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

更新时间:2023-11-27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总共60分,每题3分)
  • 1.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一颗“超级地球”,其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颗“超级地球”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约22光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超级地球”最可能属于( )
      A . 银河系 B . 河外星系 C . 太阳系 D . 地月系
    2. (2) 此“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最可能是因为其( )

      ①有微生物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④有适宜的大气环境    ⑤有肥沃的土壤    ⑥天体表面平坦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④⑥ D . ②③⑤
  • 2. 当地时间2018年5月3日,位于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天空升起粉红色的烟尘,随后橙红色的熔岩流向附近的居民区。下左图示意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景观,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基拉韦厄火山喷出的熔岩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 )
      A . 地壳 B . 下地幔 C . 上地幔 D . 地核
    2. (2) 下图中,正确的是( )
      A . ①为岩石圈 B . ③为地壳 C . 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D . 古登堡面以下为地幔
  • 3.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2. (2) 根据图中化石推断,生物在这一阶段的演化过程是( )
      A .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 .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 4. 辐射逆温是因地面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空气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辐射逆温发生时的天气条件最可能是( )
      A . 阴雨 B . 晴朗 C . 大雪 D . 狂风
    2. (2) 考虑辐射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一天中最不适合户外运动的时段是( )
      A . 清晨 B . 中午 C . 午后 D . 傍晚
  • 5.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
      A . F1 B . F2 C . F3 D . F4
    2. (2) 图中( )
      A . 风向受四个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B . F2只能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 C . F3与F4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 为南半球风向
  • 6.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下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 . 递增→递减→递减 B .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C .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 . 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2. (2) 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大气成分及天气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 . 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 . 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 . 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3. (3) 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
      A . 迅速进行迫降 B . 不断降低飞行高度 C . 保持原有高度 D . 升至平流层
  • 7. 地球气温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成分、云覆盖、地表反照率等。近年来,人类活动也对地球气温的变化产生了影响。下图示意全球年平均气温距平(与平均值的差)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导致近年来地球气温变化的因素是( )
      A . 太阳辐射 B . 大气成分 C . 云覆盖 D . 地表反照率
    2. (2) 图示气温变化主要体现在地球大气层的( )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高层大气 D . 臭氧层
    3. (3) 下列措施有利于缓解地球气温上升的是( )
      A . 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 . 节约用水 C . 节约用纸 D . 农田施用有机肥
  • 8.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2. (2) 如在图中丙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 )
      A . 向南 B . 向北 C . 向东 D . 向西
  • 9.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
      A . 9时—17时 B . 18时—次日8时 C . 17时—次日9时 D . 11时—16时200
    2. (2) 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 . 100米 B . 200米 C . 400米 D . 500米
二、综合题(总分40分)
  • 10. 读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
    2. (2) 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其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3. (3) 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4. (4) 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 11. 能源消费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是能源利用的必然趋势。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质时期陆地上生长的茂密植被,是煤炭生成最主要的物质来源。堆积的原始植物遗体,由于地壳运动,被埋入地下,然后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就是煤炭。

    材料二、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兆焦/米2 . 年)。

    材料三、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站设计与建设需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

    1. (1) 太阳辐射能主要是(长波、短波)辐射,其相对于常规能源的主要优点是
    2. (2)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是因为
    3. (3) 新疆虽然纬度较高,但太阳能较丰富,其原因是
  • 1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某地高空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 (1) 图1中点A、B、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2. (2) 图1中,在垂直方向上,由于近地面A地空气(受热/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下沉)运动,而B地正好相反,至此在A、B两地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热力环流。形成风的直接动力是
    3. (3) 若图1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
    4. (4) 若图1中的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填白天或夜间)。
    5. (5) 结合图2及材料,若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单项选择题)。
      A . B . C . D .
    6. (6) 与图2“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___(单项选择题)。
      A . 热力环流 B . 温室效应 C . 热岛效应 D . 大气受热过程
    7. (7) 结合材料及图2,假如我国北方地区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