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1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先秦著作《尚书》中载:“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据此可知,先秦时期的思想( )
    A . 注重探究自然界规律 B . 已具有朴素的辩证观念 C . 蕴含一定的人本精神 D . 积极为集权政治服务
  • 2. 西周刑法中有“同罪异罚”的原则;唐律有“八议”制度的规定,即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人物违法犯罪,司法机关不得按正常程序审判。古代刑法的这些规定( )
    A . 体现封建等级特权思想 B . 反映了人治色彩的浓厚 C . 促进了宗法观念的完善 D . 简明宽平缓和社会矛盾
  • 3. (2022高二上·杭州期末) 《汉书·元帝纪》记载,“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朱元璋制《大诰》中称,“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明代学者颜钧也提到,“《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以上言论共同反映了( )
    A . 律令儒家化的发展趋势 B . 国家治理手段的多样 C . 儒家主流思想受到动摇 D . 法律与儒家地位等同
  • 4. 477年和491年,孝文帝主持对北魏初以来的法律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改,简约律条,宽禁减刑。为了避免百姓“轻陷刑网”,他敕令天下,“勿使有留狱久囚”;还下诏限制拷掠,案件处理要“宜速决了,无令薄罪久留狱犴”。孝文帝的上述举措( )
    A . 表明了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B . 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法律原则 C . 体现了灵活务实的民族政策 D . 表明了礼、法开始走向结合
  • 5. (2023高二下·肇州月考) 唐宋时期对奴婢、牲畜等“活口”交易有严格规定。《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该法律规定(   )
    A . 维护了买方的合法权益 B . 有利于市场交易的规范有序 C . 推动了坊市制度的瓦解 D . 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 6. 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从家庭教育着手,着重阐发了儒家的家庭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要求父母应以“礼为教本”对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以“务本之道”教育孩子博学技能。材料表明,《颜氏家训》的出现( )
    A . 冲击了当时政府主导的教育 B . 与封建社会的法治发生冲突 C . 适应了私学开始兴起的需要 D . 有利于规范人的立身处世行为
  • 7. 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其中强调子辈必须绝对服从父母,不蓄私财,晨昏亲省,出入必告,族众在家族内部必须恭谦守礼。中古时期的基督教会宣扬的“十诫”中涉及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等内容。据此可知( )
    A . 东西方都注重社会的伦理教化 B . 《家礼》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和谐 C . 通过宗教伦理来强化控制民众 D . “十戒”内容继承了中国儒家伦理
  • 8. 明朝初年,贵溪(今江西鹰潭)儒士夏伯启因自断手指拒绝出仕而被押至京师,明太祖亲自审问,责以“人之生,父母但能生其身体而已,其保命在君……今去指不为朕用,是异其教而非朕所化之民”,遂将其押回原籍枭首,家产籍没。明太祖此举意在( )
    A . 反对文人背离儒家的精神 B . 塑造君主的专制权威 C . 打压文人以加强中央集权 D . 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
  • 9. “如果我们过于纠缠大陆法系诸国与英美法系诸国之间的种种差异,我们将无法将西方法律作为一个整体与非西方国家法律加以区分。假如我们求之于对西方各法律制度均产生广泛影响的文化因素,例如基督教、政治民主制以及经济上的资本主义等,便发现这种影响并非在所有这些国家中都达到了同样的程度。各种形式的西方法律均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是( )
    A . 西方法律受到罗马法的实质性影响 B . 两大法系对世界法律影响深远 C . 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D . 政治民主制是西方法律的前提
  • 10. 《法国民法典》诞生后,法国人坦言罗马法对其影响巨大:“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从本质上看《法国民法典》与罗马法的相同点在于( )
    A . 都适用于存在商品经济关系的社会 B . 《法国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C . 都被作为反封建斗争的武器 D . 两者同属大陆法系
  • 11. “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 )
    A . 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 B . 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 . 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D . 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 12. 发生在美国的辛普森案件经过一年多的审理,检方自始至终缺少案发现场的证明人,也未能找到凶器,而且其所列的作案时间表不能服众,血液证据也出现问题。最终,陪审团在分析了113位证人的1 105份证词后,由法庭作出了裁决——辛普森无罪。该案件反映了西方法律制度( )
    A . 代表资产阶级的意志 B . 司法独立原则 C . 陪审团按律量刑判决 D . 程序公正原则
  • 13. 下图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法( )

