  • 3. 中国古代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开物》记载,明朝时一些作坊可以锻造一千斤左右的铁锚,现代考古印证了这一记载的真实性。据此可知,当时 (  )
    A . 航运业达到较高水平 B . 中外贸易建立起了密切联系 C . 完成了早期的工业化 D . 手工作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4.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清政府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  )
    A . 准备推动洋务运动 B . 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C . 实施以夷制夷策略 D . 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
  • 5.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军官赵渭滨家书中写道:“八路军之善战、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绥军、陕军愧死!”赵渭滨的真诚赞誉,源于八路军 (  )
    A . 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 .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C . 打破日军“囚笼政策”,牵制了侵华日军主力 D . 取得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首次大捷
  • 6.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对内蒙的基本方针:“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纯粹蒙古区域可以自治政府的形式出现,在蒙汉杂居地带则以蒙汉联合政府的形式出现”,并建立统一的内蒙自治筹委会。这一政策 (  )
    A . 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建立 B . 是激励内蒙古持久抗战的重要措施 C . 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 D .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 7. 右图是张凡夫创作的《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宣传画(1951年发行),画中一位工人正在专注地进行生产竞赛。这反映了当时 (  )

    A . 爱国热情的高涨 B . 三大改造的进程 C . “一五”计划的成就 D . 科学技术的进步
  • 8.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成立。1965年高教部直属高校内迁。这一措施 (  )

    迁出高校

    迁出专业

    迁入地

    清华大学

    无线电电子、机械、自动控制等

    四川绵阳

    华东化工学院

    放射化工、稀有元素、石油天然气等

    四川自贡

    北京大学

    无线电、雷达、物理等

    陕西汉中

    南京大学

    数学、物理、化学等

    湖南常德

    A . 巩固了经济调整成果 B . 实现了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 C . 适应了国际形势变化 D . 源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 9. 《希腊城邦制度》记载,梭伦改革以财产多寡区分公民为若干等级,最低一级的平民,有选举权而无被选举权。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
    A . 贵族利益未遭冲击 B . 直接民主影响稳定 C . 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 . 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 10. 有学者认为:农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的平等,但这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由此可知,农业革命 (  )
    A . 导致部落联盟走向灭亡 B . 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 C . 确立了“家天下”观念 D . 标志着人类文明出现
  • 11. 下表是1400—1800年世界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单位:百万),对表中人口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地区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中国

    70

    110

    33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A . 物种的交流促进了当时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 B . 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促使欧洲人口迅速增加 C . 土地贫瘠是非洲撒哈拉以南人口减少主要原因 D . 西方殖民侵略导致拉丁美洲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 12. 有学者认为,没有文艺复兴及其带来的文化和科学思潮,约翰内斯·古登堡也许终生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贵族;但若没有古登堡印刷术,便没有欧洲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以及此后的工业时代。该学者重在强调 (  )
    A . 古登堡独特的人生际遇 B . 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历程 C . 思想革命催生技术进步 D . 印刷术诞生的革命性意义
  • 13. 1871 年,巴黎公社政权成立。它采取的经济措施如:没收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对于厂主没有逃离的企业,由公社派人监督;提高工人工资,不许企业借故克扣工人工资;禁止面包坊工人夜班等。这表明巴黎公社 (  )
    A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 . 是法国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C . 实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政权 D . 响应了法国民众的普遍诉求
  • 14. 1918年7月到1921年1月,苏俄币值的发行量增加25倍以上;而同期国家能够投放市场的商品,以棉布和食糖为例,1920年还不到1913年的7%。这体现出 (  )
    A .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迫切性 B . 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必要性 C . 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缺陷显现 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 15.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贸易争端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反映了 (  )
     

