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6课 中...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这一统计图能够说明( )。

    A . 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 .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 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得以确立
  • 2. 1949年成立的首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党外人士3人;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在政务院所辖的34个部、会、院、署、行中,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14人。这说明新政府( )。
    A . 使人民当家作主 B . 得到民众广泛拥护 C . 是民主联合政府 D .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 3. 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是因为( )。
    A . 土地改革有力地支持了人民解放战争 B . 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C . 土地改革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D . 土地改革是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关键
  • 4. 截止到1952年底,全国共有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分得耕畜297万头,农具3954万件,当年的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这主要是由于( )
    A . 全国财政状况基本好转 B . 土地改革在全国基本完成 C . 抗美援朝取得完全胜利 D . 三大改造正在顺利进行
  • 5. 1949年10月到12月间,中国先后同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到建国一周年时,包括印度、瑞典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总计已有19国。这表明新中国( )
    A . 坚守“一边倒”的方针 B . 基本消除帝国主义敌视 C . 努力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D . 积极维护世界大国形象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一些民主人士认为不应选择对苏联“一边倒”,因为这样对于美国来说“太刺激了”。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对付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们……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因为他们是反动派。”毛泽东意在( )
    A . 强调对帝国主义进行坚决斗争 B . 反对民主人士的外交策略 C . 论证“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 D . 说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7. 解放前中国人的日常用品名称之前往往冠以“洋”字,比如洋蜡、洋车、洋油、洋钉等,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们逐渐被蜡烛、自行车、煤油、钉子等代替。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 )
    A . 人民的爱国思想得到强化 B . 把服务民生作为首要任务 C . 工业化建设取得很大进步 D . 产品较外来商品质量更优
  • 8. 下表所示为“一五”计划基本建设的投资分配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部门

    资金(亿元)

    比重(%)

    工业

    248.5

    58.2

    农业、水利、林业

    32.6

    7.6

    贸易、银行、物资储备

    12.8

    3

    文化、教育、卫生

    30.8

    7.2

    城市公用事业

    16

    3.7

    其他

    4.6

    1.1

    A . 政府投资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 . 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蓬勃开展 D . 国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经济体系
  • 9. 新中国成立时期,一位参加典礼的亲历者这样回忆:从下午3点一直待到晚上10点,虽然几乎长达一整天,却并无丝毫倦意,整整7小时都是在极端兴奋中度过的。……只能自己脑子里不断重复“今天的感情绝不是用文字所能表达的”这样一句话。结合所学,“感情绝不是用文字所能表达”很可能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③为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④三座大山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

    A . B . ①②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中讲道:“凡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均应共同遵守。”这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A .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B . 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C .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1. 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自4月1日起,用人民币按1:9.5的比价,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10月1日,决定在新疆发行有维吾尔文的人民币并准在全国流通,同时停止使用并限期收回新疆省银行发行的银圆券。中央人民政府的举措旨在( )。
    A . 统一财经与巩固政权 B . 统一货币与抢占市场 C . 活跃市场与改善民生 D . 发展金融与提振经济
  • 12. 朝鲜战争结束时,“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战时曾任美国国防部部长的马歇尔也叹息说:“神话已经破灭,美国原来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材料可用于说明抗美援朝的胜利( )。
    A . 使新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B . 有利于新中国经济建设 C . 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D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
  • 13.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与美国接触的过程中,毛泽东不放弃对美国侵略政策的批评,但又不因为这种批评就不与美国改善关系,仍然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中美两国的国家关系。这体现了( )
    A . 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B . 毛泽东在外交上具有坚定性和灵活性 C . 中国的外交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D . 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香港问题上,中央政府一方面宣布香港属于中国,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不断重申不改变香港现状并利用香港作为对外贸易的桥梁。这一做法主要是因为(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 西方对华采取孤立和封锁 C . 中苏关系恶化威胁国家安全 D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15. 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 .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B . 农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C . 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
  • 16. 陈云在编制“一五”计划草案时指出:“我国因为经济落后,要在短时期内赶上去,因此,计划中的平衡是一种紧张的平衡。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样样宽裕的平衡是不会有的,齐头并进是进不快的。”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编制( )
    A . 以综合平衡为基本原则 B . 以计划体制推动经济建设 C . 以英美国家的经济水平为参考 D . 以重工业的发展为先行
二、非选择题
  • 17. (2023高一下·鹤岗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沈约《宋书》

    材料二:1957年10月 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中国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 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南朝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因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科一:由于中国历史上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往来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新中国仍然尽量利用历史关系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国内经济的恢复。“内外交流”是新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中国对西方的大门并没有关闭,中国不题意在立足未稳的时候,在国际上树敌。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小丛书: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二:后来的报越抗法和抗美授朝政策尽管都包含着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但也成为一些周边亚洲国家对新中国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1951年朝鲜战争局部化的趋势出现后,中国领导人在2月间认为,经济建设成为中国的“中心任务”,经过22个月的准备,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在此形势下,过于突出意识形态的外交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摘编自牛军《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历史含义》

    1. (1) 根据材料一,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内外交流”基本经济政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年后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和具体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