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吉安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12-19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乒乓球运动员马龙三次获得乒乓球世锦赛的冠军,他的名字也因此三次被刻在圣勃莱德杯上。因为根据惯例,奖杯是轮流持有,乒乓球世乒赛冠军不是永久拥有冠军奖杯,而且在冠军奖杯上留名 , 马龙的进攻犀利,杀伤力强,有之势,所以深受观众们喜爱,他的球速非常快,常常让观众朋友们看得眼花乱。

    1. (1) 文中加点字“镌”的读音正确的是( )
      A . juān B . juàn C . jūn D . jùn
    2. (2)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3)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 . 振聋发聩 B . 摧枯拉朽 C . 惨绝人寰 D . 锐不可当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乒乓球世乒赛冠军不是永久拥有冠军奖杯,而是在冠军奖杯上留名。 B . 乒乓球世乒赛冠军不是永久拥有冠军,而且在冠军奖杯上留名。 C . 乒乓球世乒赛冠军不仅永久拥有冠军奖杯,而且在冠军奖杯上留名。 D . 乒乓球世乒赛冠军虽然永久拥有冠军奖杯,但是在冠军奖杯上留名。
  • 2.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凡成功者,无不是把根深扎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大地的营养,积蓄向上的力量。

    ②恰如古人所言:“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

    ③他将郑板桥咏《竹石》诗改了几个字,作为自己上山下乡的深刻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④根往下扎,枝往上长,是植物生长的规律,也是人才成长的规律。

    ⑤可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磨炼和积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有厚积,才有薄发;有沉潜,才有飞跃。

    ⑥习近平同志曾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A . ④①⑥③⑤② B . ⑤③⑥④②① C . ②③⑤⑥①④ D . ③⑥①④②⑤
  • 3. 班级拟开展以“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辩论赛,下列正方对反方的辩词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反方:我方认为如果过分强调保护文化遗产,就会妨碍社会进步。那些太旧的建筑,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保护,这样很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

    正方:

    A . 我方认为,保护文化遗产很有必要,既然要保护,就不存在“过分”与否。 B . 我方认为,保护文化遗产很有必要。因为它可以唤起我们对历史的记忆。 C . 你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我方认为,保护文化遗产很有必要,虽然保护文化遗产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它们的存在,可以唤起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 D . 你方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保护文化遗产的确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即使这样,也要尽力去保护它们。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迢(tiáo)递(dì):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联写“客去”、“花飞”,手法平淡无奇,妙在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因客去才花飞,表达落花之有情。 B . 颈联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怜花惜花之情。 C . 全诗从园内写到园外,又由园外转入园内,自下而上。 D . 尾联写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却落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2. (2)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颔联三四两句承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结曲陌;“迢递”句从着笔,写落花

  • 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庐山二石工

    庐山石刻极富悬岩绝涧,皆即其石刻之,李北海制碑,奇甚世传。北海碑多自刻,凡碑后石工茯苓芝、黄鹄仙之类,皆借然庐山。自有

    工,且有贤而寓于善工者,不可不明于后世也。宋赵郡李姑溪之仪曰:“少时客庐山,见诸刻石字皆有精神 , 求其真,乃知模勒之妙,有以假借致然。是后每作字必叹息,不如其人。”陈姓名格从事于此十二世矣,予固知他人必不能至是 , 凡技之善如庖丁解牛、轮人斲轮 , 直以神遇而不以力 , 然后为《得况十二世传》。

    (选自文德翼《庐山二石工》)

    【注释】①李北海:唐朝大臣、书法家。②茯苓芝、黄鹄仙:二人都是著名刻工。③模勒:仿照原样雕刻,此处指雕刻之文。④轮人斲(zhuó)轮:原指春秋齐国人轮扁,砍木为轮已久。后喻人经验丰富,技艺纯熟,精湛绝妙。⑤神遇:用精神去感知事物或道理。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名 ②善③会

