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12-31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品仁者内涵(21分)
  • 1. “【甲】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 , 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的回信中如此说到。【乙】正如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所说:“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在这件事上头,一点不能亵 , 不能旁wù( )”。这就是仁者的本色。
    1. (1) 给文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A dú B dòu )

    2. (2) 根据上下文,填写正确的汉字。

      旁wù 

    3. (3) 【甲】处画线句属于下列复句类型的是( )。
      A . 条件复句 B . 递进复句 C . 转折复句 D . 并列复句
    4. (4) 【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改为

  • 2. 仁者,难忘故土,“,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仁者,忧国忧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仁者,乐以忘忧,如“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仁者,直道而行,义无反顾 ,“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仁者,昂扬乐观,胸怀大志“”(李白《行路难(其一)》);仁者,更愿把美好的祝愿赠与他人,“ ,”(苏轼《水调歌头》)。
  • 3. 请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1) 予作文以记之  
    2. (2) 异二者之为 
    3. (3) 伛偻提携  
    4. (4) 得更有此人
二、精读·学仁者品质(53分)
  • 4. 名著阅读

    北方(节选)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1. (1) 以上选段选自《》,作者蒋正涵,他的成名作是《》。
    2. (2) 根据作者创作诗歌的先后顺序,下面三首诗歌应排序为为、(填写字母)。

        

       A.《刈草的孩子》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C.《鱼化石》

    3. (3) 诗歌选段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说说诗人在其中寄予的情感。
  • 5.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木匠老莫

    ①我家建房子,砖木结构,要请一个木匠。恰好,我爹在李村遇到木匠老莫。我爹一说,老莫一口答应了。

    ②第二天一早,我们还没起床,老莫就来了。我爹开门一看,老莫背着工具箱站在门口,惊讶不已:“咋这么早?”

    ③老莫看看天色:“不早了吧。”

    ④院子里堆满木材,老莫打开工具箱,拿出锯、刨、锉刀、凿子、墨斗、卡尺等工具开始干活,一时间,锯末飞溅,刨花纷飞。老莫截好了一大堆木料,刨好了几条窗格,我娘才做好早餐,喊老莫过来吃。这时,建房子的工人才陆陆续续来到我们家。

    ⑤房子建好后,家里只剩下老莫一个人干木工活。中午,我爹不在家。我娘在地里锄草,活多,忘了回家,猛一抬头,日头偏西了,赶紧扯了几把青菜,在半路上遇到卖猪肉的老黑头,割了一斤肉。

    ⑥我娘回到家,老莫正在大汗淋漓地劈木头,飞溅的木屑噼噼啪啪,他浑身上下像在水里捞出来一样。村庄静悄悄的,只有风声伴着老莫的拉锯声、推刨子声。院子里,锯好的木料堆积如山。

    ⑦我娘做好午饭,老莫坐下来,一看饭菜,埋怨我娘:“咋整得这么复杂?有粥有饭吃就行;肉呢,不要了。”我娘说:“这怎么行?”老莫说:“咋不行?”我娘说:“怎么也要有肉有酒。”

    ⑧那时,是上世纪70年代末,家家户户还不富裕,朝粥晚饭,肚子里没多少油水,饿啊!

    ⑨老莫瞅瞅四周,墙角有一堆红薯芋头。老莫说:“中午我就吃红薯芋头,我自己煲,你该干啥干啥。”

    ⑩这苦了老莫了。我娘摇摇头,说什么也不答应。

    ⑪老莫的犟脾气上来了:“你不答应,我就不干了!”

    ⑫话说到这份上,我娘只好应允了。那段时间我娘忙,想等忙过这段时间再说。谁知,我娘一忙,就忙了一个多月。收完水稻,收完花生,犁了,播下返秋稻,村里又抽调劳力去修水库,我娘被抽中。等我娘忙完了,老莫的木工活也就完成了,他吃了一个多月的红薯芋头,墙角那一大堆红薯芋头差不多吃光了。

    ⑬那时,每天中午,老莫煲红薯芋头吃。吃完,抽根烟,歇一下,又开始干活。老莫的工钱按日结算。我也跟着老莫吃红薯芋头,吃了一段时间,打嗝都涌出红薯芋头味,味蕾寡淡,反胃,冒酸水,一闻到红薯芋头味就想吐,也不知道老莫怎么吃得了!后来我娘跟我爹说到这事,眼窝里一阵潮湿,感叹:“老实人啊!”

