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高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思想政治...

更新时间:2023-11-24 浏览次数:1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动漫影片《史前一万年》《疯狂原始人》将视线放到了远古时期,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了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那么,你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 原始人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 B . 人们主要使用青铜工具来耕种作物 C . 原始人靠氏族首领的决策处理内部事务 D . 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 2.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指与生产力在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
    A . 生产关系的性质 B . 地理环境的状况 C . 生产力的水平 D . 人的发展状况
  • 3.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这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由此可知(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地主阶级通过沉重的苛捐杂税疯狂剥削农民

    ③封建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关系

    ④暴力和掠夺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条件的形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这样描述地租:“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藏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反映的是( )
    A .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B .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C . 部落联盟与部落成员间的矛盾 D . 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 5. 狄更斯在描述资本主义社会时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好”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 )
    A . 在当时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人类思想上的解放 B . 消灭了剥削和阶级分化 C . 实现了普选和人人平等 D . 工人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 6. 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上述现象的出现( )

    ①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②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

    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④其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某同学对阶级社会中“剥削的秘密”很感兴趣,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最确切的是(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这是奴隶被剥削的直接原因

    ②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逐渐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依附于地主,完全失去人身自由——这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22高一上·辽源月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的消费能力一方面受工资规律的限制,另一方面受以下事实的限制,就是他们只有在他们能够为资本家阶级带来利润的时候才能被雇用。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

    ②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剩,社会成员消费不了太多的商品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④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2高一上·衢州期中)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对应正确的是(   )

    ①半封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解放

    ②半封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实现人民幸福

    ③半殖民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国家富强

    ④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2月问世以来,这部只有2万多字的“小册子”,已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数千个版本,影响超越时空、遍及全世界。170多年来,它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照亮了人类发展的前进方向。《共产党宣言》( )

    ①阐明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②规划了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步骤

    ③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④分析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1高一下·讷河月考)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战争,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这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

    ①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奴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改变近代中国落后状况,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④彻底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百年前,李大钊同志曾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而且我坚信,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摘自《觉醒年代》)。一百年后的今天,你可用哪些事实佐证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预言的正确性( )

    ①我国已迈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③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④我国已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经过28年浴血奋斗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②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主心骨地位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2·浙江模拟)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有感而发,作诗《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干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红旗卷起农奴戟——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②为有牺牲多壮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怕牺牲

    ③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喜看稻菽千重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人民公社社员的劳动热情而喜获丰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与时代特征,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展现出光明前景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 )
    A . 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B . 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C .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 建立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
  • 16. (2022高一上·长春月考)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有(   )

    ①历史任务不同    ②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③领导阶级不同    ④革命前途不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要阐明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使青年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并得出科学结论,增强四个“自信”。下列关于“四史”学习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工人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标志中华民族完成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2020高一上·北京月考) 某校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的演讲会上的演讲题目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面哪些素材可以作为演讲内容(   )

    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为解决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港澳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9. (2019高一上·海口期中)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 .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 .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 .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 .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 20. 回首40多年来风云变迁,没有任何事情能像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深刻影响着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改革进程势不可挡,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打破束缚活力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神州大地迸发勃勃生机。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     )

    ①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②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A . ①②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改革先锋”集中体现了( )
    A . 敬老爱幼的道德品性 B .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C . 诚实守信的精神魅力 D . 举国同心、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
  • 22. (2023高一下·杭州月考)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下列对这三大历史事件具有的里程碑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③改革开放的实践使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④改革开放的实践建设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3. (2022·石景山一模) 某校同学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时,看到了这样一些珍贵的展品: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留给百姓的“半条被子”、老农民在土墙上书写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焦裕禄种下的带领群众治理风沙的“焦桐”、抗疫斗争中的党员请战书……如果给以上展品确定一个主题,下列最适切的是(   )
    A . 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 B . 建立统一战线,凝聚奋斗力量 C . 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开拓创新 D . 勇于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
  • 24. 下面漫画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能建设现代化

    ②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

    ③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全社会积极应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伟大。此次抗击疫情尽显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之自信,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对疫情中呈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错误的是( )

    ①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敢于作为——坚定道路自信

    ②建立了联防联控的机制,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③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突出坚定文化自信

    ④防控理念、中医药救治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定理论自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永恒的价值、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7. (2022高一上·余姚月考)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站立在 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 14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力量,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由此可见,我们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源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④既立足中国现实又结合时代条件,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制度和治理体系( )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是激励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

    ①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9.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下列对“我们追求的富裕”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现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追求目标”的达成

    ③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热切向往

    ④能够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0. (2022高一上·朝阳期中)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1956年党的八大、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都准确分析和把握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下列对我国各阶段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路线 B . 说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C . 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D . 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 3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②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改变

    ③要求我们实现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
    A . 科学发展观 B . 邓小平理论 C . 毛泽东思想 D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33. (2019高二上·禄劝期中)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一“已变”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起点。与此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根据这对“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

    ①顺应“已变”,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②顺应“已变”,把改革作为新时期的中心工作

    ③立足“未变”,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④立足“未变”,努力实现区域之间同质化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 )。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③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④科学社会主义消灭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5.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十字路口忙碌的交警,三尺讲台上谆谆教诲的老师,实验室里埋头钻研的科学家……不论置身于哪个社会阶层、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每一个人都要将“小我”的梦想融入“大我”的蓝图中,在历史伟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撸起袖子实干苦干,最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材料告诉我们(   )
    A . 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领导者、主力军 B . 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C .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 D . 中华民族的整理利益和公民的个人利益相一致
  • 36. (2022·章丘一模)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句话出自北宋政治家欧阳修的文章,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同学的回信中也提到过这句话。他寄语广大学子: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这句寄语启示我们(   )

    ①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②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③用中国梦推动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④自觉担当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7. 西方人曾认为:“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狮子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事实证明,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的奋斗,蠃得了世界的尊重。下列能对此加以印证的是( )

    ①中国主张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②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建设者和改革者,倡导全球治理体系推倒重来

    ③提倡“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案,为改写全球发展观念贡献中国智慧

    ④中国支持单边贸易体制,认为各国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8.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成功地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

    ①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多样性②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③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④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9.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我们发现:人类社会大致遵循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发展道路也有许多不同的表现。这是因为( )

    ①社会基本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②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发展道路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④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是基本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0.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告诉我们( )

    ①回看走过的路,各国都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②比较别人的路,我们必须立足他国发展模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远眺前行的路,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国事情要按照中国特点和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大题,共20分
  •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大学生运动员们同台竞技、相聚相知。成都大运会是他们梦想绽放的舞台,也是逐梦未来的起点。

    这是一场青春的盛会,139万名成都市青年志愿者,青春洋溢,以专业的精神、友善的微笑、周到的服务迎接四海来宾,用青春点亮成都的夏日,向全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青春风采。

    这是一场逐梦的盛会,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运动员,以拼搏的姿态去突破自我,为世界奉献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比赛。10多天时间里,青年运动员们激扬青春、拼搏赛场,不断超越自我,共有22人次打破了14个小项的赛会纪录。

    “一代年轻人的精彩表现,可以影响下一代年轻人。”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田径运动员吴艳妮说,“我坚信,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光荣,而每位年轻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英雄。”“我们年轻人只要继续坚持奋斗,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其他的就交给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青春终将绽放,梦想终将实现"。

    假如高密一中高一级部将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成就梦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以“青春、梦想、担当”为关键词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正确;②正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字数不少于2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