    o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

    o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纵使子孙担任了国家高级公职的亦同。

    o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o现行窃盗被捕……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

    A . 严格维护公民私有财产 B . 寻求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C . 没有脱离原始的野蛮性 D . 着力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14. 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说明( )
    A .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B . 计划经济体制助推法制建设 C . 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 D . 民法典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
  • 15. 下表所示是我国宪法修订内容(节选),据此可知( )

    年份

    内容

    1988年

    (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稳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的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999年

    (修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 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 . 法治建设保障了社会稳定发展 D . 法治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16. 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1986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则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一转变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A . 注重公民的基本权利 B . 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C .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D . 促进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代形成了以维护宗法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典章制度,并使全部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都纳入礼的范畴。在司法实践中,刑罚与礼互不相属。法官参照前辈先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法律实践以刑统罪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礼治秩序宣告瓦解,国家制定的成文法开始居于法律规范体系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各种社会行为“皆有法式”“事皆决于法”,礼被排斥在法之外。

    汉儒以引经注律、经义决狱的方式,“将礼的精神和内容窜入法家所拟定的法律里”,开启了中国法律儒家化的进程。这个过程经过魏晋南北朝至唐律“一准乎礼”而告完成。此后,经宋迄明清,中国法律就基本定型于“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的正统体制,使以礼为核心的儒家道德规范实现了法典化,同时也使以刑为核心的法实现了道德化。

    ——摘编自谢作《中国古代礼法关系的演进》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法文化中公正、法治、自由、平等法治思想输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礼法制度……清末预备立宪期间,法律进程正式开启经由沈家本、伍廷芳、俞廉三等人的不懈努力,1911年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采用了来自权利能力、债权、所有权等民法概念,引进了契约自由、过失责任等民法原则。同年颁布的《大清新刑律》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刑法的总则与分则两编的体例,并仿照西方刑事法制建立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缓刑、假释及主刑和从刑相协调的刑种体制等刑法制度。中国近代法律体系和制度最终建立起来。

    ——摘编自张晋藩《综论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礼法关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法制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 18. 中国法律体系是以“刑”为开端,逐步形成诸法并立局面;西方法律体系以习惯法为开端,公法与私法相互渗透,形成西方法律体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多地,形成了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法律体系的特征。
  • 19. 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代人的夙愿。1979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立法机关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思路,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

    1999年和2004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及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

  • 20. 中国古代的“亲亲相隐”是指亲属之间相互隐瞒,包庇犯罪,而官府对这种隐瞒、包庇的做法不予惩罚或减轻惩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发展情况

    春秋战国

    亲亲相隐,语由《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便成为亲亲相隐的基石。法家对此反对,如商鞅变法规定:“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汉朝

    汉武帝时期,衡山王刘赐谋反,又欲废太子爽,太子爽上书告发其父。后衡山王因事败自杀,而太子爽告父不孝,弃市。武帝一朝,不但提倡“父子相隐”,而且在父子关系上做了一定延伸,将养父子列为容隐之列。

    汉宣帝地节四年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由此,“亲亲得相首匿”便成为定罪量刑的一项基本原则确立下来

    唐朝

    《唐律疏议·名例》规定:“诸同居(居住在一起的亲属),若大功(大功、小功皆为旧时丧服名,按血缘亲疏程度进行划分)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其事及擿语(密告)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据郭程《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的法律材料与秦汉“亲亲相隐”制度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亲亲相隐”的发展作出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