    ⑭工钱结算完毕,家里没钱,欠着。后来我爷爷病重,我读大学,老莫的工钱就一直拖欠着,直到我毕业,当了老师,领了工资,才给了他。从我家起,此后,老莫一直在附近的三村六屯做木工。他不缺活,大家争着请他。一家接一家,赶趟儿似的,一直没有停歇过。

    ⑮老莫做出来的门窗家具,纯手工打的卯,严丝合缝,那一斧一凿,一锯一刨,一锤一线,无不浸着老莫的汗水和心血。大家都说,老莫是个实在人,干活用心,勤恳吃苦,不偷懒。

    ⑯可当初李村的人不是这样说的。

    ⑰我爹到李村给猪崽打疫苗。李村的人说,你干吗请老莫?他又懒又精,奸猾得很。

    ⑱那是以前的事,那时老莫年轻,讲究吃,奸懒,怠工,一天干不多少活,老莫名声不好,李村的人不请他,附近的村庄也没人请他。老莫家境困难,等着活干,可就是没人请他。老莫常在家,抚摸着那套工具,神情落寞,郁郁寡欢。我爹想起来了,他叫老莫到我家做木工时,老莫愣怔了好一阵,眼睛湿润,感激不尽。

    ⑲那天晚上,老莫拿出生锈的工具,磨了大半夜,一件一件地磨,嚯嚯嚯,嚯嚯嚯。

    ⑳第二天一早,老莫背着工具到我家来。因为我爹,老莫的手艺终于重见天日。后来,他成了我们县里最好的木匠,手艺精湛,远近驰名。重修三江风雨桥的时候,上级指定,老莫总负责。也因此,老莫和我爹成了莫逆之交,亲如手足。

    1. (1) 作者在叙述时用了插叙的手法,请根据时间顺序,重新梳理故事脉络,补全情节。

       ↓

      老莫一口答应“我”爹来家里做木工活

      老莫手艺精湛,广受称赞,大家争着请他。

    2. (2) 请赏析第⑮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那一斧一凿,一锯一刨,一锤一线,无不浸着老莫的汗水和心血。

    3. (3) 在阅读小说时应格外关注人物的语言描写,因为语言描写往往是人物心理、性格的直观体现。文中⑦—⑪段老莫和“我”娘之间的对话虽然看起来语气不甚友善,却别有一番情味。情分析两人话语,补全表格。

      仁者

      仁语

      仁心(揣摩人物心理)

      仁性(性格)

      老莫

      “咋整得这么复杂?有粥有饭吃就行;肉呢,不要了。”

      “咋不行?”

      “中午我就吃红薯芋头,我自己煲,你该干啥干啥。”

      “你不答应,我就不干了!”

      “我”娘

      “这怎么行?”

      “怎么也要有肉有酒。”

    4. (4) 文章最后一段说“老莫和我爹成了莫逆之交,亲如手足”,其用意何在?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6.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仁者爱人。非仁者,必有悖于世情。

    【材料一】

    ①“那个染着粉色头发的女孩走了……”近日,一则新闻刺痛了大家的心。据报道,女孩小郑曾在网上分享自己和亲人的合影,但随后有账号盗用照片捏造谣言,大量恶劣的人身攻击,最终将她推上了不归路。

    ②遗憾的是,小郑的悲剧并不是个例,种种事实警示着我们,整治网络暴力,清朗虚拟空间,已刻不容缓。

    ③有效遏制网络暴力,仅靠网友举报与平台处理是远远不够的,法律更应成为长期悬吊在网络施暴者头上的一柄剑。《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深入推行网络实名制,以法律条文掀掉网暴者匿名的外衣;《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严处借网暴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问责处罚失职失责的网站平台……

    ④青少年网民由于三观尚处于成型期,若接触到海量负面网络信息,容易沦为“集火”的对象,成为网暴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受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影响,也有可能转变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因此,在家庭与学校教育中,应更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告诉孩子们如果不幸遭遇网暴,要勇于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网暴受害者的心理疏导。