    20世纪80年代前

    20世纪80年代后

    争端领域

    货物贸易领域

    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

    争端内容

    削减关税壁垒

    拆除非关税壁垒

    争端主体

    发达国家之间

    发达国家及大量发展中国家

    A . 世界经济重心转移 B . 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 . 大国强权主义膨胀 D . 区域经济集团拓展
  • 16. 摄像、发布新闻多是新闻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事。数码摄像设备的普及和视频网站的发展为“拍客”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以“原创、关注、分享”为特点的“拍客”文化开始大规模流行。这一新现象折射出 (  )
    A . 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B . 世界文化趋向于同质化 C . 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 D . 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二、 非选择题:共4题,第17—19题各12分,第20题16分,满分52分。
  • 17. 历代王朝把注重基层治理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把秦国引向了日益发展壮大,最后统一全国的道路。商鞅还注重对秦国文化传统的改造与整合,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乘势而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二 明清时期,乡规民约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明成祖朱棣时期一度以国法的形式颁布乡规条例,赋予乡规民约以法律地位。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下,乡约完全沦为国家控制农村基层的工具,失去了原有的乡民自治内涵……历史上的乡规民约表面上源于乡土,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却并无底层农民的实质参与,都是在地方精英(地主士绅)的主持下,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维护封建宗法礼教的伦理纲常为目的所制定。尽管如此,乡规民约的内容仍然以淳朴民风、发展生产、维护治安、稳固秩序为主体,是古代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规范。

    ——周铁涛《村规民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商鞅变法中“重功利而轻伦理”的政治措施,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乡规民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封建时代加强基层治理的主要目的。
  • 18. 票证折射“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票证

    1955年发行的粮票              1966年发行的布票

    1979年发行的外汇兑换券    1984年我国首批公开发行的股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全国人民都勒紧裤腰带的时期,当时每家每户每天都过着凭票购物的生活。那个时候要精打细算精心管理怎样使用一个月内的粮食。因为每人每月好像就是供应三两油,平时的饭菜很少吃到油香味,所以我们每次去买肉时都挑肥的。除了涉及吃饭问题的粮票、油票等,服装和用品类的票证同样繁多,从布鞋票到火柴票等,应有尽有,一些贵重物品更是一票难求。

    ——退休职工朱秋成2009年回忆

    材料三 1978年以后,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城市居民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家家户户的粮票基本都有所盈余,政府部门开始研究是否应该取消粮票。从1993年4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伴随城镇居民生活近40年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1994 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

    ——文刃《粮票制度的诞生与取消》

    1. (1) 从史料类型角度分别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票证所折射出的“时代变迁”。
  • 19. 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崛起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实质是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并不只是技术革命。……英国原本是一个森林茂密的国家,但“自伊丽莎白一世登基时木材一直供不应求,木材的短缺在17世纪达到了引起民族危机的程度”,生态危机和旧的、日渐衰竭的能源供给体系已成为瓶颈。……英国之所以能在工业化方面发生“突破”,解决了经济发展面临的“生态困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使用新能源(例如煤和蒸汽),使得许多英国制造部门的规模和产能发生了革命”。

    ——邱建群《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原因之新解》

    材料二 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标志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却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妇女从社会舞台退入家庭小圈子……岁月绵延几千年后,历史对妇女的命运作出了新的安排。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这种新安排的起点。社会化大工业的兴起,呼唤着一支劳动大军,特别是纺织等部门,格外适合妇女劳动;她们有了固定的工资,有了自由支配劳动果实的权利;她们不再孤陋寡闻,社会舞台造就了她们精神上的初步独立。工厂制度使她们的家庭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表上受尊敬的、脱离一切实际劳动的文明时代的贵妇人,比起野蛮时代辛苦劳动的妇女来,其社会地位是无比低下的。”

    ——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材料三 英国的城市化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发展的重大影响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打破了城市分布的传统格局,出现了大批新工业城市;工业革命使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大为增强,城市集中了市场和大批的公共配套设施和文化教育等机构;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铁路同城市连起来,使交通更便利;到20世纪中期,伦敦成为全国居住人口最多的城市……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迈进城市化门槛的国家,但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陈昭雪《英国城市化过程分析与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在“工业化方面发生突破”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英国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产生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历史对女性的命运作出了新的安排”有哪些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基本完成城市化的时间,并归纳“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发展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独秀的青年观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道路选择难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力求破旧立新,并呼吁青年要实现自我变革。

    ◆身心观念变革

    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不能承担时代大任,“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力能胜者,体之强者也”。青年必须以“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之身手,将陈腐朽败思想清除出脑,培养健全思想,以适于今世之争存。

    ◆人生观变革

    近代青年生逢变时,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人生目标便需要从为官谋利的腐朽思想中脱离出来。“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 “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 以新民族,必迨民族更新”。

    ◆成长目标变革

    面对近代中国的“变”,当代中国的新青年应该有六个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摘编自马舒、姜尚汝《近代青年自我变革的三重维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陈独秀青年观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