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开州区德阳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3-12-09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 1. 生物课后,有几位同学关于“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话题争论不休,下面同学观点正确的是(  )
    A . 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 . 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由细胞构成 C . 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殖后代 D . 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 2. 要使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最大,应选用图中的物镜和目镜组合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3. (2023七上·江津期中) 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  )
    A . 目镜上 B . 物镜上 C . 载玻片上 D . 反光镜上
  • 4. (2022七上·乐昌期末) 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泡状结构,其边缘厚且黑,内部透明成圆形,这个结构可能是(   )
    A . 细胞 B . 气泡 C . 液泡 D . 水泡
  • 5. (2016七上·丰城期中)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 . ①→②→③→④ B . ⑤→③→②→④ C . ⑤→①→②→④ D . ⑤→④→②→③
  • 6. (2022七上·高州月考) 人的排汗、树木落叶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B .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 生物能呼吸
  • 7. (2021七上·密山期末) 下列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 . 草→昆虫→青蛙→蛇 B . 昆虫→蟾蜍→蛇 C . 草→兔→狼→细菌 D . 阳光→草→兔→狼
  • 8. 下列有关使用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目镜不变,物镜由4×换成40×,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少 B . 观察永久装片时,显微镜无需对光,可以直接观察 C . 当显微镜下看到的视野太暗时,可以调节粗准焦螺旋让视野变得明亮 D . 若目镜上有污点,应用纱布将其擦干净
  • 9. 以下列出了细胞中的几种物质,其中都是有机物的一组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核酸  ④糖类  ⑤脂质  ⑥蛋白质  ⑦氧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⑤⑥ C . ③④⑥⑦ D . ①③⑥⑦
  • 10.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最深的和最不易看清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 
    A . 细胞壁、细胞膜 B . 细胞核、细胞质 C . 细胞核、细胞膜 D . 液泡、细胞壁
  • 11. 小明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的大部分图像,他想将此细胞调到视野的正中央,以便更好地观察,小明移动装片的方向是(  )
    A . 左下方 B . 左上方 C . 右上方 D . 右下方
  • 12. 把绿叶蔬菜浸在冷水中一段时间,冷水不变色,放入沸水中几分钟,沸水很快变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破坏了细胞结构的(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质 C . 细胞膜 D . 细胞核
  • 13. 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的角色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ABC都对
  • 14.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 . 细胞质与细胞膜 B . DNA与蛋白质 C . 叶绿体与线粒体 D . 细胞核与染色体
  • 15. (2021九上·揭西期中) 将写有生物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正确操作看到的图像是 (   )
    A . B . C . D .
  • 16. 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B . 生态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 . 环境与生物是相互影响的 D . 麦田中的土壤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 17.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南橘北枳”反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 18. (2023七上·西安月考) 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是日本附近海域中的一条食物链,若将核污水排入海中则这条食物链中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 . 浮游植物 B . 浮游动物 C . D . 大鱼
  • 1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一座青山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B . “青山”中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 . “青山”中的植物总数量一般要多于动物总数量 D . “青山”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20.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 . 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们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C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包括全部的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二、/span&gt;<strong><span>、</span></strong><strong><span>非选择</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strong><span>(每空1分,共30分)</span></strong>
  • 21. 图A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B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A中缺少的成分是
    2. (2) 图A中的食物网是由条食物链组成的。
    3. (3) 若图B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4. (4) 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5. (5) 若图A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多”或“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 22. 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及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写字母)。
    2. (2) 图一中的D步骤所滴的“水”是指,其目的是:;若D字母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则所滴的“水”应为
    3. (3) 图二中,同学在观察时,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一个大的圆形且带黑边的物像②,这个物像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图一中实验步骤(填写字母)操作失误造成的。
    4. (4) 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然后用从对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 23.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蟑螂的行为,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蟑螂,观察蟑螂的行为,该小组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环境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提出问题:蟑螂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1. (1) 该实验的假设是:
    2. (2) 该实验是否设计了对照实验?(“是”或“否”),其理由是除了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 (3) 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该小组应该计算5次实验结果的后再得出结论。
    4. (4) 由以上实验结论可知,蟑螂一般多在(“白天”或“黑夜”)出来活动。
    5. (5) 在实验中,该小组用10只蟑螂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4. 观察光学显微镜,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的①是
    2. (2) 转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会(“变亮”或“变暗”)。
    3. (3) 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看
    4. (4) 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倍。
    5. (5) 为了看到更加清晰的物像,应略微转动
  • 25. 如图是成熟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 (1) 上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2. (2) 做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有:a.甲具有[],它能够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b.[⑥]细胞质中具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结构[③];c.植物细胞还具有[,吃西瓜时,我们会感到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该结构内含有溶解着糖分的细胞液。
    3. (3)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结构是[]
    4. (4) 图中没有表示出来,但却有着“动力车间”之称的结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