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

更新时间:2024-01-28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泥浆 B . 液氯 C . 盐酸 D . 软锰矿
  • 2.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或名称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 . 漂粉精——Ca(ClO)2 B . 苏打——NaHCO3 C . 胆矾——CuSO4 D . 铁红——Fe3O4
  • 3. 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
    A . 三角架 B . 溶量瓶 C . 坩埚钳 D . 蒸发皿
  •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 HCl 的摩尔质量等于 1mol HCl 分子的质量 C . 影响 1mol 气态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其所含微粒之间的距离 D .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才约为 22.4L
  • 5. 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 稀硫酸 B . 石墨 C . 熔融 KOH D . 蔗糖溶液
  • 6.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金属钠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 . 每次做完焰色试验的铂丝需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 C . 若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 3%~5%的 NaOH 溶液冲洗,再用水冲洗 D . 加热 NaHCO3或 Na2CO3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上倾斜
  • 7. 关于氢氧化铁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e(OH)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衍射 B . 制备 Fe(OH)3胶体时需要加热至煮沸,且加热时间越长越好 C . Fe(OH)3胶体是固溶胶,其分散质粒子直径为 1-100nm D . Fe(OH)3胶体具有净水功能
  • 8. 钛被誉为“21 世纪金属”,工业冶炼钛的第一步反应为 ,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TiO2是氧化剂 B .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C . Cl2发生氧化反应 D . 每转移 2 mol 电子将有 1 mol Cl2被还原
  • 9. 下图是一种具有磁性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可利用磁性引导该药物到达人体内的病变部位,该技术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分散于水中可得胶体 B . 外壳中的葡萄糖等这类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 . 该“纳米药物分子车”属于混合物 D . 该“纳米药物分子车”中的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
  • 10. 铊(Tl)盐被列为 A 级危险品。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 , 下列离子氧化性比较顺序正确的是(  )
    A . Tl3+>Fe3+>Ag+ B . Fe3+>Ag+>Tl3+ C . Tl+>Ag+>Fe2+ D . Tl3+>Ag+>Fe2+
  • 11. 对下列未知盐的稀溶液所含离子的检验中,操作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 加 BaCl2溶液无现象,再加 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有 Cl- B . 先加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有 SO42- C . 加入 NaOH 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有 NH4+ D . 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观察到黄色火焰,该样品中一定含有 Na+
  • 12. 油条的做法是将矾、碱、盐按比例加入温水中,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面团;放置,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放置过程发生反应: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油条配方中的“矾、碱、盐”主要成分均为盐 B . 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C . 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电解质 D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3. 在 2L KCl、AlCl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 , 计算分析判断,则 c(NO3-)为( )
    A . 0.6mol·L-1 B . 1.0mol·L-1 C . 1.2mol·L-1 D . 2.2mol·L-1
  • 14. 下列离子能在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 含有大量 Fe3+的溶液中:Al3+、SCN、Br、Na+ B .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K+、HCO3-、NO3- C . 可与铁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Na+、SO42-、Cl-、ClO- D . 在强酸性透明溶液中:Cu2+、SO42-、NO3-、K+
  • 15.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有较强的还原性,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维生素 C 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 . 节日燃放的烟花所呈现的艳丽色彩,是利用了钠、铜、铁等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C .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与盐酸反应,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在饮用水中加适量碳酸钠 D . 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可以使用 Cl2、O2的同素异形体 ClO2、O3做为新的自来水消毒剂
  • 16. 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装置甲测新制氯水的 pH 值 B . 用装置乙检验草木灰中含有 K+ C . 用装置丙检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 D . 用装置丁蒸干硫酸铜溶液制得 CuSO4·5H2O
  • 17.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 SO2气体和 O2气体,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A . 分子数之比为 1:2 B . 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C . 氧原子数之比为 1:1 D . 质子数之比为 2:1
  • 18. 把 V L 含有 MgSO4和 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 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 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钾的浓度为(  )
    A . (b-a)/V mol·L-1 B . (2b-a)/V mol·L-1 C . 2(b-a)/V mol·L-1 D . (2b-a)/2V mol·L-1
  • 19.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Na投入水中会熔成光亮的小球

