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

更新时间:2024-02-26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据考古发现,在仰韶文化时代的河南西坡遗址中分布着面积很大的铲状房屋,其不仅位于整个聚落的中心,而且还有着特殊的设施和装饰方式。此外,从墓葬的地理位置到下葬方式,再到随葬品的分配都呈现出很大的等级区别。这些考古发现可说明当时该地( )
    A . 文明得到了发展 B . 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 . 已出现国家形态 D . 村落规模逐渐扩大
  • 2. 图1为东汉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董永孝亲》,“永父”手拄鸠杖,安坐鹿车,董永正在劳作,空中飘来一位仙女。西汉刘向《孝子图》载:“(董永)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葬父毕,将往为(钱主)奴,于路忽逢一妇人(织女),求为永妻”。据此可知( )

                     图1

    A . 董永孝亲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B . 汉代社会生活深受儒学影响 C . 画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佐证 D . 文艺创作无法反映社会现实
  • 3. “上(唐太宗)尝问大理卿刘德威曰:‘近日刑网稍密,何也?’对曰:‘此在主上,不在群臣。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陛下傥一断以律,则此风立变矣。’上悦,从之。由是断狱平允。”这可用于说明,唐初司法( )
    A . 深受宗法血缘影响 B . 强调明德慎罚 C . 具有明显专制色彩 D . 主张礼法合一
  • 4. 史载,南宋福建汀州人口剧增,北宋构筑的旧城无法承载,市街向城外转移,城内仅有三个坊,而城下却有三十三个坊、街,城下街还包括位于城门外五里的杉岭市。史籍中有关南宋城市领域扩大的例子还有很多。此类史料表明,南宋时( )
    A .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 政府经济职能加强 C . 自然经济加快瓦解 D . 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 5. 雍正帝即位后,一些大臣吁请实行“摊丁入亩”,认为“总使丁不离地,地即有丁,既免贫富不均之叹,亦免逃亡转赔之苦,更免吏胥贿嘱之弊,有裨国计,有便民生”。雍正二年(1724年),直隶、福建率先实行“摊丁入亩”。此后,各省渐次效仿实行。由此可知,清政府推行“摊丁入亩”( )
    A . 强化了农民与土地的结合 B . 消除了地方征税的流弊 C . 抑制了权贵对土地的兼并 D . 体现了巩固统治的诉求
  • 6. 1858年11月,孔瀜在上海的翻译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印书房见到用牛拖拉机器印刷,于是作诗云:“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煞老牛混未解,不耕禾陇耕书田。”该诗描述的现象( )
    A . 揭示出传统印刷业的落后 B . 凸显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C . 有助于近代价值观念传播 D . 表明大众报业已开始出现
  • 7. 1913年11月,袁世凯以查禁国民党为由,非法取消了四百多名议员的资格,致使国会无法召开,参、众两院对此提出抗议,但无济于事,此时全国四千万所谓选举人默然无声,能够听得到的只有各省军人、官吏的叫好。这说明当时( )
    A . 国会内部政党斗争激烈 B . 各省军阀支持君主复辟 C . 民主政治缺乏群众基础 D . 共和制度已经荡然无存
  • 8. 表1所示是中国早期工会组织及其活动。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

    表1

    时间

    工会组织及其活动

    1920年4月

    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业总会等7个工界团体举行会议,筹备纪念五一节

    1920年10月

    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出版刊物《机器工人》

    1921年3月

    汉口人力车夫展开反增加车租的罢工

    1921年5月

    长沙各工会组织五一劳动节游行,提出“改善待遇、加强团结”

    A .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 工人运动形成高潮 C . 新型政党呼之欲出 D . 工人成为革命主力
  • 9. 1948年1月,中共中央工委向华中局下达《关于对地主经营工商业的政策》的指示,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这一指示体现了( )

    表2

    条目

    内容

    保护一切于国民经济有益的私人工商业

    过去鼓励地主富农经营工商业的办法是正确的,今后仍应鼓励

    地主富农工商业一般应予保护,而不应一般没收。只应没收官僚资本与真正反革命分子的工商业,但没收者不应分散或停闭

    A .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 .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 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 D . 新民主主义经济要求
  • 10. 2007年以来,深圳不断加强聘任制公务员的招录。与普通公务员相比,他们都明确是非领导职务,主要承担执行和服务的职责。许多报考者也不再将“公务员”当作是身份的体现,而是当作一种职业来看待。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聘任制公务员的招录( )
    A . 助推了人们观念的转变 B . 旨在精简领导岗位数量 C . 贯彻了政治中立的原则 D . 扩大了特区的经济职能
  • 11. 元首家族享有对整个罗马帝国的“家父权”。元首是凯撒家族的家父,还控制着行省,包括行省的“罗马人的朋友”,以及附庸国国王。任何冒犯元首的行为,不仅是忤逆罪、叛国罪,更是侵犯了罗马法规定的家父权。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罗马帝国( )
    A . 实施封君封臣制 B . 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C . 政权与族权合一 D . 元首的权威高于法律
  • 12. 1215年,教皇特使、巴黎大学训导长库尔松制定的章程取消了巴黎圣母院主事对巴黎大学的控制权。1231年,教皇的谕旨使巴黎大学拥有了授予各类学位的专一权及“不受宗教法庭干预”的特权。教皇的上述举措主要是为了( )
    A . 应对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 B . 满足城市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C . 消弭宗教改革带来的影响 D . 强化教廷在文化领域的权威
  • 13. 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仅限于有一定财产的积极公民。按宪法的规定,当时法国2600万人口中有400多万积极公民。宪法不适用于法国的殖民地及管辖区。这表明,该宪法( )
    A .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 . 鼓励对外殖民扩张 C . 巩固君主统治权威 D . 限制启蒙思想传播
  • 14. 20世纪初,英国政府在殖民地推行“虚金本位制”。殖民地的货币在当地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英镑。殖民地须把当地货币同英镑固定比价,并在英国存放黄金。英国政府的做法意在( )
    A . 扩大世界市场 B . 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C . 打击金本位制 D . 维持英国金融霸权
  • 15. 1923年1月,列宁撰文指出:“在我国,人们还轻视合作社,还不了解:第一,在原则方面(生产资料所有权在国家手中);第二,在采用尽可能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方法过渡到新制度方面,这种合作社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此时,列宁旨在说明( )
    A . 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性 B . 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C . 战时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 . 农业集体化的先进性
  • 16. 据2023年6月28日英国新闻网站报道,欧盟领导人将在本次峰会上确认与美国不一致的对华政策,对中国采取“多层面”战略,将其定义为“同时是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这反映出( )
    A .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 . 欧盟重视外交的独立自主 C . 美国单边主义受到抨击 D . 欧盟与美国政策分歧较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唐朝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时期。为了探究唐代农业发展的状况,某学习小组搜集整理了两组历史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2李寿(577—630)墓壁画牛耕图                 图3莫高窟第445窟曲辕犁线描图

