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生物10月...

更新时间:2023-11-29 浏览次数: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共40分。
  • 1.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变化是自然界的永恒现象,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提出“共同由来学说”,其指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为此达尔文列举大量的证据来论证其观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 B . 成年人没有鳃裂和尾,而成年鱼有鳃裂和尾,从这一点来说不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 C . 当今许多生物都有能进行生长、代谢和增殖的细胞,也为生物都有共同祖先提供支持 D . 不同的生物都含有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这也从分子水平上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
  • 2. (2022高二下·广东月考) 2021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柴达木盆地考察时新发现一个约5.5亿年前的远古化石群,展示了古老青藏高原丰富的生物类群,为研究我国地质演化和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证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柴达木盆地化石群能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 . 古老青藏高原上丰富的生物类群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 . 古老青藏高原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种群基因库 D . 古老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决定各类生物种群的进化方向
  • 3. 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鏮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B . 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在长期协同进化中形成的 C . 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D . 鮟鏮鱼进化的原材料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
  • 4.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超级细菌的耐药性非常强,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这是人们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 B .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不同物种 C . 青藏铁路在藏羚羊栖息地设高架桥,列车经过时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人为因素造成地理隔离 D .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灰色桦尺蠖演变成黑色桦尺蠖,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 5. 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和7月中旬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7月30日至8月15日前后,当地这种植物花色与各种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升高 B . 该植物的花色变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C . 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 D . 该植物开红花时吸引蜂鸟传粉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6. 实验室有一雌、雄各半的蝴蝶种群,群体数量庞大,且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多代,雄性中短口器个体(ZaZa)占比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种群中,短口器基因Za的基因频率为1% B . 该种群中,短口器雌性个体占比为10% C . 该种群长口器雄性个体中,杂合子占比为2/11 D . 该种群中所有的长口器、短口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 7.   2017年研究人员通过人脑淋巴管磁共振成像证实了脑部淋巴管的存在,这些淋巴管通过将中枢神经系统脑脊液和脑组织间液中的大分子引流到颈部淋巴结,有效清除大脑中的蛋白病斑和细胞碎片等“垃圾”。一旦这一运输系统受阻,则会加剧认知功能衰退,引发一系列与衰老相关的大脑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脑组织间液中的代谢废物可通过脑部淋巴管经颈部淋巴结最终汇入血浆 B . 人脑淋巴管内的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血细胞 C . 人脑中能发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D . 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与脑部淋巴管损伤或退化有关
  • 8. (2022·海南) 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 . 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 . 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 . 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 9. (2022高二上·辉南月考)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载体蛋白、消化酶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③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④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

