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金衢山五校联盟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 1. 请你运用字词积累完成下列小题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chà(①)那。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尤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xiáng(②)舞的“飞天”。

    1. (1) 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①
    2. (2) 上述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正确写法是
    3. (3) “翘首而望”中“翘”的正确读音为(   )
      A . qiáo B . qiào
  • 2. 在“学习景物描写”的探究活动中,小文整理了古诗文中一些值得借鉴的写景技巧。请你帮他完善相关内容

    写景技巧

    示例

    感受

    描述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受

    角声满天秋色里,①。(李贺《雁门太守行》)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可入诗

    抓住景物的特征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一个“浅”字,写出了早春的小草刚破土的样子,妙极了

    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动静结合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俯仰之间,远近皆是美景;动静之中,山林自有意趣

    写景还要

    融入情感

    。(杜甫《春望》)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同样写花写鸟,杜甫和晏殊在诗词中分别寄寓了感时伤怀和物是人非的不同情感。

  • 3. 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原著评析《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名的妙处。
  • 4. 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手”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争”字所给示例,用七字句描述“友”的形体结构和“尊”的字义。

    汉字

    结构

    两手相向互拉扯

     

    双手捧着一杯酒

    字义

    互不相让争长短

    志同道合方为友

     

  • 5. 名著阅读。下面是小海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以“领袖人物形象”为主题进行梳理整理的一份思维导图,有A B C 3处尚未填出,请帮他完成。

    A.(特征)   B:(人名)

    C:(细节①)(细节②)

二、阅读理解(57分)
  • 6. 阅读理解

    【材料一】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摸底已于10月11日展开,将于11月1日起进行正式入户登记。本次普查主题: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人口普查是对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进行调查和统计,可以比较明晰地看出一个国家的人口情况,以及经济各行业的发展情况等,中国作为土地面积在全球排第三的国家,幅员辽阔,就更需要不新地刷新人口数据,进而能及时了解整个国家的情况,为之后的各项发展作出规划。这对于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新情况新特征新趋势、推动我国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来源:钱江晚报)

    【材料二】

    关子第七次人口普查,这些误读你信了么?

    近期,随着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拉开序暮,坊间有不少传闻如“查房是为房地产税征收做铺垫”等,再次冒头,在此为您一一澄清。

    误读1:____

    其实,以房“查人”是世界各国进行人口普查普遍采用的方法,因为人都居住在房子里,人口普查中“查房”的目的是为了查准人口,住房信息登记的重点是要了解人口的居住状况、生活设施、房租水平等,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前民生问题。

    网传“第七次人口普查首次把查房信息纳入晋查范围”,事实上并非“首次”纳入。在以往的人口普查过程中,也多次涉及房屋情况登记。因此,“查房”只是做好人口普查的“常规动作”,并非新增项目,无需过度解读。

    误读2:____

    10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我们将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各级普查机构和工作人员在普查中获得的信息,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否则的话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人口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作为对人口普查对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人口普查以外的目的。

    误读3:____

    近期,全国多地发生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为由的诈骗案件。国家统计局和公安机关均表示,千万不要轻信任何以人口普查为由,索取财物、财产、账号密码信息、短信验证码的行为。

    Tips:如何辨别真假人口普查员?

    1.所有普查员均携带有县级及以上人口普查办公室印章的证件;

    2.通过咨询社区居委会鉴别其身份;

    3.人口普查不涉及任何收入调查。

    【材料三】

    不用纸笔了!微信中报就能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指出,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探索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数据。国家政府采购网显示,腾讯云中标此次普查项目,并联合企业微信提供技术支持。

    此次,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安全等核心技术和能力,第七次人口普查也应用了更加智能化、高效率的电子化普查登记方式。在普查前,全国700万普查员将通过企业微信进行任务分配和工作协同;并用企业微信上门摸底,摸清普查对象基本信息,记录医查对象希望的普查方式:使用微信自主进行填报,或者普查员上门进行登记。

    有自主中报意愿的普查对象,可以获得普查员提供的带有户编码的专用二维码,并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人口普查小程序”自主填报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等个人相关信息。既可减轻普查员负担,也能满足普查对象不愿意被过多打扰的需求。

    而部分需要普查员帮助登记的普查对象,可以提前预约登记时间,普查员入户登记时,利用手机、Pad等智能设备,通过人口普查小程序即可快速完成普查对象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实时上传,全面提升普查工作效率和普查数据质量。

    (来源:央广网)

    1. (1) 阅读【材料二】的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补写三个小标题。
    2. (2) 阅读【材料三】的相关信息,请你谈谈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的特点与优势。
    3. (3) 某日普查员小华在进行“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时,遇到一位李奶奶拒不配合登记,认为这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请你结合材料对她进行规劝,要求有理有据,语言得体。
  • 7.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凌冬不改清坚节—忆陈望道先生(节选)

    胡奇光

    ①从1957年反右到1976年“文革”结束,这二十年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复旦大学也不例外。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

    (一)

    ②我1957年进复旦求学。入学三个月,即听到先生的学术报告《怎样研究文法、修辞》。报告里,他大谈读书,他撇下稿子,看着我们,慢慢地说:

    ③“你读书,读到有一天,有一本书上的一两页字,读它一两个星期,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说是进步了!”

