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

更新时间:2023-12-30 浏览次数: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20个小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化学与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用漂白液漂白衣物时滴加几滴白醋能增强其漂白效果 B . 实验室可用小苏打与盐酸反应制备 , 此反应放热有利于的逸出 C . 高炉炼铁时可通过增加塔高来降低体系中的百分含量 D . 硫酸工业使用作催化剂,能提高催化氧化的平衡转化率
  • 2. 研究等气体的无害化处理对治理大气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将以体积比置于某恒温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 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C .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 每生成消耗
  • 3.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越强。已知:

    。下列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一定温度下,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加水前导电能力为零的原因是冰醋酸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B . a、b、c三点对应溶液的 C . a、b、c三点对应溶液的电离程度: D . 加入少量固体,可使增大、减小
  • 5. 利用教材实验完成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探究。下列有关实验反应、操作现象及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反应

    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溶液红色变浅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溶液中加入少量浓溶液,溶液变为黄色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将盛有热溶液的试管置于冷水浴中,试管中溶液由蓝绿色变为黄绿色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将装有混合气体的针管活塞外拉,针管内气体颜色先变浅又逐渐变深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A . A B . B C . C D . D
  • 6.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与反应描述对应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 已知:。稀溶液与稀硫酸中和:

    B . 下,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C . 查表知葡萄糖固体颗粒的燃烧热为 , 则葡萄糖固体燃烧可表示为:

    D . 硫粉与铜粉混合高温下充分反应,放热

  • 7. 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已知气体溶于水放热,则 B . 相同条件下,的小 C . 相同条件下,的大 D . 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键放出能量,则该条件下
  • 8. 工业上,冶炼铁的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均不等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9. 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下的合成氨反应:

    下列关于工业合成氨条件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下该反应的 , 必须降低温度以保证合成氨顺利进行 B . 增压有利于合成氨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实际工业中反应压强越大越好 C . 通过液化分离的方式不断移除产品 , 有利于增大反应平衡常数,促进反应正向进行 D . 原料气进入合成塔之前,须经过干燥净化,以防止催化剂中毒
  • 10.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描述及其原理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原理分析

    A

    室温下将混合,未见有生成

    室温下

    B

    室温下电解水,可得到

    室温下

    C

    工业利用高温下反应制备金属钾

    室温下金属性

    D

    工业合成聚乙烯温度一般控制在以下

    乙烯的加聚反应 , 过度升温不利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甲烷单加氧酶(s-mmo)含有双核铁活性中心,是氧化生成的催化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每一步骤都存在铁元素和氧元素之间的电子转移 B . 步骤③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生成 C . 该催化循环过程中,s-mmo的双核铁活性中心先被氧化后被还原 D . 图中的总过程可表示为:
  • 12. 化学中常用表示水溶液的酸碱度,其定义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等质量的分别与均为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更少 B . 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水稀释至 , 盐酸加水体积更多 C . 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使其体积变为原来的10倍,所得溶液小于4 D . 的醋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盐酸溶液,醋酸的电离平衡不移动
  • 13. 由-羟基丁酸生成-丁内酯的反应如下:

    时,水溶液中-羟基丁酸的初始浓度为 , 随着反应的进行,测得-丁内酯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21

    50

    80

    100

    120

    160

    220

    0.024

    0.050

    0.071

    0.081

    0.090

    0.104

    0.116

    0.13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5080内,以-丁内酯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B .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 . 若将-羟基丁酸的初始浓度降低,体系中水含量增多,平衡逆向移动,-羟基丁酸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D . 将反应溶剂更换为非水溶剂并通过共沸回流的方式移除体系中的水分,有助于提高-丁内酯的平衡产率
  • 14. 电化学传感器是将环境中浓度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YSZ是固体电解质。当传感器在一定温度下工作时,在熔融和YSZ之间的界面会生成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迁移方向为界面电极 B . 电极上消耗的和电极上产生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 . 电极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D . 电池总反应为
  • 15. 浓度均为、体积均为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定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的碱性强于的碱性 B . 的电离程度:点大于 C .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相等 D . 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
  • 16. 羰基硫(COS)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化工原料气中有机硫的主要形式。COS催化水解的反应为: , 在相同恒温恒容容器、相同投料比、相同时间内,测得不同温度及不同催化剂下水解反应的转化率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浓度表示的该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 B . 线段上的点均是平衡点,点较转化率降低的原因是平衡移动 C . 任何温度下,的催化效果都比 D . 时,相较于 , 使用做催化剂,达平衡时的体积分数更大
  • 17. 在3个初始温度均为的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容器编号

