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

更新时间:2024-01-20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 1. 有人这样比喻:“社会就像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一颗星星;社会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
    A . 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 B . 人可以脱离社会生存 C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 . 人类非常渺小
  • 2. “公交车上让座”“在学校楼梯上右行礼让”“分享学习经验”“抗震救灾”“志愿者活动”“爱心一日捐”活动都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 )

    ①主动了解社会 ②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③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 ④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 “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这句公益广告语告诉人们( )

    ①我们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

    ③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④社会生活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共同努力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4. (2022·宜昌) 2022年4月以来,国内多家互联网平台逐步开放个人主页展示IP属地功能。该功能将互联网用户的真实属地公开,一批伪装者现出原形、人设崩塌。此举有利于(    )
    A .   学会信息节食,提高媒介素养 B . 保护个人隐私,控制网络言论 C . 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生态 D . 创新技术手段,消除欺骗行为
  • 5. (2021·太仓模拟) 如果给如图漫画取个标题,恰当的是(    )

    A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B . 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C . 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D . 网络打破人际交往时空限制
  • 6. 今年双节期间,有的人通过网络电视观看中秋晚会,有的人通过网络购买出游的机票和动车票,有的人在网上查询旅游攻略,有的人通过网络给亲人朋友发中秋祝福语……,这说明( ) 
    A . 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心得平台 B . 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C . 网络的搜索引擎无比强大 D . 网络有利有弊,要合理使用
  • 7. (2021八上·襄州月考) 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是(  )

    ①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③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④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孟子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规则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 做人做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C . 有规则就没有自由 D . 所有规则都有强制性
  • 9. (2021·荆州) 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始施行。该规则所称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惩戒规则的颁布实施(   )

    ①有利于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自律

    ②划定了中小学生行使自由权利的边界

    ③目的就是为了杜绝中小学生违反校纪

    ④说明规则不符合个人要求时可以修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在全国各地开展期间,公安交管部门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查纠托车、电瓶车骑乘人员不佩城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助推养成安全习惯。这说明( )

    ①所有人都缺乏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②自由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③维护交通安全主要依靠法律惩戒

    ④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活课堂】在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庆期间,中学生小刚走进社会,体验生活,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

    日记一 10月2日,今天我和同学在社工的带领下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陪老人聊天,教老人们用手机上网,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的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日记二 10月5日,在乡下奶奶家,我和堂弟一起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1. (1) “我和同学”,“我和堂弟”,从建立的基础上划分,分别属于哪种社会关系?
    2. (2) 有人认为,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一大课堂。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3. (3) 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向小刚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同时数字技术在在线医疗领域、农业生产等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加深融合。此外,报告还显示有21.8%的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材料二 2022年8月底,以“弘扬时代新风,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举行。大家围绕“各方参与共建,打造网上精神家园”、“激扬青春能量,争做网络文明使者”展开了对话交流。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谈一谈你对网络的认识。
    2. (2) 网络文明重在实践。你打算怎样做网络文明的使者,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 13. 请认真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但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加糟糕。

    材料二 马女士抱着熟睡的孩子在孩子在候车室候车,邻座的一位男子不听地大声打电话,旁若无人,引得乘客们不断侧目相望。马女士原以为男子很快就会结束通话,没想到他一直在“高谈阔论”,最终把孩子惊醒了,哇哇直哭……

    1. (1) 材料一中,校门口的混乱状况说明了什么?
    2. (2) 运用教材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男子的行为进行评析。
    3. (3) 请你为上述两则材料中状况的缓解支支招(即建言献策,不少于三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