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12-13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
  • 1. (2022四下·江夏期末) 临写下面一句话。做到书写规范、美观。

    ㅤㅤ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

  • 2. 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xìng fú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去创造。“双减”下,劳动教育的春风已经吹进了校园,永嘉有77所学校开展了劳动实践。同学们在田间学会 fēn biàn植物,亲手采摘 shū cài和瓜果,亲自做一顿měi cān……jiàn xíng劳动教育,bù jǐn让同学们变得 jiàn kāng和阳光,还让他们明白: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

  • 3. (2022四下·江夏期末) 下列带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效率 利率 率领 B . 折断 折本 折纸 C . 应和 附和 一唱一和
  • 4. (2022四下·江夏期末)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规距甜密欣喜若狂 B . 拂拭 气势 茹毛饮血 C . 遭秧迟钝 惊慌失措
  • 5. (2022四下·江夏期末) 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凿壁偷光——匡衡 手不释卷——李白 B . 程门立雪——杨时 囊萤夜读——车胤 C .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闻鸡起舞——祖逖
  • 6. (2022四下·江夏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在精准扶贫项目的帮扶下,贵州山区的乡亲开始种植茶苗,像____一样勤勤恳恳地发展茶叶产业,脱贫致富,把____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A . 老黄牛 山清水秀 B . 小蜜蜂 车水马龙 C . 铁公鸡 鸡犬相闻
  • 7. 下列加点部分表达的感情不同于其他两个句子的是( )
    A . 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 , 妈妈怎么也抓不住他。 B . 扁鼻子军官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 , 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C . 夜深了,周围黑了下来,小猫咪的两只眼睛像两颗宝石似的闪啊闪的。
  • 8.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这个句子把浮云和浮云的倒影分别比作红绸子和鸡冠花。 B . “它(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句中用狗来举例,向我们说明这种恐龙的外形特点。 C . 苏联作家米•依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等,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
  • 9. (2022四下·江夏期末) 小红准备做个书签,并在上面写一句格言。下列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竖写时,要自左向右书写。 B . 字距要均匀。上下字要对齐。 C . 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 10. 诗文、名言填空。
    1. (1) 在冰心的《繁星》(七一)里“月明的园中,”是她永不漫灭的回忆。
    2. (2)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勾勒了一幅乡村溪流美景图。
    3. (3) 面对挫折,勇士们不是退缩,而是勇敢面对:天行健,。因为他们知道:胜人者有力,
    4. (4) “,一日”告诉我们坚持阅读十分重要。
    5. (5) 看到辛勤的蜜蜂和像蜜蜂一样的人们,你会用诗句“,无限”来赞美他(它)们。
    6. (6) 课文中的人物令人钦佩:的小英雄雨来,的哈尔威船长,的黄继光,的巨人。
  • 11. 注意句子的画横线部分,选一种情境仿写句子。

    例:他勇敢地住窗框,两只脚有力的在车厢,攀上了窗口。

    蜂蜜采蜜 弟弟踢足球 妈妈炒菜

  • 12. (2022四下·江夏期末) 语言实践

    ㅤㅤ校运动会上,好友小亮在百米冲刺时扭伤了脚。你把小亮送到医务室进行了医治,校医建议小亮回家休养两天。请你以小亮同学的身份给小亮爸爸打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

    ㅤㅤ我:

    ㅤㅤ小亮爸爸:你好!有什么事吗?

    ㅤㅤ我:

二、阅读理解。
  • 13.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选文一】

    ㅤㅤ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ㅤㅤ到处是绿的……

    ㅤㅤ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ㅤㅤ墨绿、浅绿、嫩绿、

    ㅤㅤ翠绿、淡绿、粉绿……

    ㅤㅤ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ㅤㅤ刮的风是绿的,

    ㅤㅤ下的雨是绿的,

    ㅤㅤ流的水是绿的,

    ㅤㅤ阳光也是绿的。

    【选文二】

    ㅤㅤ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全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西湖漫笔》

    1. (1) 【选文一】“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都有哪些“绿”呢?找出第2小节中提到的“绿”,这些词写出了绿的,表现了作者。我还能写出这样的“绿”。
    2. (2) 【选文一】对第3小节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
      A . 这一小节反应了诗人真实看到的景象。 B . 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在诗人的感觉中仿佛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 C . 这一节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
    3. (3) 【选文一】选文借“绿”赞美的是( )
      A . 红、绿、蓝中的绿颜色 B . 绿色的墨水瓶 C . 生命的颜色,生命的活力
    4. (4) 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篇选文都突出描写了“绿”,表现了对绿的喜爱之情。 B . 在作者的眼中,绿无处不在,绿得发黑,绿得发亮,绿得出奇。 C . 【选文一】是诗歌,【选文二】是散文,两篇选文都重在写作者对绿的感受。
  • 14.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荔枝

    ㅤㅤ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ㅤㅤ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了。

    ㅤㅤ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地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ㅤㅤ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ㅤㅤ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是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信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

    ㅤㅤ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1. (1) 文章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几件事,梳理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表。

      自然段

      事件

      自然段

      事件

      第一次买荔枝

      每年吃荔枝

      荔枝年年红

    2. (2) 作者用两种水果表达了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买荔枝,虽然价格昂贵,但体现了“我”对母亲的一片孝敬之心。 B . 母亲在客人面前端走沙果,是不想在客人面前丢脸,有些虚荣。 C . 从“我”希望变戏法一样把沙果变走这一想法,说明“我”有点虚荣。 D . 由买处理水果这件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节俭的人。
    3. (3) 品读第③自然段中关于“我”和母亲的描写,根据提示填一填。​

    4. (4) 第③自然段划“画横线”句子分别从母亲的进行描

      写,表现了母亲

    5. (5) 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暗含了作者太多的思绪,看似平淡的话语,在作者心底掀起了感情的波澜。 B . 文章题目是荔枝,所以结尾只是对自然生长的一种真实反应,荔枝年年会红。 C . 荔枝可以年年红,而“我”的母亲已经不在了,十分遗憾,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6. (6) 面对母亲买回的沙果,作者“连声说真好吃”,“不住口说真便宜”,对作者这种安慰母亲的“把戏”,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三、习作。
  • 15.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有条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