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柳州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摸...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strong>
  •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编修史书时,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追溯其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渊源。这反映出当时诸侯(    )
    A . 积极谋求国家统一 B . 对华夏正统的认同 C . 高度重视史书编撰 D . 固守分封等级秩序
  • 2. 汉代田契《曹仲成买地铅券》记载了光和元年十二月十五日,曹仲成从同县男子陈胡奴手中“买田六亩,亩千五百,并直九千,钱即日毕”的信息。据此可知,当时 (    )
    A . 契约订立注重程序规范 B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 . 交换活动重视契约凭证 D . 政府强化经济管控
  • 3.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宋高宗称:“和议已成,军备尤不可弛。宜于沿江筑堡驻兵,令军中自为营田,则敛不及民,而军食常足,可以久也。”据此可知,南宋实施营田制旨在 (    )
    A . 减轻朝廷负担 B . 提升官兵素养 C . 恢复农业生产 D . 缓和民族矛盾
  • 4. 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曾记述了这样的情节:老仆阿寄通过经商获利,重振祖母家业,且勤谨自守,获得了乡人的尊重,还获得朝廷的旌表。该历史情节表明 (    )
    A . 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变动 B . 古代取仕途径日趋多元 C . 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 市民文化成为时代潮流
  • 5. 洋务运动初期,创办的军工企业都被官僚所垄断,企业官员大都拥有军职,工厂就像军队一样,工人不能自由出入,如果工人犯了错误则军法处置。据此可知,这些企业 (    )
    A . 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B . 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C . 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D . 经营方式带有封建色彩
  • 6. 侯杨方《中国人口史》论述,清末民初到抗战前的人口增速更是超过了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在1911到1936年间,全国人口从4.1亿增长到5.3亿,年均增长率达到1.03%。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民心 B . 近代中国完成了社会转型 C . 西医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D . 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
  • 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梁红玉抗金的故事为题材,编演了《抗金兵》,讲的是宋将韩世忠抗金,夫人梁红玉亲自擂鼓助战,取得大捷的故事。这部剧在上海公演,全场观众潸然泪下。梅兰芳先生此举旨在 (    )
    A . 借助传统艺术宣传为国纾难 B . 提升京剧艺术服务广大群众 C . 推动传统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D . 利用戏曲艺术再现历史真实
  • 8. 下图是1952年发表的年画《努力增产,保卫和平》。该年画反映了当时 (    )

    A . 农业集体化提高粮食产量 B . 全国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 C . 工业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D . 国内掀起爱国主义的热潮
  • 9. 古代希伯来人有诺亚方舟洪水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东方的中国也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这些洪水传说反映了 (    )
    A . 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B . 文学创作风格的相似 C . 宗教信仰的异地同质 D . 农耕文明的艰难发展
  • 10.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材料中的“限制”是指 (    )
    A . 无法突破资产阶级的范畴 B . 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立 C . 与欧洲封建阶级关系紧密 D .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无法实现
  • 11.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宽容、妥协、合作都是关键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
    A . 法国颁布《人权宣言》 B . 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C .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 D . 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2. 巴黎公社成立后,巴黎社会上组建了近百个各种各样的群众组织。这些组织经常开会,讨论研究公社内部事务,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这表明巴黎公社 (    )
    A . 崇尚中央与地方共治思想 B . 践行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C . 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 D . 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典范
  • 13. 二战后,在北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施行国有化、税务和福利改革,培育与邻国苏联的友好关系。芬兰共产党掌握了内政部和四个其他部委,1946年,共产党人甚至当上了总理。据此推知,这一变化
    A . 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B . 解决了经济“滞胀” C .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D . 推动了国际关系缓和
  • 14. 1960年至1985年,苏联依靠石油外汇进口粮食,“十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达到1.02亿吨。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食品短缺问题再次全面出现。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 . 国际油价不断上涨 B . 军备竞赛消耗大量资金 C . 民族分离主义兴起 D . 冷战期间美国经济封锁
  • 15. 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体现了
    A . 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 . 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 . 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 .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 16. 1972年,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非官方智囊团--罗马俱乐部发布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注意到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革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这一报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发行。这表明(    )
    A . 经济全球化速度日益加快 B . 科技革命的弊端开始显露 C . 人类和谐共生意识的增强 D . 经济危机影响了整个世界
二、非选择题</strong>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普通道路往往较为狭窄,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并不等距,很难在暴雨等极端天气过后保持畅通。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波斯帝国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道路情况,清理路面上倒塌的树木和其他妨碍正常通行的因素。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文件中一般会标明出行人数、目的地以及人员车马在驿站中所得补给的种类和数量,有时还会特别标注该许可文件在旅途往返均可使用。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元朝政府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水陆站共计1500处左右。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忽必烈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驿站的基础之上,在全国范围之内实行驿站制度,以元大都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贯通东西、南北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过往的使臣或传递情报者持圣旨令牌可换乘铺马。元朝的驿站具有为元朝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商业、宗教、文化服务的多重功能。元朝的官员、王公、驸马,中外使臣均可利用驿站。元代的驿站制度,在合理的距离内,在适当的地点设立站点,通过一系列的站点将交通线路连接起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驿站交通网络。元代除驿站、急递铺之外,还有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分为马运、水运和车运等不同交通方式。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波斯帝国和元代驿路体系的共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驿路体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 18.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与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下图为某一研究主题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根据参考文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该论文可能的研究主题,并阐述理由。(要求:使用不少于三种类型的参考文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9.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近代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阶段名称特征
    15-16世纪准备阶段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发生,农业文明逐渐瓦解,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产生现代化的社会条件逐渐成熟
    17-19世纪初启动阶段第一步是在思想、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18-19世纪初西欧创造出一个新的生产力,引导出一种新的文明
    19-20世纪成熟与全球扩张西方显然已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现代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与殖民侵略同时扩张,起到了为现代化做铺垫的作用,“殖民主义”承担了马克思所说的“双重的”
    二战以后 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现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以往现代化模式的新动向,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方面都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任意一个西方国家为例,简述其近代化的四个阶段。(要求:时间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祐二年(1057年)八月,宋仁宗始置校正医书局于编集院,选拔明医、知儒者,参加医籍的校订、编著工作。两宋时期,校正医书局成功地整理并校正了《素问》《灵枢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等十余部重要的古代医学经典著作。如《脉经》之校本,“则考以素问、九墟、灵柩、太素、难经、甲乙、仲景之书,及千金方及翼说脉之篇以校之”。校正医书局在整理校订《素问》时参阅了数十家传本,改错有6000余条,增注有2000余条。每一书毕,即奏上,下国子监版行。校正医书局还补注本草,修图经,悉从摹印,天下皆知学古方书。

    ——摘编自付艾妮《宋代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特点》

    材料二:1982年,政府部门制定了《1982~1990年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启动并重点推进了11种重点经典医籍的整理工作,同时规划第二批200种中医古籍的整理出版任务。此后十余年里,《中医古籍整理丛书》编纂出版,该丛书既包含经典医籍和历代名著校注和辑校,如《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神农本草经辑校》,也有历代名医名著集结汇编,如《东垣医集》《丹溪医集》等。整理方式包括影印、点校、注译、提要、语译、白话解等。改革开放以来,将古籍数字化、智能化也成为古代典籍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蓬勃发展的古籍整理事业锻炼了一大批当代中医古籍文献大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与传承“后继乏人”的局面。

    ——摘编自穆婧、李鸿涛等《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古籍整理的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药典籍整理的历史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