    2.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客庐山,见诸刻石字皆有精神。

      ②予固知他人必不能至是。

    3. (3) 本文作者认为优秀的匠人能达到精湛的技艺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6. 默写
    1. (1) 我们看到黄昏时分倦鸟归林不禁会联想到王绩《野望》中的“”。
    2. (2) 曹操《龟虽寿》中“”一句,惜老怜暮中升起乐观豪迈,历久而弥新。
    3. (3)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所写景色开阔宏大与优美奇幻相互映衬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

    黄彩玉

    ①“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这是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的材料,契合了江苏诗情画意、清新脱俗的气质,让人眼前一亮。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那么,语言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②其实,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认同身份。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③社会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语言。商贩用语言叫卖商品,教师用语言教授知识医生用语言探查病情。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交际生活中人们为界定社会关系也需要语言。《论语》有云“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际生活中要了解对方。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④精神生活中人们思考推理、认知外界需要语言。“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没有语言,概念没有依托,推理进程很难进行。语言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语言。《荀子》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良言价值无可比拟,千百年来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

    ⑤文化生活中人类创造、记载、传播文明更需要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态。今天,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⑥语言在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共同的语言身份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他们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小说《最后一课》中,母语教育权利被剥夺时,法语教师说:“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语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是使民族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⑦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书写和描述。语言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

    【注】①瞽(gǔ):眼睛瞎。②黼黻(fǔ fú):象征文章好。

    1. (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B . 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这句话突出了想象在语言中的巨大作用,强调语言灵动活泼要依靠想象。 C .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这两句话说的是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这个道理。 D . 人类的一切生活都跟语言相连,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
    2. (2) 文章告诉我们,语言与生活具有哪些关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杭州亚运会敞开怀抱,四海宾朋共襄盛举,一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盛宴正在上演。一流的场馆设施、专业的赛会组织、周到的服务保障、热情好客的东道主,让人如沐春风。

    宛若“大莲花”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创意取自“玉琮”的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水幔”环绕的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体育馆……一座座各具特色的亚运场馆,融合人文气息与高科技元素,为运动员带来全新参赛体验。

    绿色成为杭州亚运会的鲜明底色。从首次实现全部竞赛场馆“绿电”供应、首次使用绿色零碳甲醇燃料点燃主火炬,到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首个大型“无废”赛事,从竞赛场馆的雨水收集系统、照明节能装置,到亚运村推行“净菜入村”、纸质餐具回收再利用……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

    智能办赛成为杭州亚运会一大亮点。这一理念在亚运史上是首次提出,众多科技成果、前沿技术广泛应用。首个“云上亚运会”,亚运核心系统100%。

    上云;亚运村里,AR智能巴士往来穿梭;使用手机上的“云上亚运村”,一站式解决工作和生活需求……数字化赋能赛事运行,服务保障效能显著提升。

    节俭办亚运,简约不简单。杭州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有44个是改建或临建场馆,31个训练场馆全部为改造场馆,赛事相关设施器材“能借不租、能租不买”。把更多资源投放到优化服务上,东道主巧做“减法”,为赛会加分多多。

    大手笔里的精益求精,小细节中的长远考量,持续推动四大办赛理念落到实处。“东道主的高效、好客和组织力让人印象深刻。”在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看来,杭州亚运会在多个方面树立新标杆。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材料二】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24日报道称,本届亚运会开幕式融入典型的中国、浙江及杭州符号与意象,借助高科技手段展现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以“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彰显了体育和文化融合的别样精彩。贯穿始终的核心元素“水”,象征着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寓意着中国与亚洲各国山水相依、携手同行。报道还注意到,本届亚运会打破以往惯例,由象征上亿人次参与的数字人火炬手与现场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向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不断变化的时代致敬,中国将3D动画、尖端信息技术与文化元素相结合,展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报道还指出,本届亚运会没有采用通常的烟火表演,而是以数字灯光秀结束,组织方承诺让本届亚运会成为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1. (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亚运会开幕式把体育和文化融合,以“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彰显东方美学的别样精彩。 B . 本届亚运会开幕式采用通常的烟火表演,同时以数字灯光秀结束,使本届亚运会成为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C . 智能办赛是亚运史上是首次提出的理念,众多科技成果、前沿技术在此广泛应用。 D . 杭州亚运会竞赛场馆大多是改建或临建场馆,训练场馆全部为改造场馆,体现出节俭办亚运的理念。
    2. (2) 习近平主席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充满信心,将在杭州举办一届精彩纷呈的亚运会。”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亚运会的精彩纷呈体现在哪些方面?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月下的回忆

