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12-29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
  • 1.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生字或词语。

    ㅤㅤ叩开语文之门,畅享寻梦之旅。我们既可以穿越到战国,观廉颇和蔺相如tóng xīn xié lì保卫赵国;也可以回到抗战时期,看冀中人民xiū zhù起坚固的地下bǎo垒,通过地道战,防御敌人的qīn lüè;还可以在清水田里,赏白鹭觅食,bǎo lǎn那一幅qiàn在jìng xiá里的画;更可以在桂花树下,yōu rán品尝桂花gāo bǐng,沉jìn在迷人的桂花香中……

  • 2. 下列词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hāi)子 倾(pén)大雨 瞌睡 酬谢 B . (máng) (ái)打 镇定 僵硬 C . (niàng)酒 执(ào) 亲密 叮嘱 D . (qín)勤恳恳 (qiáng)迫 衰老 富丽堂皇
  • 3. 下面句子的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秋风吹过神州大地,金色的阳光遍及中华,祖国各地人民都面带笑容,稻花香里尽说着丰年。

    A . 国泰民安 B . 阳光明媚 C . 路不拾遗 D . 秋高气爽
  • 4. 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
    A . 《白蛇传》 B . 《三国演义》 C . 《牛郎织女》 D . 《猎人海力布》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所以他臭名远扬 B . 他这次考试得了满分,妈妈告诫他,可不能得意忘形 C . 张小强常常听风就是雨 , 任何问题到他那里,都能够迎刃而解。 D . 为了顺利完成港珠澳大桥的焊接工作,技术人员处心积虑 , 终于想出了解决方案。
  • 6.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下列名言中,与上面这个例句意思接近的一项是( )
    A .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B .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C . 人生价值的大小,是按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我们不能做只顾自己的人。 D . 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
  • 7. 对“缩写故事”这个话题,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要紧紧抓住原文中心,尽量用原文中的语言。 B . 文章的主要情节不能漏掉,且中心和原文保持不变。 C . 只要把长篇的故事,写成短篇的故事,就可以了。 D . 缩写时,要把握主要事件和主要材料,删掉次要事件和次要材料。
  • 8. 联系生活,按要求填空。

    1. (1) 少年时代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李明同学不爱学习,整天浪费美好光阴,沉迷于玩游戏,我们可以用岳飞的词句“。”来劝导他。
    2. (2) 李明在他妈妈的朋友圈里看到一条微信(如图)。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填空。

      ①这套书由出版,共册,适合年级的学生阅读。

      ②如果李明要买这套书,可以

      ③因为李明对这套书不是很了解,请你结合课本中的《快乐读书吧》,向他作一个推荐。(不少于30字)

二、阅读。
  • 9. 阅读与鉴赏。

    剥豆

    ㅤㅤ一天,我与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ㅤㅤ我问:“想比赛?”

    ㅤㅤ“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ㅤㅤ“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ㅤㅤ“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ㅤㅤ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 , 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ㅤㅤ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ㅤㅤ“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下来。

    ㅤㅤ“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ㅤㅤ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ㅤㅤ“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ㅤㅤ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ㅤㅤ“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ㅤㅤ“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ㅤㅤ“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ㅤㅤ想起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1. (1) 在剥豆的过程中,母亲的心理和动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简要的语言,摘录文中的关键词句,填在下面的鱼骨图中。

    2. (2) 母亲这样的心理,可以用文中“”这个词来形容。
    3. (3) 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作者“喜”的是

    4. (4) 这场比赛究竟谁赢了?从括号里选择观点,在文中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我觉得这场比赛(母亲赢了 儿子赢了 是个平局),因为

    5. (5) 联系短文最后一段选择一句写一写母亲或儿子的心声。

      ㅤㅤ“孩子,我想对你说:生活中有,也一定有。当你面对时,你要。”

      ㅤㅤ“妈妈,我想对您说:您不必,因为我知道,生活中有,也一定有。我一定会。”