    ⑤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

    ⑥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A . ②⑤ B . ②④ C . ③⑥ D . ①④
  • 10. 稳态揭示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及其功能调节的基础;适稳态是指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以维持健康,强调机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适稳态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 B . 运动过程中人体体温略有升高,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 C . 细胞依赖内环境生存,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 . 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机体适稳态调节的结果
  • 11. 已知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现给甲乙两组正常小鼠分别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则两组小鼠在短时间内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忽略实验操作本身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
    A . 甲组小鼠的尿量增加 B . 乙组小鼠的体温升高 C . 乙组小鼠血浆渗透压减小 D . 甲组小鼠组织液中Na+增多
  • 12. 蜘蛛毒液的主要毒性成分为多肽类神经毒素,其作用部位有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在该神经毒素的作用下,双重地阻断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使骨骼肌呈舒张状态。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该神经毒素对兴奋的传递和传导的影响,他们做了如下假设,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该神经毒素可能会抑制突触前膜对乙酰胆碱的释放 B . 该神经毒素可能会影响感受器的功能 C . 该神经毒素可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D . 该神经毒素可能会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
  • 13. 如图为某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b两点均处在相应电表的电极之间的正中间,c为任意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刺激a点,电表①②的指针均不发生偏转 B . 刺激b点,电表①②的指针偏转情况不同 C . 若用本装置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和突触上的传递的方向,可刺激b点 D . 若c点细胞膜外为负电荷状态,钠离子通道均处于开放状态
  • 14.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食物,酸梅就是一种,某人吃酸梅或看到酸梅均会引起唾液分泌增多,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酸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钾离子内流而产生兴奋 B . 后者至少吃过一次酸梅,属于非条件反射 C . 上述反射过程中,效应器均为唾液腺 D .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仍需非条件刺激强化和巩固
  • 15.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在这一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 . 副交感神经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 C . 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不受意识支配 D . 交感神经会抑制肠胃蠕动,使瞳孔扩张
  • 16.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酯酶(AChE)催化乙酰胆碱的水解。AChE过度激活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发生。用不同浓度的番茄碱处理AChE,对AChE活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乙酰胆碱可改变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 B . 番茄碱可以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量 C . 过度激活AChE会降低突触中的乙酰胆碱水平 D . 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可以适当降低AChE的水平
  • 17. 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处理,下列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的生物节律、呼吸 B . 损伤下丘脑,会影响小鼠体温的控制、破坏身体的平衡 C . 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有相应效应 D . 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有相应感觉,无相应效应
  • 18. (2022高二上·辉南月考)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其中“白鹤亮翅”的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上的反射弧结构如下图所示,实现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所示的反射弧中含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末梢及伸肌 B . 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内负外正 C . 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将增大 D . 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能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
  • 19. 帕金森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主要与黑质损伤、退变和多巴胺合成减少有关。研究发现,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如甲图,其脑内的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表示抑制),二者相互调节会导致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加、多巴胺合成及分泌减少。乙图是患者经某种特效药治疗后的效果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过多乙酰胆碱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引起 B . 特效药物的作用可能是使患者的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减少,a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增加 C . 开发提高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或多巴胺敏感度的药物也能治疗帕金森氏病 D . 神经元a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20. 传入神经元可以调节邻近的感觉神经通路,如图所示,其调节机制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次级突触后神经元(次级突触后细胞)之间形成突触联系来实现,其中神经元的直径与其功能水平正相关。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与传入神经元相比,邻近神经通路的次级突触后神经元更容易产生兴奋 B . B途径的次级突触后神经元和传入神经元之间的动作电位频率相比较变化最大 C .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与传入神经元通过释放的化学递质竞争同种受体达到抑制作用 D . 图中所示的机制通过调节邻近的感觉神经通路可能有助于感觉更精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 21.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支流之一,在其上游黑龙江段生活着许多珍贵的鱼类,例如史氏鲟鱼。长江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江,长江的中华鲟鱼野生型已经很是稀少。回答有关进化的问题:
    1. (1) 自然条件下,长江的中华鲟和黑龙江的史氏鲟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二者在空间上存在
    2. (2) 对长江的中华鲟和黑龙江的史氏鲟两群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44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1.5%,这些差异属于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结果。
    3. (3) 在对史氏鲟的某一理想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
    4. (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由决定。
  • 22.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

    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的D表示。葡萄糖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通过层磷脂分子。
    2. (2) 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填序号),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化学物质)。①中该物质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
    3. (3) 正常人的血浆pH是,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是其中含有等缓冲物质。
    4. (4) 若图乙表示肝脏,尝试构建其中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CO2、O2扩散的模型(注: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CO2 , 用虚线箭头表示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5. (5) ⑤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的内环境的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 23. 人感受到痒会出现抓挠行为,抓挠能减轻痒觉。回答下列问题。
    1. (1) 痒觉是在中产生的一种感觉,其形成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2. (2) 初步研究发现,痒觉、触觉及痛觉形成的神经通路相同,据此推测抓挠能减轻痒觉的原因是。进一步研究发现,抓挠形成痛觉时相关神经元突触前膜内的会释放5-羟色胺,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从而产生兴奋,使人感到愉悦。
    3. (3) 最新研究表明,一些神经元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是痒觉形成的必要条件。为验证上述结论,选择正常小鼠和的小鼠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致痒物刺激两组小鼠,若,则结论成立。
  • 24. 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

    1. (1)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通过突触间隙到突触后膜附近,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 (2) 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 (3) 实验发现,用TTX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当河豚毒素的作用消除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恢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若神经末梢的细胞外液中没有钙离子,即便该部位产生了动作电位,也没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综上所述,可推断动作电位、钙离子跨膜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三种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
    4. (4) 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镇痛剂            b.麻醉药            c.降糖药            d.抗肌肉痉挛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