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6课独立自主...

更新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下·新都期末)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此次会议是( )
    A . 联合国大会 B . 八七会议 C . 日内瓦会议 D . 亚非会议
  • 2. (2023八下·武侯期末) 万隆会议期间,在29个与会国中,只有6个国家与中国有外交关系,不少国家对中国还抱有成见和敌意。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之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审时度势,作出不懈努力,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材料表明新中国( )
    A . 解除了西方国家的封锁 B . 为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C . 正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D . 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 3. (2023八下·晋安期末) 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强调:“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源自(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 . 《告台湾同胞书》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亚信峰会上的主张
  • 4. (2023八下·莲湖期末) 周恩来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团结。”由此可知,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的主张是( )
    A . “求同存异” B .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 . 独立自主 D . 和平共处
  • 5. (2023八下·海淀期末)  1955年,一位参加万隆会议的美国记者赞叹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万隆会议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 )
    A . “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普遍欢迎 B .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中国与亚非国家广泛建立外交关系 D . 会议促成了中美之间邦交正常化
  • 6. (2023八下·禅城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档案选编》案卷编号为206-Y0002的档案,是周恩来发表的一个声明:“这个会议将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作为档案材料,其价值在于( )
    A . 实证亚非会议在万隆圆满结束 B . 实证当时历史的原始材料 C . 佐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 具有主观色彩的影像史料
  • 7. (2023八下·东丽期末) 如图是《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一书的部分目录摘编,其中第二处标题恰当的是( )                                  

    第四章智慧

    一、独立自主

    二、……

    三、求同存异

    四、以大事小

    A . 和平共处 B . 分道扬镳 C . 扬眉吐气 D . 乒乓外交
  • 8. (2023八下·长丰期末)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由此形成的会议精神是( )
    A . 日内瓦精神 B . 万隆精神 C . APEC精神 D . 古田会议精神
  • 9. (2018八下·句容期中)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 .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 .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 10. (2023八下·弋江期末) 1963年,中国与当时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开展了足球交流活动。1964年,墨西哥体联主席何塞•赫苏斯•克拉克率代表团访华,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接见了该代表团。该时期我国的体育交流活动( )
    A . 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 . 形成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 . 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 . 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二、材料分析题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缅方欢迎中方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双方同意将继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加强海洋经济、互联互通、科技环保、社会人文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中缅及与其他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周恩来《中缅关于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 

     材料三: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优点,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要肃清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确立国际主义思想。 

     ——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1952年4月30日) 

    1. (1) 材料一中“和平合作”和“互利共赢”分别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两点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方针。 
    3. (3) 根据材料三,谈谈中国对其它国家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