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二)

更新时间:2023-12-31 浏览次数:11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该材料的大意是(   )
    A .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B . 交通便利是华夏民族形成的主因 C .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 . 华夏民族是由各族杂居交融而成
  • 2. 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情况相符(    )
    A . 原始人群时期 B . 山顶洞人时期 C . 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D .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 3. 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该远古人类(   )
    A . 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县 B .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C . 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D .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4. (2021七上·海口月考)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5. (2023七上·清新期中) 下面两幅图是远古居民建筑复原图,建造不同结构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                 半坡居民地穴式圆形房

    A . 自然条件 B . 生活习惯 C . 生产工具 D . 劳动技术
  • 6. (2023七上·吉安月考) 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中国最早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是禅让制,它的选举标准是看(    )
    A . 财富多少 B . 品德才能 C . 年龄大小 D . 地位高低
  • 7. (2023七上·吉安月考)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什么时期(    )
    A . 元谋人 B . 尧舜禹 C . 炎帝黄帝 D . 夏商周
  • 8. 诸侯国势力崛起,各自为政,不再听从王命,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这反映了(    )
    A . 周王室势力大减 B . 周朝即将灭亡 C . 分封制得到巩固 D . 周朝政局稳定
  • 9. (2023七上·江门期中) 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复习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

        

    A . 商朝建立 B . 平王迁都 C . 武王伐纣 D . 东周开始
  • 10. 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

    统治者

    商纣王

    秦始皇

    隋炀帝

    政策

    对外征伐,修筑豪华宫殿,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等

    对农民征收服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徭役和兵役,实行严苛的法律等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征发大批的劳动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等

    A . 实行残暴统治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实行民族压迫 D . 加强文化专制
  • 11. 观察图片,三个文物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 . 殷商文化,独特魅力 B . 青铜文明,灿烂辉煌 C .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D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 12. 下图是历史老师讲授西周分封制时出示的资料,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西周重要封国:

    鲁国,武王弟周公旦封地

    燕国,武王弟召公奭封地

    卫国,武王弟康叔封地

    齐国,功臣姜尚封地

    宋国,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封地

    A . 封国只有鲁、燕等五个国家 B . 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标准 C . 受封对象以同姓宗亲为主 D . 目的是要不断扩大西周疆域
  • 13. (2021七上·揭东月考) 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 . 无为而治 B . 重农抑商 C . 儒道一家 D . 以民为本
  • 14. (2023七上·江门期中)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秦王嬴政时期 B . 秦始皇统治时期 C . 秦二世统治时期 D . 西汉建立初期
  • 15. (2023七上·潮南月考) “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唐诗中的名句,汉朝时把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A . 大秦 B . 西域 C . 安息 D . 葱岭
  • 16. (2023七上·潮南月考) 下图反映的政治状况使东汉( )

    A . 豪强横行 B . 诸侯争霸 C . 社会混乱 D . 文化繁荣
  • 17. (2023七上·潮南月考) “人生不是一锤子买卖。”屡败屡战的刘邦,信心满满地做着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唱着“大风起坐兮云飞扬……”衣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将都城定在( )
    A . 咸阳 B . 长安 C . 镐京 D .
  • 18. (2023七上·潮南月考) 《中国历史三字谣》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建东汉,都洛阳。释奴婢,查豪强。汉中兴,百年长。”此段描述中的历史人物是( )
    A . 周武王姬发 B . 汉高祖刘邦 C . 汉文帝刘恒 D . 光武帝刘秀
  • 19. (2023七上·吉安月考) 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 分封创立,控制诸侯 B . 学派林立,繁荣学术 C . 中央集权,创新制度 D . 削藩推行,消除叛乱
  • 20.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北方民族交融、交流
    ②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③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④南北方实现了统一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七上·清新期中) 夏、商、西周至秦朝是中国古代制度演变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天下为家”的朝代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2. (2) 材料二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哪一制度?据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图中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为加强统治,在地方实施的哪一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4. (4)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制度变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 2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巩固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交融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

    张骞出使西域,历经13年后归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西域与汉断绝65年的关系至此恢复。班超经营西域30年,对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

    1. (1) 华夏族是由哪一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名称。
    2. (2) 阅读材料二,判断地图所示的朝代。并说明图中西域都护府的重要意义。
    3. (3) 材料三中“原来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出使西域的共同背景和影响。
    4. (4) 请用魏晋南北朝的两个史实解释材料四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