    Na与水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B

    取某固体试样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

    该固体中一定不存在Fe3+

    C

    向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该实验得到了Fe(OH)3沉淀

    D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CO2 , 再通入NH3

    有白色沉淀产生NaHCO3

    A . A B . B C . C D . D
  • 2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在硫酸氢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至中性: B . 向碳酸钠浓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 C . 往 FeCl2溶液中滴入氯水: D .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 21.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22g CO2含原子总数为 1.5NA B . 标况下11.2L H2O 中含有的分子数大于 0.5NA C . 1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 4NA D . 1mol Na 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 Na2O 和 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 NA个电子
  • 22. 现有 Fe、Fe2O3混合物共 0.1 mol,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 0.01 mol H2 , 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为(  )
    A . 0.05 mol B . 0.055 mol C . 0.07 mol D . 0.08 mol
  • 23. 某大型企业利用含 FeCl2、CuCl2的废液净化含有 H2S 的工业废气的工艺如图所示,既避免了空气污染又回收了硫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步骤①中 Cu2+是还原剂 B . 总反应为  C . 氧化性:O2 > Cu2+ > Fe3+ D . 步骤③中每生成 32g S 消耗 1mol Fe3+
  • 24. 在大试管内将足量 NaHCO3加热到 200℃,将产生的混合气体通入到盛 3.74g Na2O 和 Na2O2的密闭容器中,待 Na2O 和 Na2O2全部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 448mL O2 , 再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的固体全部溶于水配成 200mL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配成的 200mL 溶液中 c(Na+) = 0.5 mol·L-1 B . 反应过程中总共转移 0.08mol 电子 C . 在 Na2O2与 H2O 的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 D . Na2O 和 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
  • 25. 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 Na+、Cu2+、Mg2+、K+、H+、Cl-、SO42-、CO32-中的若干种,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依次进行下列实验: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继续往(1)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原样品,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到黄色火焰。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K+ B . 肯定含有 CO32-、Cl- 、Na+ C . 肯定不含有 K+、SO42-、Cu2+、H+ D . 肯定含有 Na+、K+、CO3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六小题、共 50 分)
  • 26. 按要求回答问题:
    1. (1) 小苏打的化学式
    2. (2) 氢化钠中氢的化合价,NaHSO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3. (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如图所示物质转化关系为高铁酸钠的一种制备方法及有关性质实验(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已知 A、F 为非金属单质气体,B为常见金属单质,E 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F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0.090g·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 D 的名称,Na2FeO4中 Fe 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反应③,F 在 A 中点燃的反应现象为
    3. (3)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8. “84 消毒液”能有效杀灭甲型 H1N1 等病毒,某同学购买了一瓶“威露士”牌“84 消毒液”,并查阅相关资料和消毒液包装说明得到如下信息:“84 消毒液: 1000mL、含 25%NaClO、密度 1.20g·cm-3 , 稀释 100 倍(体积比)后使用。
    1. (1) 该“84 消毒液”中 Na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mol·L-1
    2. (2) 该同学参阅该“84 消毒液”的配方,欲用 NaClO 固体配制 450mL 上述规格的“84 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需要称量 NaClO 固体的质量为 134.1g B . 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存在一处错误 C . 利用久置的商品 NaClO 来配制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D . 容量瓶在闲置不用时,应在瓶塞及瓶口处垫一纸条,以防粘结
    3. (3) “84 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 (密度为 1.8g·cm-3)的浓硫酸配制 100mL 物质的量浓度为 0.8mol·L-1的稀硫酸。

      ①为配制上述稀硫酸,除了容量瓶、烧杯、玻璃棒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可能导致配制的硫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填序号)。

      A.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C.浓硫酸在烧杯中加水稀释后,未冷却就向容量瓶中转移

      D.把洗涤量筒所产生的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 29. 化合物甲仅含两种元素。A 为空气中的一种主要成分,B 为黄绿色气体,气体 D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回答:

    1. (1) 化合物甲所含元素的名称为,甲的化学式为
    2. (2) 写出 E 转化为 F 的离子方程式
    3. (3) 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 FeCl3能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印染工业。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制备氯化铁并对产物做如下探究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省略)。

    A.B.C.D.E.

    已知:三氯化铁易升华,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

    1. (1) A 中装浓 HCl 的仪器名称,D 中装碱石灰的仪器名称
    2. (2) 实验中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f。
    4. (4) 实验结束时,先移走( )(选“A”或“B”)处的酒精灯。
    5. (5) 碱石灰的作用是 
    6. (6) 实验结束并冷却后,将收集器中的固体物质转移至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实验: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淡红色溶液中加入过量 H2O2后,溶液颜色变深的原因有:

      a: ;b:

  • 31. 加热 29.6g Na2CO3和 NaHCO3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产生 CO2 (标准状况下) 1.12L (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
    1. (1) CO2的物质的量为
    2. (2) 原混合物中 Na2CO3和 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3) 剩余固体恰好与 2.50 mol·L-1稀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mL。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