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梁平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

更新时间:2023-11-28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积累 语言运用
  • 1. 读拼音,写词语。

            hé ǎi                 tuí rán          wēi fēng lǐn lǐn

      

  • 2. 读一读,选一选,把正确的读音写在横线上。
    1. (1) 每到春节,妈妈总会在神佛前摆上许多好吃的供(gòng gōng)品,用来祭祀(sì shì)
    2. (2) 医生给伤者包扎(zhá zā zhā)好绷带,又给他扎(zhá zā zhā)了一针镇痛剂。
  • 3. 结合具体的语境,把成语补充完整。
    1. (1) 他表面上理,实际上心虚得很。
    2. (2) 所谓的成长就是让你踉踉跄跄的受伤,跌的坚强。
    3. (3) 在危急关头,老村长铁地下达命令:“党员到后面,让群众先撤离”。
  • 4. 按要求填空。

    “滥”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泛滥;②不切实际,浮泛;③过度,没有限制。下面句中的“滥”应取哪种解释?(填序号)

    1. (1)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用化学药品,使自然资源不能再生。
    2. (2) 这篇文章陈词调,根本不值得一看。
  • 5. 下列词语和戏曲唱腔最相关的一项是。( )
    A . 鞠躬尽瘁 B . 妙笔生花 C . 字正腔圆 D . 全神贯注
  • 6. 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提出设想别出心裁的裁剪 B . 填满缝隙用力地长 C . 摆开场子嘻嘻地叫 D . 加快速度慷慨地提供
  •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要尽快早日报答母亲对我的母爱。 B . 她打开相册,看着一张张老照片,想起许多从前的事情。 C . 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D . 老人、青年、妇女、小孩都喜欢看《万里归途》这部电影。
  • 8. 下列作品哪一项不是鲁迅写的。( )
    A . 《故乡》 B . 《少年闰土》 C . 《好的故事》 D . 《有的人》
  • 9. 按要求完成句子。
    1. (1) 去年暑假,我们整整休息了四十多天。(修改病句)
    2. (2)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句子)
    3. (3)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 10. 综合实践。
    1. (1) 爱国之志,古人常用诗文表达一诸葛亮明志表决:“鞠躬尽瘁,”,曹植豪迈直言:“捐躯赴国难,”。
    2. (2) 王叔叔是宇航员,李明准备向王叔叔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王叔叔笑着说:“你算是找对人了,正如《书戴嵩画牛》中说的,织当问婢”。
    3. (3) 有画面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来体会。如读到“,浪淘风簸自天涯时,想象到的画面;读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时,脑海里浮现出的美景。
二、阅读素养 理解赏析(30分)
  • 11. 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____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

    ____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一《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 (1)  按原文天空。
    2. (2) 下面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B .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 .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 (3)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实在景物的句子,用虚线画出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4. (4)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绮丽画面。请给这三幅画各拟一个名字:
    5. (5) 下面的诗句与贝多芬《月光曲》的意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 . 月落乌啼霜满天 B . 新月似钩涛声动 C . 海上明月共潮生 D . 唯见江心秋月白
  • 12. 课外阅读。

    走出黑暗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群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的中间地段时,突然车厢内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始料不及的人们一下子被搞蒙了。黑暗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人们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哭声、喊声、叹息声不绝于耳。

    ②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心事。

    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传递着。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来一瓶水,病人吃过药安静了下来。

    ④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一刹那间,光明消失了,人们又重新加入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个出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⑤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我们得救了!”人们喊着、笑着、拥抱着……这时才发现,原来领头人就是列车司机,他的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而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1. (1) 这篇文章按体裁分属于( )。
      A . 散文 B . 戏剧 C . 诗歌 D . 小说
    2. (2) “黑暗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采用了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一营造了氛围。
    3. (3)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这句话中,“恐怖的声音”指的是,“可贵的安静”指的是
    4. (4) 联系上下文,以下对“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一句将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以前人们没有认识到黑暗的恐怖,光明的重要性。 B . 将“憎恨黑暗”和“渴望光明”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人们走出黑暗的强烈愿望。 C . 今天以前人们不憎恨黑暗,不渴望光明。 D . 今天人们特别憎恨黑暗,渴望光明。
    5. (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6. (6) 下面是四位同学读短文后获得的启示,不属于文章表述内容的一项是( )。
      A . 减少灾难要勇于创新。 B . 面对灾难应团结一致。 C . 遇到灾难要保持一致。 D . 应对灾难要互相帮助。
    7. (7) 文章结尾才揭示领头走出黑暗的是列车司机,这样的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三、生活实践 习作表达 (30分)
  • 13. 我手我心。

    “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成长路上,有令你难忘的微笑吗?那些微笑包含着什么力量?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通过一件具体事例来写,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文从字顺,书写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450字。③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