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11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24分)
  • 1. 书写展示。(把下面画线诗句工整、美观地书写在横线里)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 用“\”划掉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1. (1) 他寥寥几笔就勾 (lè lēi)出 (méng měng)古草原的美丽风光,真令人惊叹!
    2. (2) 一下车,游客们就直 (bēn bèn)气势 (bàng páng)礴的黄河,想一睹母亲河的风采。
  • 3.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您顽强不qū ,击溃日kòu 。天安门城楼上庄严xuān 告中央人民zhèng fǔ 成立,xiān 开了崭新的一页。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不舍昼夜,科研攻关:“神舟”发shè 、“嫦娥”探月……您就这样以气贯长hóng 之势,以豪mài 的步伐向前挺进,yì 立于世界的东方。

  • 4. 选词填空。
    1. (1)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眺望 注视)
    2. (2) 三座大殿 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耸立 矗立)
    3. (3) 这火光 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虽然 依然)
    4. (4) 风 地刮着,白杨树发出哗哗的响声。(猛烈 激烈)
  • 5.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沧海一(谷子) B . 一发(一钧等于三十斤) C . 居高下(面对) D . 晋察根据地(山西省的简称)
  • 6. (2023六上·西昌) 下列选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岭/逶迤/腾/细浪 B . 乌蒙/磅礴/走/泥丸 C . 金沙水/拍云/崖暖 D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7. 下列诗(词)句中描写春天景象的一项是( )。
    A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 .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D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8. (2022六上·单县期中)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路转溪桥忽  风吹草低牛羊 B . 送孟浩然广陵  赤子 C . 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之辈 D . 勉强度日   勉强答应
  • 9. 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词语填空。

    首挺胸

    粉身 

    横七 

    全神 

    悬 绝壁

    大步 

    钉截铁

    别出 

    ㅤㅤ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表现了五壮士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 则表现了五壮士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是描写日寇的词语,表现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在《竹节人》一课中,是表现同学们制作竹节人的心思巧妙。(根据课文情境选词填空)

二、能力拓展提升(24分)
  • 10. 按要求写出合适的四字词语。
    1. (1) 【评价人物】《桥》中的村支书: 狼牙山五壮士:
    2. (2) 【赞美景物】内蒙古大草原: 故宫博物院:
  • 11. 按要求完成句子。
    1. (1)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2. (2) 水渐渐漫过了人们的腰。(改为拟人句)
    3. (3) 按要求改写画横线的部分。

      例:爸爸又要出差了,小雨难过极了,伤心地说:“爸爸,我盼着你早点回家。”

      a.用上和“说”有关的词语改写:

      b.不用和“说”有关的词语改写:

  • 12. 根据语境填空。
    1. (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听取蛙声一片”从 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乡村夏夜的美景。
    2.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读“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3. (3) 我感动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的壮志豪情,也感动于陆游的“位卑 ”的赤胆忠心。
    4. (4) 《七律•长征》一诗围绕着“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两句来展开叙事和抒情,依次向我们展示了攀五岭、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翻越岷山这五幅红军长征图。
    5. (5) 春天,我们一家人到郊外踏青,看着眼前万紫千红的景色,我不禁吟诵起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秋天,来到山村,看着眼前的绿树、青山,我想起了孟浩然的“,青山郭外斜”。
  • 13. 综合实际。
    1. (1) 李明一家都是书迷,在家“抗疫”的日子,他们经常出题考对方。爸爸给李明读了一段小说,作者是谁。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这段选自小说《》,作者是 。”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段小说通过对诸葛亮 和 的描写表现了他的 形象。”

    2. (2) 王明游览故宫,参观了太和殿,他看得非常入迷。请你抓住他的神态、动作描写他入迷的样子。
三、阅读大课堂(22分)
  • 14. 课内语段阅读。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 (1)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句中的“呻吟”本来指 ,这里是用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为下文描写埋下伏笔。
    2. (2) “老汉道”中的“吼”字表现出了 
    3. (3)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丈夫”是指 ,“儿子”是指 
    4. (4) 文章如此结尾有什么作用?
  • 15. 课外精彩阅读。

    ①昏沉的暗夜,降临在渣滓洞集中营。夜风吹来,带着萧瑟的寒意。 ㅤㅤ

    ②“你说不说?到底说不说?”特务绝望地狂叫着,混合着恐怖的狞笑。 ㅤㅤ

    ③A一个庄重无畏的声音在回答:“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 ㅤㅤ

    ④铁锤高高举起。“钉!”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你说不说?到底说不说?”没有回答。“不说?拔出来!再钉!” ㅤㅤ

    ⑤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竹签像钉在每一个人心上…… ㅤㅤ

    ⑥B刚升起的太阳,斜射着山坡上枯黄了的野草。远近的几株树木,也已落叶飘零,只剩下一些光秃秃的枝干…… ㅤㅤ

    ⑦“江姐回来了!”只见江姐被两个特务拖着,从铁门外进来了。C彻夜受刑后的江姐,昏迷地一步一步拖着软弱无力的脚步,向前移动。鲜血从她血淋淋的两只手的指尖上,一滴一滴地往下滴落。 ㅤㅤ

    ⑧女牢里奔出来几个同志,把江姐轻轻地扶了起来,抬进女牢。战友小心翼翼地为江姐包扎伤口,发现伤口里残留着一些折断了的竹丝,只好放下药签,用指甲拨开血肉模糊的伤口,夹出一条又一条嵌在肉里的竹丝。江姐咳了一声,把头向外转了一下,嘴里吐着血沫……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她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的时候,紧咬着牙关,连嘴唇也咬破了。 ㅤㅤ

    ⑨晚上,通过墙头上的秘密孔道,渣滓洞每间牢房的战友,传阅着江姐动人心弦的信件:“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本文选自《红岩》,选文时有改动)

    1. (1) 为深入理解《红岩》,请你根据材料完成表格。

      探究“江姐”的人物形象

      探关键语句

      探描写方法

      品作用,探品质

      A

      描写

      表现了江姐的 

      B

      描写

      野草黄、落叶飘,烘托出 

      C

      描写

      我从“拖”字感受到 

    2. (2) 参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追梦人颁奖词,为江姐写一则颁奖词。

      ㅤㅤ《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追梦人颁奖词: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3. (3) 如果为江姐设计一款宣传海报,请你帮她在海报上搭配一种花来表现江姐的品质,你会选择(荷花 菊花 梅花 桃花) ,理由是 
    4. (4) 有同学阅读《红岩》后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再读革命小说已经过时了。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发表你的看法。
四、习作展示台(30分)
  • 16. 快乐习作。

    音乐,可以让人放松,享受宁静;旅行,可以愉悦心情,丰富我们的视野;读书,可以获取知识,让我们感受别样的人生……在你的生活中,是什么让它更美好的呢?请你以“ ,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它是怎样让你的生活更美好的;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