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12-19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
  • 1. 默写古诗文。
    1. (1) ①,②,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2. (2) 欲为圣明除弊事,③!(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3) 重温古诗文,平复一颗心。看一看,“④,⑤,蝶儿忙”(秦观《行香子》)的优美春景,“⑥,⑦”(杜甫《月夜忆舍弟》)的白露秋夜;赞一赞,欧阳修“⑧,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的旷达情怀;刘禹锡“⑨,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豁达乐观;李白“⑩,⑪”(《行路难(其一)》)的自信。
    4. (4) ⑫,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那轻,那pīng tíng( ),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
    2. (2)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便是敬。
    3. (3) 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 rì jù zēng( )。
    4. (4)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bù zú wéi jù( )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3. 请把下列诗句排序,将白居易的《池上》补充完整。(填写序号即可)

    ①独立栖沙鹤 ②荷破叶犹青 ③双飞照水萤 ④兰衰花始白

    池上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正确排序为

  •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以“崇尚英雄,热爱祖国”为主题的语文学习系列活动。请你阅读下面两段学生摘录的文字,并完成题目。

    【甲】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中,英雄们信仰坚定、 ;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年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____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英雄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____,更在于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崇高风范和英雄精神。

    【乙】“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____,____;____,____……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凝聚和生存的强动力

    1. (1) 【甲】文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视死如归 凝聚 挺身而出 B . 两肋插刀 聚集 铤而走险 C . 视死如归 聚集 挺身而出 D . 两肋插刀 凝聚 铤而走险
    2. (2) 【乙】文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删除“在”和“中” B . 在“爱国”前加“让” C . 将“发展、凝聚和生存”改为“凝聚、生存和发展” D . 将“强大动力”改为“重要作用”
    3. (3) 仿照【乙】文中的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使语意连贯。

      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 5.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题。

    近日,班级开展阅读名著活动,老师提前进行了阅读调研。针对比较集中的困惑点,老师建议立足作品特点,寻找阅读突破路径。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三项任务。

    阅读困惑描述

    把握作品特点

    明确突破路径

    阅读《艾青诗选》,不理解诗歌的主旨怎么办?

    借助意象解读诗歌的主旨

    诵读《向太阳》《给太阳》,借助诗歌中意象,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向往光明、驱逐黑暗的美好愿望;《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中“土地”意象,表达了作者(情感)。

    ⑴任务一: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填空。

    《水浒传》作品人物众多,文脉梳理不清楚怎么办? 

     作品是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分(前40回):

    史进→①大闹五台山→林冲→汴京城②卖刀→吴用→梁山泊义士尊③→武松→宋江

    合(41-100回):

    梁山聚义,庙堂招安,水浒梦断

    ⑵任务二:请在①~③处填写相应人物姓名。

    《水浒传》作品中的人物众多,

    如何判断哪些人物是主角?

    有学者认为《水浒传》有两个主角。第一主角是宋江,争议不大;另一主角呼声较高的有下面两位。A.鲁智深B.林冲

    ⑶任务三:请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情节及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看法。

二、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二】

    邠州建学记(节选)

    范仲淹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 , 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暑事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国议改卜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橙,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 , 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种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③署事;到而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在心中。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子尝古仁人之心(  )

      天下之忧而忧(   )

      斯人(   )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材出于诸生矣 前人之述 B . 并其庙焉 客骚人 C . 奉圣谋 故人不独其亲 D . 长廊四 峰路转
    4. (4) 请用“/”给材料二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增 其 庙 度 重 师 礼 也 广 其 学 宫 优 生 员 也

    5. (5) 宋代沈作喆评价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内容,概括范仲淹被赞为“一世英杰”的原因。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

    ①世界读书日前后,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举行,大江南北,书香浓浓;天气渐暖,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红色文化遗址等人潮涌动,“文化游”广受青睐;多地文化惠民演出季活动启动,送戏下乡、优秀剧目展演等,为人们送上缤纷文化佳宴。放眼神州大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艺作品,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一抹抹亮色。

    ②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十年,我国文化建设气象万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从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推进《复兴文库》等重大文化工程,到《觉醒年代》《山海情》《只此青绿》等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从“非遗热”“考古热”“博物馆热”等蔚然成风,到群众歌咏、广场舞展演、乡村“村晚”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日益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兴起的文化风尚,见证着我国文化建设迈向新高度,推动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再上新台阶。

    2020年6月,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簿上写下的感言让无数网友泪目。“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余生永不忘你”这位农民工的“图书馆情缘”,背后正是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给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重视文化民生,让越来越多人得到了审美的享受、精神的滋养。

    ④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只有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才能更好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

    ⑤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4月初,四川大凉山深处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写下了一份“心愿书单”;几天后,100册爱心图书从四川成都来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木耳山上,让孩子们雀跃不已。一次跨越500多公里的书香传递,为孩子们探索更大的世界增添助力。新征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让文化的灯火照亮每一个人,让文化的力量启迪每一颗心,一定能为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丰厚的滋养,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有删改)

    1. (1)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高品质的文艺作品谈起,引出论题。贴近生活,自然亲切。 B . 第②段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强调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C . 第④段画线句中的“任何时候”一词,指代的是“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时。 D . 第⑥段总结全文,呼应标题,号召人们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
    2. (2)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请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风裹着黄沙,席卷着呼吉格尔村。一连几天,耿臣都坐在大门口,在村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他忽然对眼前的一切感到陌生。田里的麦苗歪在沙尘里,山坡上仅存的几棵榆树也被剥出老根,目之所及,昏黄一片他记得小时候,沙丘离村子还挺远,不像现在,虎视眈眈,随时要把呼吉格尔村吞掉。