    容器类型

    初始体积

    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

    平衡时

    恒温恒容

    2

    1

    0

    1.6

    绝热恒容

    2

    1

    0

    恒温恒压

    1

    0.5

    0

    A . B . C . 平衡时,以表示的正反应速率: D . 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 , 反应正向进行
  • 18. 两种酸式碳酸盐的分解反应如下。某温度平衡时总压强分别为

    反应1:

    反应2:

    该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放入固体,平衡后以上3种固体均大量存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2的平衡常数为 B . 通入少量 , 再次平衡后总压强增大 C . 平衡后总压强为 D . 缩小体积,再次平衡后总压强不变
  • 19. 如图所示,1,3-丁二烯与发生加成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1,3-丁二烯进攻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示于如图。恒温恒容体系中,1,3-丁二烯与反应一定时间,1,2-加成产物与1,4-加成产物的比例为70∶30;相同体系下,将温度升高至 , 令二者反应相同时间,1,2-加成产物与1,4-加成产物的比例为15∶8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相比, , 1,3-丁二烯的平衡转化率更小 B . 两种产物的比例“”主要由过渡态与过渡态的能量差决定 C . 若1,4-加成产物为目标产物,应适当升高温度并延长反应时间 D . 1,3-丁二烯与HBr加成反应的速率主要由第一步决定
  • 20. 向体积均为的两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发生反应: , 其中甲为绝热过程,乙为恒温过程,两反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B .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 . 点的平衡常数: D . 同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4个小题,共60分)
  • 21. 化学中,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是评估酸性强弱的重要依据。已知下列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 则T(选填“>”、“<”或“=”)。估算下,溶液的;该溶液中,的电离度(用百分数表示)。保持温度不变,将该溶液加水稀释至 , 下列物理量增大的是

      a. b. c. d.电离度

    2. (2) 根据以上数据,写出将少量气体通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3) 是一元酸,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利用上表中的数据,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列出原始计算式,不计算结果)。估算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选填“能”或“不能”)产生气体。
    4. (4) 的酸式电离与类似,在水中电离生成 , 试写出酸式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写出溶液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 以焙烧黄铁矿(杂质为石英等)产生的红渣为原料制备铵铁蓝颜料。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红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滤渣①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2. (2) 黄铁矿研细的目的是
    3. (3) “还原”工序中无S单质生成。该工序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工序①”为,母液循环使用。
    5. (5) “沉铁”工序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合价为,“氧化”工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 (6) 若用“还原”工序得到的滤液制备 , 所加试剂为(填化学式,不引入杂质)。
  • 23. 某研究小组为了更准确检测香菇中添加剂亚硫酸盐的含量,设计实验如下:

    ①三颈烧瓶中加入香菇样品和水;锥形瓶中加入水、淀粉溶液,并预加的碘标准溶液,搅拌。

    ②以流速通氮气,再加入过量磷酸,加热并保持微沸,同时利用仪器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碘标准溶液,至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此时,共消耗了碘标准溶液。

    ③将香菇样品换做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①(此时锥形瓶中预加的碘标准溶液改为蒸馏水)和②,消耗了碘标准溶液。

    ④用适量替代香菇样品,重复上述步骤,测得的平均回收率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图中仪器的名称为,作用是,三颈烧瓶适宜的规格为(填标号)。

      a. b. c.

    2. (2) 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入磷酸能够生成的原因
    3. (3)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实验步骤②中的“色”应为色。
    4. (4) 步骤②中(选填“能”或“不能”)用空气代替将三颈烧瓶中的气体鼓入锥形瓶以进行后续反应,原因是
    5. (5) 步骤②中若先加磷酸再通氮气,会使测定结果(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 (6) 该样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为(以计,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24. 纳米碗是一种奇特的碗状共轭体系。高温条件下,可以由分子经过连续5步氢抽提和闭环脱氢反应生成。

    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已知中碳氢键和碳碳键的键能分别为键能为。估算
    2. (2) 图示历程包含个基元反应,其中速率最慢的是第个,最大能垒为
    3. (3) 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标号)。

      a.室温常压下为气体 b.燃烧时有大量黑烟产生

      c.结构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难溶于水

    4. (4) 纳米碗中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的数目分别为
    5. (5) 时,假定体系内只有反应发生,反应过程中压强恒定为(即的初始压强),平衡转化率为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6. (6) 反应的为平衡常数)随温度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本实验条件下,为理想气体常数,为截距)。图中两条线几乎平行,试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7. (7) 下列措施既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又能增大生成的反应速率的是(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 d.延长反应时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