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4-03-19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8</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36.0</span></strong>分)
  • 1. 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毒品引发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 . 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 B . 领事裁判权 C . “门户开放”政策 D . 片面最惠国待遇
  • 3. (2017八上·启东月考) 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
    A . 德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日本
  • 4. 2015年9月,中国考古人员在黄海海域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残骸,顿时让国人联想到:英勇抗贼,英雄殉国,海魂永存。国人由此缅怀的“英雄”是(  )
    A . 戚继光 B . 邓世昌 C . 左宗棠 D . 张之洞
  • 5. (2022·绥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 . 德国 B . 意大利 C . 奥匈帝国 D . 沙俄
  • 6. (2022·云南) 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 . 八国联军侵华 B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7. 有学者指出: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它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材料评述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洋务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8.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如要展现农民阶级抗击外来侵略的风采,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有(  )

    ①廊坊阻击战     

    ②黄海大战    

    ③太平军杭击洋枪队    

    ④虎门之战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9. (2022·重庆)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 . 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C . 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 10.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基于这一认识,洋务派(  )
    A .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 . 兴办新式学校 C . 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D . 筹建新式海军
  • 11. (2022八上·长春月考) 洋务运动30年间,由洋务派创建的较大规模企业有10个。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西方先进战舰14艘。国人自办约20余种近代报刊。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
    A .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B . 重视海防建设 C .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 . 使国家走向富强
  • 12.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变化反映了(  )
    A .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 . 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 13. (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 《南京条约》签订后,一名清朝官员描绘了战后北京景象:“议和之后,北京城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繁华,真是大雨过后忘了响雷。沿海战事,人人避讳,绝口不提,即使茶馆酒店,也大书‘免谈时事’四字,正如写诗做赋也有所禁止一样。”以上材料表明(   )
    A . 《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B .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 . 中国社会开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绝大部分清朝朝野官民并没有从鸦片战争中警醒
  • 14. 有历史学者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这一目的的是(  )
    A . 五口通商 B . 赔款2100万银元 C . 割让香港岛 D . 中英两国协商关税
  • 15. 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 . 裁撤冗员 B . 开办新式学堂B.  C . 训练新式军队 D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16. (2021·四川) 1895年春,数百名汇聚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废除条约、迁都内地、推行变法。他们要求废除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7. 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
    A . 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 .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B.  C .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 . 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
  • 18.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百日维新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 .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 . 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 .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 .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4</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39.0</span></strong>分)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图4: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图5: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杨洁篪

    1. (1)  材料一中图l、图2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 (2)  请写出材料二中三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图4、图5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导致两个辛丑年不同局面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的“单边主义”“贸易战”“科技战”等逆全球化现象,我国该如何应对,请提出你的良策。
  • 20.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某校八年级一班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新开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材料三 庚子(1900年)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的图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 (1) 材料一中“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面对这一变局,洋务派在海防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筹划海防有何效果,请结合史实说明。
    2. (2) 材料二中的“康梁”分别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发起了什么运动?
    3. (3) 材料三中的“庚子(1900年)拳匪之乱”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哪一场战争?
  • 21.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恩恩怨怨一直影响着两国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涯沦落人】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探索自强路】 

    材料二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师夷长技”思想到“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而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 

    ——摘自王韵秋《晚清文化的变革与发展论析》

    【相逢不相识】 

    材料三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顺口溜

    【谁人不识君】 

    材料四“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如果日本某些人要执意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他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王毅指出,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新华网《王毅:中日关系在历史和领土上没有妥协余地》

    1. (1)  材料一中马克思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该事件使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关税)主权开始遭到了破坏。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是指什么运动?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有何地位? 
    3. (3)  请通过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强经济侵略方式有何变化?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对日本某些势力要为侵略历史翻案,你有何看法?
  • 2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中国、日本、韩国三方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同看法。 

    材料一:中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促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感情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教的觉醒。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 

    ——改编自《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材料二: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明治维新后,日本认为自身的文明程度已大大提高,而清朝依然守旧落后。 

    ——改编自《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战争: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材料三:韩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而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仅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还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东亚霸主。 

    ——改编自《韩国人眼中的中日甲午战争》

    1. (1)  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的主要观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或独立提出观点)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