    ②“沙子快埋脖梗啦,这日子啥时是头!”媳妇决定要搬家。“谁爱走谁走,俺坚决不走!”耿臣有他的想法。大家都走了,就等于把村子拱手让给沙漠。那样,家就没了。

    ③风,在旷野里回旋、扭转,像极了吼叫的野兽。呼吉格尔村的夜晚,看不见明月星辰,只有无边的黑暗与深深的恐惧。

    ④耿臣坐在炕上抽烟,烟头一明一暗,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子里渐渐成熟:种树治沙,把呼吉格尔山闹绿了!村长被耿臣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直盯着耿臣看了半分钟。仔细再听,耿臣嘴里嘟哝着:“俺在呼吉格尔山上放了七年羊,山变秃了,俺有责任。”

    ⑤于是,耿臣卖了一百多只羊,买树苗上山。耿臣媳妇怂恿根子阻止耿臣上山,而根子却说他也要上山,爹是山大王,他就是小山大王。

    ⑥耿臣的老母亲听说了,从十多里外的大儿子家赶来了。瞅见憨笑的儿子站在门前迎接她,眼角顿时有了泪。日子过成这样不容易,为啥非要上山受罪呢?这时,根子抱一捆山杏树苗跑进院子。耿臣媳妇埋怨:“呼吉格尔山上人都难活,这小树苗还没有你结实呢!”

    ⑦根子却说:“我叫根子,杏树苗也有根,只要有根,在哪都能活。”

    ⑧就这样,耿臣在呼吉格尔山上搭了一间牛顶架窝棚,里面盘了火炕,摆上小桌椅,好歹算个落脚处。每天天不亮,他就起来挖坑种树,夜幕降临才收工休息,饿了吃点干粮,一想到山上将长满绿树,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

    ⑨夜幕下,耿臣弯腰挖坑。月光照在他精瘦的脊背上,照着一排排深色的树坑,也照在媳妇泛泪的眼睛上。与丈夫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出来,耿臣固执,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当初,她也正是喜欢丈夫这一点。

    ⑩十多年后,呼吉格尔山长了草,各种树木也更显挺拔。相互辉映的绿色是那么难得,那么夺目,像一块蛋糕,馋得人想上去咬一口。这也招来了羊群牛群。根子发现有人来山上放羊。骂,不行。打架,更不是办法。耿臣几乎一宿没睡。他要想个彻底解决的办法,第二天一早就下山了。

    ⑪原来,耿臣去找了蒙古族朋友巴图,想借几条狗看护草场。巴图爽快地答应了,让女儿娜仁送狗上山并帮助驯狗护山。

    ⑫山上有了狗,放羊的不敢来了。于是他们开始报复,把耿臣家的水井用大石头堵死了……耿臣的母亲一着急,病了。临终前,她留下了一个小布包,包里有她半辈子积攒的钱,说要给孙子说媳妇用。弥留之际,老人说:“儿啊,你可坚持到底呀!”

    ⑬因为一系列的变故,根子原来订下的婚事也吹了。

    ⑭“咱不能在山上呆了,下山吧。”媳妇哭着求耿臣。耿臣心情复杂,斗争激烈。“上山这么多年,我已离不开呼吉格尔山了。”根子忽地站了起来,抓住妈妈的手,安慰道:“妈,我一定给您娶上儿媳妇,娶一个像奶奶、妈一样爱山上一草一木的媳妇。”

    ⑮耿臣的媳妇含着眼泪笑了。根子张开双臂,对着天空大喊:“我是根子,是呼吉格尔山旱不死的草根子。”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根子的喊声在天空中回荡。

    ⑯根子和娜仁在农校参加畜牧培训班时再次相遇。爱情就像对接的电线,一旦心通了,就不再分开。根子和娜仁结婚了。

    ⑰转年,耿臣拉树苗时,汽车翻了。再次清醒时,耿臣发现自己躺在担架上,被众人抬着往山下走。他太累了,眼皮沉重,真想美美睡上一觉。耿臣拉着儿子说:“根子呀,爹是怕不行了,你和你媳妇可不能把治沙的事儿半道撂下。”

    ⑱“爹!”根子含着眼泪,大喊。

    ⑲村长说:“老耿,放心,咱村开始全面推行治沙造林股份制,鼓励全村人上山治理生态,现在,咱蒙汉乡亲都支持!”

    ⑳担架被抬起来,向山下走,后面的人紧跟着。乡亲们不断地从家里、田间地头涌来。

    ㉑山路崎岖,鸟鸣阵阵。苍莽辽阔的呼吉格尔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迎风挺立。耿臣长舒了一口气,露出轻松而幸福的微笑。

    (选自《内蒙古日报》,王樵夫作品,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情节补充完整。

      黄沙肆虐,决定治沙→①→治沙遇挫,守护草场→②

    2. (2) 请结合选文,品读下面语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相互辉映的绿色是那么难得,那么夺目,像一块蛋糕,馋得人想上去咬一口。(请写出与句中画横线部分相照应的情节。)

      ⑵耿臣长舒了一口气,露出轻松而幸福的微笑。(请揣摩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 (3) 请分析第①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4. (4) 请从“像石榴籽一样”和“像蒙古马一样”中选择一个作本文的题目,并结合阅读资料卡和选文内容简述理由。

三、作文。
  • 9. 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炼就意志与品质。历练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杜小康经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过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亲爱的你,经受过哪些历练,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

    请以“历练”为题完成下面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