    庐隐

    ①晚凉的时候,困倦的睡魔都退避了,我们便乘兴登大连的南山,在南山之巅,可以看见大连全市。

    ②我们出发的时候,已经是暮色苍茫,看不见娇媚的夕阳影子了。登山的时候,眼前模糊,只隐约能辨人影;漱玉穿着高底皮鞋,几次要摔倒,都被淡如扶住,因此每人都存了戒心,不敢大意了。

    ③到了山巅,大连全市的电灯,如中宵的繁星般,密密层层满布太空,淡如说是钻石缀成的大衣,披在淡装的素娥身上;漱玉说比得不确,不如说我们乘了云梯,到了清虚上界,下望诸星,吐豪光千丈的情景为逼真些。

    ④他们两人的争论,无形中引动我们的幻想,子豪仰天吟道:“举首问明月,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

    ⑤她的吟声未竭,大家的心灵都被打动了,互相问道:“今天是阴历几时?有月亮吗?”

    ⑥有的说十五;有的说十七;有的说十六,漱玉高声道:“不用争了。今日是十六,不信看我的日记本去!”

    ⑦子豪说:“既是十六,月光应当还是圈的,怎么这时候还没有看见出来呢?”

    ⑧淡如说:“你看那两个山峰的中间一片红润;不是月亮将要出来的预兆吗?”

    ⑨我们集中目力,都望那边看去了,果见那红光越来越红,半边灼灼的天,像是着了火,我们静悄悄地望了些时,那月儿已露出一角来了;颜色和丹沙一般红,渐渐大了也渐渐淡了,约有五分钟的时候,全个团团的月儿,已经高高站在南山之巅,下窥芸芸众生了。

    ⑩我们都拍着手,表示欢迎的意思;子豪说:“是我们多情欢迎明月?还是明月多情,见我们深夜登山来欢迎我们呢?”

    这个问题提出来后,大家议论的声音,立刻破了深山的寂静,和夜的消沉,那耐眠高枝的鹧鸪也吓得飞起来了。

    ⑫淡如最喜欢在清澈的月下,妩媚的花前,作苍凉的声音读诗吟词,这时又在那里高唱南唐李后主的《虞美人》,诵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⑬声调更加凄楚:这声调随着空气震荡,更轻轻浸进我的心灵深处;对着现在玄妙笼月的南山的大连,不禁更回想到三日前所看见污浊充满的大连,不能不生一种深刻的回忆了!

    ⑭在一个广场上,有无数的儿童,拿着几个球在那里横穿竖冲的乱跑,不久铃声响了,一个一个和一群蜜蜂般地涌进学校门去了;

    ⑮当他们往里走的时候,我脑膜上已经张好了白幕,专等照这形形式式的电影;顽皮没有礼貌的行动,憔悴带黄色的面庞,受压迫含抑闷的眼光,一色色都从我面前过去了,印入心幕了。

    ⑯进了课堂,里头坐着五十多个学生,一个三十多岁,有一点胡须的男教员,正在那里讲历史,“支那之部”四个字端端正正写在黑板上;我心里忽然一动,我想大连是谁的地方啊?

    ⑰用的可是日本的教科书——教书的又是日本教员——这本来没有什么,教育和学问是没有国界的,除了政治的臭味——它是不许藩篱这边的人和藩篱那边的人握手以外,人们的心都和电流一般相通的——这个很自然……

    ⑱“这是哪里来的,不是日本人吗?”靠着我站在这边的两个小学生在那窃窃私语,遂打断我的思路,只留心听他们的谈话。

    ⑲过了些时,那个较小的学生说:“这是支那北京来的,你没有看见先生在揭示板写的告白吗?”