    ⑤惩治网络暴力需多方“出列”。家庭与学校应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从小在心中树立道德与法律的红线。全社会需形成合力,重视网络暴力行为对青少年造成的现实危害,勒紧网络暴力躁动的缰绳,让抵制网暴成为社会共识,让施暴者无所遁形,望不再有人沦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摘编自“共青团中央”公众号)

    【材料二】

    ①说到暴力,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传统暴力,但有了网络之后,不需要动手打人,敲敲键盘,就能够施暴。

    ②首先,传统暴力心理成本很高,要动手,而且要直面惨烈的后果;网暴则不同,在施暴人这里发一条评论,就能够完成伤害,过程中,他根本看不到被害人,也看不到严重的后果,所以他的心理成本很低。其次,传统暴力的实施是在一个场地里发生,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暴则可以一直延续及时更新,就算某一个施暴者休息了,其他施暴者也会接力施暴。第三,传统暴力里面受害者可以找一个避难所,比如回家躲起来;网暴则不同,数字媒体可以进入一切空间,回家也不会放过你。

    ③正是因为网暴的成本太低,很多人会不自觉的成为施暴者。还有一些人不认为自己对别人实施了暴力,还以为自己在主持正义。

    (摘编自《给孩子的国内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2023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就治理“网络黑粉”“网络医闹”“网络审判”等网络暴力提出三条意见,再度引起热议。这是他第三次在两会上提出网络暴力治理的相关建议。李东生建议,一是出台《反网络暴力法》,以具体化的法律条文指导司法实践;二是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建立快速举报通道;三是建立网络暴力黑名单机制与监察执法体系,将涉及网暴行为的个人或机构列入黑名单,对其采取限流、禁言、关闭账号等处理措施。

    (摘编自《凤凰周刊》)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交平台除了禁言、查封账号等举措,还应防患于未然,及时识别、处理问题,掐灭网络暴力的火苗。 B . 负面网络信息对于青少年网民的伤害更大,很容易形成不可逆的伤害。 C . 很多人之所以大肆在网络上施暴,是因为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D . 全国人大代表已多次提出要尽快出台反网络暴力的专门法。
    2. (2) 阅读材料一,请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3. (3) 网络暴力与传统暴力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4. (4) 惩治网络暴力,我们能做些什么?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提出建议。
  • 7. 为进一步了解张岱,探究其仁者品质,特搜集了以下资料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楼襟对莺泽湖,涳涳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

    湖多精舫,美人航之,载书画茶酒,与客期于烟雨楼。客至,则载之去,舣舟于烟波缥缈。态度幽闲茗炉相对意之所安经旬不返。舟中有所需,则逸出宣公桥、角里街,果蓏蔬鲜,法膳琼苏 , 咄嗟立办,旋即归航。柳湾桃坞,痴迷伫想,若遇仙缘,洒然言别,不落姓氏。

    (节选自张岱《烟雨楼》)

    【丙】

    自题小像

    [明]张岱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 之人耶有用没用?

    【注释】①舣:停船靠岸。②法膳:上好的饭食。琼苏:美酒名,此指美酒。③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做盖酱罐用,多为谦辞。

    1. (1)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态 度 幽 闲 茗 炉 相 对 意 之 所 安 经 旬 不 返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舟中有所需,则逸出宣公桥、角里街。

    3. (3) 【甲】文中的“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和【丙】文中对自我形象的刻画是否相同?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看法。
    4. (4) 【甲】文的张岱偶遇两人,主动“问其姓氏”;【乙】文的张岱痴想遇仙缘,却“洒然言别,不落姓氏”,这是为什么?
三、写作·叙仁者故事(46分)
  • 8. 学习了《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古文之后,同学们收获颇丰,感慨颇多。一位同学说:“范仲淹和欧阳修都是被贬之后,写出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可见逆境不仅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也可以创造奇迹。”另一位却不以为然,说道:“你没听说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吗?我觉得顺境更能培养我们乐观、积极的心态,也更能造就人才。”

    她们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顺境造就人才”或“逆境造就人才”为话题,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表达流畅,逻辑清楚,100字左右。

  • 9. 生活中,微小的善意像丝丝春风,驱散寒意;像缕缕阳光,温暖人心……请以《点点善意暖人心》为题,捕捉生活中两三个小善意,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

    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