    ——摘编自郝二旭《敦煌曲辕犁新考》

    材料二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就对大臣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据《贞观政要》卷八整理

    《唐律疏议》规定“诸盗决堤防者,杖一百”,其中“失时不修堤防”条云:“诸不修堤防,及修而失时者,主司杖七十。”

    ——据《唐六典·将作·都水监》整理

    考古工作者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探明全仓面积达42万平方米,发现圆形容穴295座。大的窖穴能储粮一万数千石,小的也能储粮数千石。其中有一个窖穴还存留着唐代储藏的已变质炭化的谷子,据推算,这堆谷子在当时储放时约有50万斤。

    ——摘编自河南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隋唐含嘉仓的发掘》

    1. (1)  材料一、二分别可以从哪些视角拓展我们对唐朝农业发展的认识?
    2. (2) 材料一、二作为探究唐代农业发展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华文明伟大的奥秘在于其贯彻了理性与道德的原则。他眼中的中国政治体制合乎理性,它建立在父权这个神圣的自然法则之上,全国犹如一个大家庭,皇帝治国如治家,尊老爱幼是这个国家的基础;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从而深入人心,演变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中央政府各部门分工与合作结合,地方官员也职责分明。由此看来,贤明的君主、良好的法律、健全的行政机构,既防止了君主专制独裁,又保证了国家的祥和稳定。

    ——摘编自余建华《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中国文化观探略》

    材料二

    1918年年底,梁启超开始欧洲游历生活。此后的一年时间里,他游览了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地,并将其感受和看法凝结成《欧游心影录》一书。他指出,随着科学的过度发展以及人们对科学的崇拜,“一种纯物质的纯机械的人生观”被建立起来,“把一切内部生活外部生活,都归到物质运动的‘必然法则’之下”。如此一来,道德的自觉也就没有了人性的支撑。思想界最大的危机,就出自这一点。精神支柱的倾颓,必然使全社会的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的境地,同时享乐的风气和弱肉强食的观念被树立起来。

    ——摘编自代兴莉《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文化价值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8—1919年梁启超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并简析其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1900年,俄国煤开采数量增长52倍,采油量增长超600倍,铸铁产量增长8.5倍。此外,俄国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快速增加,19世纪60年代人口超10万人的大城市仅3个,20世纪初有29个。19世纪下半期,铁路大规模修建后,不断涌现出许多新型城市,原有城市规模因铁路运营也进一步扩大。19世纪末,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城市已转变为俄国大型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相应的大量圆石路和公路铺设工作有序开展。其他城市也开始开展大规模的道路修缮工程,各城市道路路况明显改善,道路照明设施也迅速改善,大城市主要街道已开始安装路灯照明,城市电话网也迅速发展。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1928—1932年),苏联建成了60个新城市和大型工人镇,改建了30个大城市。“二五”计划期间(1933-1937年),苏联又完成了400多个城市的改建和新建计划。苏联政府将它从全国汲取的资源通过行政调配的方式用于建造新城或改建原有的城市,而政府建造新城或改建旧城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限制大城市的规模。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主导下的极速城市化使得人口迅猛涌向大城市,一时间,城市生活设施严重供应不足;而这个时候,工业化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苏联政府并无余力扩建和维修城市生活设施,以增加供给。为了不让苏联城市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大城市中的贫民窟现象,苏联政府找到了“减少需求”的办法,那就是贯彻执行“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方针,不让人口集聚到大城市。对此,苏联一方面是减少甚至禁止在大城市进行工业建设,以控制大城市工作岗位的规模;另一方面是推行“身份”制度,以阻止外来人口流入大城市。

    ——摘编自邓杰《斯大林和苏联限制大城市规模的缘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城市化发展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3新中国武术外交的发展

    历程

    阶段特征

    人民外交时期(1949-1978年)

    武术外交的第一个对象是越南,以中越两国元首外交为开端,以人民外交形式实现;1974年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美国是影响重大的外交事件

    对外宣传时期(1978-2008年)

    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武术比赛;组织了大量国际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国际武术技术骨干;广泛开展武术对外交流和援助教学;建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等重大国际武术组织

    公共外交时期(2008年至今)

    武术外交的实施主体多元化,除国家体育总局以外,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侨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国家部委、半官方机构以及各地市外事部门等都开展了大量的武术外交活动

    ——据薛军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武术外交:历程、经验与启示》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武术外交”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