    ⑳我听了这口气真奇怪,分明是日本人的口气,原来大连人已受了软化了吗?不久,我们出了这课堂,孩子们的谈论听不见了。

    ㉑那一天晚上,我们住的房子里,灯光格外明亮;在灯光之下有一个瘦长脸的男子,在那里指手画脚演说:

    ㉒“诸君!诸君!你们知道用玛啡培成的果子,给人吃了,比那百万雄兵的毒还要大吗?教育是好名词,然而这种含毒质的教育,正和玛啡果相同……你们知道吗?大连的孩子谁也不晓得有中华民国呵!他们已经中了玛啡果的毒了!……”

    ㉓中了毒无论怎样,终久是要发作的,你看那一条街上是西岗子,一连有一千余家的暗娼,是谁开的?原来是保护治安的警察老爷,和暗探老爷们勾通地棍办的,警察老爷和暗探老爷,都是吃了玛啡果子的大连公学校的卒业生呵!”

    他说到那里,两个拳头不住在桌上乱击,口里不住地诅咒,眼泪不竭地涌出,一颗赤心几乎从嘴里跳了出来!

    ㉕唉!这不是玛啡果的种子,开的沉沦的花吗?

    ㉖我正在回忆从前的种种,忽漱玉在我肩上击了一下说:“好好的月亮不看,却在这漆黑树影底下发什么怔。”

    ㉗漱玉的话打断我的回忆,现在我不再想什么了,东西张望,只怕辜负了眼前的美景!远远地海水放出寒栗的光芒来;我寄我的深愁于流水,我将我的苦闷付清光;只是那多事的月亮,无论如何把我尘浊的影子,清清楚楚反射在那块白石头上;我对着她,好像怜她,又好像恼她;怜她无故受尽了苦痛的磨折,恨她为什么自己要着迹,若没这有形的她,也没有这影子的她了;无形无迹,又何至被有形有迹的世界折磨呢?连累得我的灵魂受苦恼……

    ㉘夜深了!月儿的影子偏了,我们又从来处去了。

    (选自“名家散文”)

    1. (1) 登上南山,听淡如诵读《虞美人》之前,“我”看到了什么景象?之后,又想到了哪些事情?请概括。

      看到的景象

       

      想到的事情

    2. (2) 下列与文章理解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 文章写作者与友人登上大连南山之巅,欣赏月下的山城景色。 B . 作品通过写景叙事,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罪行。 C . 文章抒发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怒,以及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的担忧和热爱。 D . 文章文笔华丽,感情深沉。满纸“国破山河在,我辈徒伤悲”的无奈。
    3. (3) 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①这个问题提出来后,大家议论的声音,立刻破了深山的寂静,和夜的消沉,那酣眠高枝的鹧鸪也吓得飞起来了。

      ②他说到那里,两个拳头不住在桌上乱击,口里不住地诅咒,眼泪不竭地涌出,一颗赤心几乎从嘴里跳了出来!。

    4. (4) 段㉗“我对着她,好像怜她,又好像恼她。”这个句子中“她”指谁?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句子的?
四、名著阅读(10分)
  • 10. 名著导读
    1. (1)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小说,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红军将领的形象。 B .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共产党北上抗日。 C . 周恩来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D . 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不拿贫农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归公。
    2.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答应让我骑马到保安去,并且给我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就动身,国为我可以跟着回到临时首都去的一部分通讯部队同行。他同意打一个电报给他们,告诉他们我就要来到。

      ①本段文字选自,文中的“他”指的是

      ②请结合作品,概括出“我”对“他”的整体印象。

    3. (3) 一个好的书名,往往内涵丰富。请仿照示例,解读《红星照耀中国》其书名。80字左右。

      示例《骆驼祥子》:祥子是书中的灵魂人物,他善良淳朴,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祥子的人生经历中,还曾与骆驼有过一段故事,并因此而得名“骆驼祥子”。

五、写作(50分)
  • 1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在2022年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中,我们看到钱七虎不忘初心,为共和国铸盾60年;我们看到邓小岚坚守18年,用爱将山村的孩子们送上最绚丽的舞台;我们看到徐梦桃带着满身伤痕站上赛场,完成创纪录的翻转……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榜样人物。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有一个身影,不经意间打动了你的心,让你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和立意,拟写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