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

更新时间:2024-02-26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 “原始人类由于采猎和自卫的需要,学会了使用工具。当时的采猎工具,后来有的兼用于农耕,如石斧、木矛,有的发展为专门的农具,如木矛改进为耒耜”由此说明原始农耕出现的原因是( )
    A . 人口增长 B . 食物减少 C . 经验增加 D . 工具改进
  • 2. 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輋(车)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材料中可以得出(  )
    A . 规定所有行业使用铁制工具 B . 铁器使用比较广泛 C . 牛耕成为当时主要的耕作方式 D . 青铜工具不复存在
  • 3. 图1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秦朝完成了货币统一 B . 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制较混乱 C . 圆形方孔钱被后世长期沿用 D . 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 4. (2022高二下·澄江开学考) 杨恽《报孙会宗书》记载:“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另有《后汉书·逸民传》记载:“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这说明了(    )
    A . 家庭式劳作方式 B .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C . 铁犁牛耕的技术 D . 男耕女织经营方式
  • 5. 《宋书》记载:“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代指森林)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此可知(  )
    A .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B .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C . 经济完成重心南移 D . 南方民众丰衣足食
  • 6. (2022高二上·鹤壁月考) 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到 1959 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 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 405 枚,其中中国钱币 233 枚, 占 57% ,其中能鉴定出年 代的又有 91%是宋钱。这可以佐证 ( )
    A . 中非之间贸易长期繁荣 B . 宋钱已成为国际化货币 C .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D . 非洲地区商品经济落后
  • 7.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宣扬国威”“友好交往”,与这四个关键词相关的古代中国历史现象是(  )
    A . 丝绸之路 B . 朝贡贸易 C . 对外开放 D . 闭关锁国
  • 8. 下表为晚明江浙地区所产棉布销售情况的有关记载。

    内容

    出处

    (松江)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面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

    叶梦珠《阅世编》     

    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

    万历《嘉定县志》

    捆载舟输行贾于齐魯之境者常什六。

    嘉靖《常熟县志》

    这反映出当时(  )

    A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 . 华北地区棉花生产落后 C . 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 . 江浙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 9. (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 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A . 以民间救济为主 B . 人民社会福利完善 C . 仓储制度集权化 D . 社会救济方式多样
  • 10. 表2是中国历史上三位著名人物的言论。其言论意在说明(  )

    表2

    人物

    言论

    商鞅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王安石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谭嗣同

    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

    A . 封建势力是阻碍变法的重要因素 B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 . 杰出人物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D . 改革过程充满着曲折和艰辛
  • 11. (2022高二上·杭州期中) “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节,分别由官府予以录用。”此规定应出自(    )
    A . 新政时期更新选官制度 B . 清政府时期《奏定学堂章程》 C . 南京临时政府法规草案 D . 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草案》
  • 12. 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竟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在一些城市中“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日男女平权,即日财产平等”。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
    A . 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 B . 是对议会斗争道路的成功尝试 C . 体现了改良与革命的方式之争 D . 违背民主精神并导致军阀割据
  • 13. (2021高二上·顺德期中) 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
    A . 剥夺了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力 B . 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C . 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 D . 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 14. 1928—1930年期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通过谈判签订新的关税条约,废除了这些国家在关税方面的特权。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  )
    A . 中国近代关税主权逐渐丧失 B .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 . 中国近代关税主权逐渐收回 D .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 15.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些言论(  )
    A .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B . 说明国共两党分歧已经基本解决 C .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 . 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 16. 有学者指出,公元前 5 世纪中期,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人掷出 骰子的某个点数的概率都要大。雅典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 这说明(  )
    A . 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 B . 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 C . 直接民主的弊端逐渐显现 D . 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 17. 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处理危机事件。这体现出罗马政体特征有(  )

    ①任期制 ②选举制 ③权力制衡 ④贵族共和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8. (2022高二上·福安月考) 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集于一身。这反映出(    )
    A . 雅典民主发展 B . 斯巴达的独裁 C . 罗马走向帝制 D . 法兰克的分裂
  • 19. (2021高二上·大庆开学考) 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B . 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C . 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D . 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 20. 1264年,英国议会诞生后运行相对稳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王位不断易手:都铎王室是威尔士人、斯图亚特王室是苏格兰人、汉诺威王室是德意志人,英格兰从未有过自己的世袭国王。这种局面在客观上有助于(  )
    A . 议会保留较高的权力 B . 国王扮演仪式性角色 C . 促进封建贵族的没落 D . 推动宗教改革的发生
  • 21. 奥托·迈耶认为:“大量的国家权力不应只集中在一个位置上,而是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分配给不同的主体来承担,以实现权力的制约和适度,行政权应属于国王。”据此可知,奥托·迈耶认为(  )
    A . 应实行权力分立与制衡 B . 国王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 . 立法与行政应各不关联 D . 君主自觉遵守法治理念
  • 22. (2021高二上·大庆期末) 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   ) 
    A . 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 B . 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 C . 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 D . 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
  • 23. 美国打破了英国文官制度中品位分类的等级观念,重视职位分类,标准客观,管理科学,体现责任与职位的统一。与品位分类相比,职位分类(  )
    A . 否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理念 B . 适应了行政工作专业化的趋势 C . 杜绝了行政工作的懈怠和懒散 D . 极大地提高行政部门的效率
  • 24. 1835年,英国《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设立了179个由市民选举议会进行自治的市镇。该法令的颁布(  )
    A . 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 自治市议会不用再接受监督 C . 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D . 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 25.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 恩格斯说:“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恩格斯作出此判断是基于(   )
    A . 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B . 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 C . 机器大生产的需求 D . 初等教育的日益普及
  • 26. (2023高二下·江西开学考) 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 . 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 B .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 C . 产业工人的健康受到危害 D .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27. 《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但美国在签署条约时提出了各国自己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
    A . 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被大打折扣 B . 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 . 明确放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 . 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 28. 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这主要说明了中国(  )
    A . 成为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B . 农业的现代化技术得到较大提高 C . 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 D . 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 29.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之一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仅仅30年就经历了五代。平均每六年其运算速度就提高10倍,存储量增加20倍。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相比,20世纪60年代生产的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30多万倍,体积却大大缩小。”这段材料集中说明了(  )
    A . 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 .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C . 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D . 科技自身更新换代的速度在加快
  • 30. 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 . 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 B . 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C . 科技水平决定了国家主权安全 D . 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二、nbsp;材料分析题(共2道小题,共计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 3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技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能力。

    1. (1) 根据示例,将时间轴空白处补充完整。

    2. (2) 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根据示例,完成下表中空白处。

      居住方式

      劳作方式

      交通工具

      阶级关系

      经济特征

      第一次

      革命

      定居、农

      村聚落

      农业家庭式、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作坊式劳作

      木质舟船、轮车;依靠自然力和畜力

      农民和地主、自由民和奴隶、农奴和庄园主

      农业经济,自给自足

      第二次

      革命

       ①

       ②

       ③

       ④

      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市场经济

    3. (3) 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各国以特定的政治制度实现社会治理。以英法美国为例,概括说明进入近代后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类型及建立方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