  • 10. 阅读。

    梁山伯与祝英台

    ㅤㅤ①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仅美丽,而且十分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她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ㅤㅤ②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穿上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ㅤㅤ③去杭州的路上,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他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恰巧梁山伯和祝英台要去的,又是同一家书院。祝英台和梁山伯互相都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两人结拜为兄弟。在读书期间,他们常常一起谈论诗文,相互关心体贴。

    ㅤㅤ④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该是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梁山伯,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告别时,祝英台委婉地告诉梁山伯:“梁兄,我家有个小妹子,年方十六,今天,我亲口许配与你,约你在来年三七二八月,请你前来我家说亲,希望梁兄千万不要错过了这段姻缘。”英台说完,便和梁山伯挥泪作别。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

    ㅤㅤ⑤后来,梁山伯从师母那里,得知祝英台乃女子,高兴地到祝家去提亲。但此时,英台已被父亲许配给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祝员外让英台好生劝慰梁山伯。于是,梁祝二人在祝家楼台上相会,两人互诉相思之情。梁山伯回到家中万念俱灰 , 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ㅤㅤ⑥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上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一见如故:

      万念俱灰:

    2. (2) 用关键词,梳理这个民间故事的主要情节。
      别亲赴杭去求学→→提亲遇阻楼台会→

       

    3. (3) 祝英台为什么要去杭州读书?( )
      A . 因为她贪玩任性。 B . 因为她喜欢梁山伯。 C . 因为她不愿听任父母包办婚姻。 D . 因为她聪明好学,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
    4. (4) 下面对这个故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个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凄婉爱情。 B . 梁祝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 C . 化蝶的结局象征梁祝冲破了封建之茧的束缚,自由地飞向幸福的彼岸。 D . 故事中的祝英台反抗父母、十分任性,不值得赞扬。
    5. (5)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和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联系全文,想想此时祝英台的心情如何?想象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6. (6) 李华在复述这个故事时,想要更多地体现祝英台与梁山伯同窗共读时,结下的深厚情谊,他应该对第段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可以添加一些内容,如:
  • 11. 非连续性文本

    下图是王林妈妈网上买到的其中一张电影票的正面和反面。

    杭州大地国际影城
    19:30 2023-11-2 6排06座
    VIP11厅 按摩椅自行消费
    影片名:《梁山伯与祝英台》
    票价:50.00 元
    服务费:5.00 元
    售票时间:11-2 10:00
    售票渠道:时光网
    票类:网售
    票号:171709180707088
    温馨提醒
    1.请在电影开场前10分钟入场;
    2.凭票入场观影,每票仅限一人使用;
    3.此观影票一经售出,怒不退换;
    4.请勿携带食品饮料进影厅;
    5.影院禁止吸烟和携带宠物;
    6.影厅内严禁摄影、录音及录像;
    7.扫描票纸正面二维码,可脸证影票真伪。
     
    安全提示
    公共场所请注意安全出口
    1. (1) 阅读材料,我们了解到王林妈妈可能去看《》。
    2. (2)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事实的一项是( )
      A . 二维码的作用,是验证本票的真伪。 B . 如果想使用按摩椅服务,还需在票外自行交费。 C . 为了买这张票,王林妈妈付了50元。 D . 这张票,是王林妈妈在时光网买的。
    3. (3) 下面的做法对吗?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王林妈妈觉得这部影片,很有现实意义,就让长期在国外生活,最近探亲在家的儿子王林,一块儿去影院,感受一下这个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

      ②王林在影院附近的超市,买了一些食品、饮料,准备在观影时食用。

      ③王林在19:25到达影院门口,进影厅用了5分钟,他赶上了电影开场。

      ④王林看到影片中一个精彩的场景,急忙用手机拍了下来,发朋友圈。

    4. (4) 王林妈妈因临时被单位领导通知需晚上加班,无法按时去观看影片了,她想把买到的票调换一个场次,可以吗?为什么?
三、写作(30分)
  • 12. 习作表达

    ㅤㅤ题目:           的诱惑

    ㅤㅤ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美食的诱惑”“书的诱惑”“篮球的诱惑”等。②用具体的事例来介绍,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感情真实。③书写工整,400字左召,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