    ④有这么神么?!我立即把这奇特的说法默诵两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⑤第二年,我拜读先生的学术著作《修辞学发凡》,真的被书中谈修辞同题旨和情境的那两页黏住了,那就不止一两个星期啰。

    (二)

    ⑥1958年教育革命中,大家讨论大学的培养目标。先生作为一校之长,却别有所见。他说:“谈到全面发展,还可加上一个美育……”当场没人反对,可是到了“文革”时,赞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三)

    ⑦大概在1959年初夏,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去拜访先生。先生住在教工九舍的一幢绿瓦楼房的楼上,楼下是语言研究室和会客大厅。先生在会客大厅接见我们。(A)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在那个把学术当作资产阶级东西搞臭的岁月里,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

    ⑧我们提出要搞“近百年语文运动史”的调查,先生很是支持。

    ⑨那天,先生很高兴,讲了不少语文运动中的逸事,特别是大众语运动讲得更细。我现在还想得起先生讲话时右手一推、左手一挡的神态。凭这些动作,我还可回忆起他当时谈话的要点。先生说:白话文到了一九三四年已有点变质了,遭到两个方面的攻击。先是复古派从右边批判白话文不够"文",要退回到文言文去,好,我们(指上海一批文化人)也来个批判,从左边批判白话文不够"白",要提倡一种比白话文更白的大众语。这样做,为的是让我们多年拼命争得的白话文能健康地发展。说到这里,他脸上绽出了笑容。

    ⑩的确值得高兴。因为先生顶着复古逆风,发起大众语运动之后,即使有反对白话文的言论,再也不能形成气候了。

    (四)

    ⑪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主流报纸上出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些表述我们建国方针的流行语。我当时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用成语里常见的“发愤图强”而用并不常见的“发奋图强”呢?

    ⑫在1962年冬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先生谈修辞研究时,恰好举了“发奋图强”的例子,我专心听,几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

    ⑬原来在一次人代会上,是用“发愤图强”还是用“发奋图强”,代表们就有争论,先生主张用“发奋图强”。先生说: 

    ⑭愤怒的“愤”和奋发的“奋”,语音相同,语意相关,稍有点差异。用愤怒的“愤”,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这个道理看,用奋发的“奋”更好些。不管是有刺激也好,反正中国人民历来是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

    ⑮先生用内因与外因的学说来分析,可谓一语破的。照此看来,与“自力更生”连用的,最好是“发奋图强”,而与“卧薪尝胆”连用的,常常是“发愤图强”了。

    (五)

    ⑯大概在1974年夏秋之交,我有事去语言研究室。我看到那绿瓦楼房背阴处,先生正靠在竹椅上休息。他已是84岁高龄了,有病缠身、人瘦了,颧骨更突出了,我看了有点心酸。

    ⑰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想得起来的,只有关于《修辞学发凡》修订的一段对话:

    ⑱ “望老近来在修订《发凡》?”

    ⑲(B)。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他说得又率直,又诚恳。

    ⑳那时出版的书刊,要体现批儒评法的精神,文中又要大引毛主席语录,是全书的纲,不要改。”

    ㉑“唔”。他好像点了点头,停顿一下,他又说:“至于修辞格还可以增些,如影射就可列人。”

    (有删减)

    1. (1) 本文主要写了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语段

      事件

      人物品质

      语段(一)

      陈先生教授读书方法

      教学有方

      语段(二)

      有胆有识

      语段(三)

      陈先生发起大众语运动

      语段(四)

      语段(五)

      陈先生修订《修辞学发凡》

    2. (2) 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二选一)。

      A.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

      B.“唔”。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

      我选 句,

    3. (3) 阅读小贴士,概括“人物传记”的特点,并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贴士:

      ㅤㅤ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传记不一定要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节选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写传记》)

    4. (4) 得遇良师,人生至幸。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属回忆恩师的文章。请结合两文,从写法和内容角度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 8.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城东即事

    【唐】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晚春感事

    【南宋】陆游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

    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地独焚香。

    【注释】①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短尾,青黑色。②上巳:节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③蹴鞠,“蹴”就是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即用脚踢球。

    1. (1) 以上两首诗都写了蹴鞠、两项古代传统民间娱乐活动。其中,《寒食城东即事》中的颈联,“”、“”两词紧抓把两种游戏的特点,观察细腻,描绘生动。
    2. (2) 两首诗都是提及“蹴鞠”这一在唐朝、宋朝等极为兴盛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试分析两首诗在描写该活动时手法上的异同。
  • 9. 小海和小舟阅读下面两文,探究宋韵文化的治世情怀,请你参与探究活动。

    (甲)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论马(节选)  岳飞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之。日啖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注释】①鬣:liè,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②褫:chǐ,解,脱。③甫:副词。刚;才。

    1. (1) 请根据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字形推断法

      小篆形声。从马,并声。两马并驾一车

      死于槽枥之间

      词类活用法

      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②故常

      字典查阅法

      比《古汉语常用字字典》:①并列②细密③等同④等到

      行百余里(     )(填序号)

      成语推测法

      成语:记忆

      可二百里

    2. (2) 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啖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B . 日啖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C . 日啖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D . 日啖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4. (4) 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列句子,体会文中作者的语气和情感。

      句子: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赏析:两个“其”,前者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后者表推测语气。“也”是句尾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两个语气词连用,表现了作者对说“天下无马”之人的嘲讽之情。

      句子: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我的赏析:

    5. (5) 下面是小舟和小海在比读两文时的对话记录,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舟:我发现两文都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看起来说的是马,其实讨论的是

      甲文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反面展开议论。

      小海:乙文也是将良马与劣马作对比,强调了良马 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舟:两文写法虽有相似,但阐述的观点有所不同:

三、按要求作文(50分)
  • 10.  鲁迅走近藤野先生,感受到他严谨认真、平等待人的伟大形象;郦道元走近三峡,体会到三峡一年四季的无穷魅力;艾芙居里走近母亲,领略到科学研究需要坚持不懈、淡泊致远的精神……因为走近,我才知道……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走近你,才知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600字;⑵不得套写、抄袭;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