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10-27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
  • 1. 请根据所听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长津湖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当时长津湖地区的气温下降到年来的最低。
    2. (2) 长津湖战役被称为抗美援朝战场上最为艰难、惨烈的一场战役。当时志愿军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天气严寒、等。
    3. (3) 透过战士宋阿毛写在纸片上的遗言,我读出了他的高贵品质。
  • 2. 请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小题,选择题为单项选择。

    材料一:瘦西湖开启沉浸式夜游

    开放时间:夜游入园时间17:30,夜游停止入园时间21:00,夜游最迟出园时间21:30。

    票价:①成人票:120元/人。

      ②半价票:60元/人(60—69周岁老年人、7—18周岁未成年人)。

      ③免费票:70周岁以上老人、6周岁以下儿童。

    景点介绍:以唐诗为核心的文化脉络——“烟花 三月”“____”“____”“____”等十大主题在瘦西湖不同区域依次亮相。在这些区域,变幻的灯光构筑起了一条时光隧道,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巧妙联结。叶林区域,以人们耳熟能详的几首唐诗开场,____的童声朗诵,令人陶zuì____;徐园小金山区域,灯光与演出相yìnɡ____成趣,点缀湖上园林的深邃意境;大桂花厅区域,具有西域风情的飞天舞,依然是最神mì____,最亮眼的元素;五亭桥白塔区域,犹如幽yǎ____古朴的中国画,引人入胜,将瘦西湖的美发挥到极致;二十四桥区域,巨型水幕生动上演,诉说好地方扬州的千年过往……

    1. (1) 根据拼音把汉字写在材料一的横线上。
    2. (2) 下列词语中的“结”与“联结”的“结”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 结实 B . 打结 C . 结籽 D . 结巴
    3. (3) 下列词语中的“胜”和“引人入胜”的“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少胜多 B . 名胜古迹 C . 美不胜收 D . 数不胜数
    4. (4) “____的童声朗诵”,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幼稚 B . 稚嫩 C . 柔弱 D . 脆弱
    5. (5) 下列词语作为瘦西湖夜游十大主题,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 二分明月 B . 春风十里 C . 春江花月 D . 明月别枝
    6. (6) 上六年级的瑶瑶和她5岁的妹妹陪着爸爸、妈妈、71岁的爷爷夜游瘦西湖,她们要买( )。
      A . 三张成人票、两张半价票 B . 两张成人票、两张半价票 C . 两张成人票、一张半价票 D . 三张成人票、一张半价票
二、积累运用。
  • 3. 请根据课内外积累,完成下面小题。
    1. (1) ,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2) 等闲识得东风面,。 (《春日》)
    3. (3) 江天一色无纤尘,。 (《春江花月夜》) 
    4. (4) 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琴,。 (《伯牙鼓琴》)
  • 4. 请阅读材料二,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二:

    书黄筌画雀

    宋·苏轼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后悔。

    [注释]

    ① 黄筌[quán]:五代后蜀画家。② 或:有人。③ 验:检验,验证。④ 信:实在,的确。⑤ 审:精审细密。⑥ 大者:指更大的事。⑦ 务:致力。

    1. (1) 借助注释,写出划线句子的大意。
    2. (2) 黄筌画飞鸟画错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5. 请阅读材料三,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三:

    老汪栗子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1. (1) 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老汪所做的事情。

      炒栗店晚开张 收野栗子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眼疾手快: 扫视:

    3. (3) 材料三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主要描写了老汪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特点。
    4. (4) 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5. (5) 材料三中划“横线”的句子描写得很精彩,请写出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6. (6) 老汪“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是出于什么原因?请用简要语言概括。
三、阅读
  • 6. 请阅读材料四,完成下面小题,选择题为单项选择。

    材料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①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____!

    ②读书,让我的情感变得细腻!读高尔基的《童年》,读到阿廖沙被外祖父毒打昏了过去,然后大病一场这一情节时,我不禁潸然泪下;读《安徒生童话》,当读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我不由得激动万分;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完《万字》这个故事后,我忍俊不禁……

    ③读书,使我犹如小蜜蜂一样在百花丛中吮吸着花蜜——好词、好句、好段,让我习作时文思如泉,妙笔生花。

    ④读书,就如与一位位高尚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坚持的重要;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了28年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战胜困难需要坚强和智慧;夏洛不顾惜自己的生命拯救威尔伯让我知道了友谊的价值……

    ⑤书籍是知识海洋上的帆船,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小岛上,永不停息。书籍是钥匙,为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让我们踏上成功之路。读书可以让我们活得有滋有味,活得绚烂多彩。

    ⑥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书的世界吧!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 (1) 材料四是一篇演讲稿,最适合做这篇演讲稿题目的一项是( )。
      A . 阅读,让我变得坚强 B . 阅读,让我快乐无比 C . 阅读,让我走向成功 D . 读书,让我受益匪浅
    2. (2) 如果用《童年》中的另外一个情节来替换“阿廖沙被外祖父毒打昏了过去,然后大病一场”,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酒馆老板娘朝外婆扔胡萝卜,阿廖沙把她锁在酒窖里。 B . 小茨冈搬十字架的时候,被压死了。 C . 奥夫相尼科夫家的三个孩子玩捉迷藏时,阿廖沙看到老三掉到井里,就纵身跳到院里,与老大老二一起把老三救了上来。 D . 阿廖沙捡废品挣钱,受到外祖母的称赞。
    3. (3) 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第③自然段意思的一项是( )。
      A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 .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4. (4) 材料四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演讲时,下列语气、语调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低缓 B . 激昂 C . 高亢 D . 平和
    5. (5) 以《童年》为例,为材料四的第④自然段续写一句话,使其与前面的句子语意保持连贯。
四、习作(35分)
  • 7. 有人说,疫情三年,年味都变淡了。的确,疫情,改变了亲人回乡团聚的计划,降低了人们置办年货的热情,阻断了人们走亲访友的脚步……然而今年,久违的年味又回来了。请以《年味浓浓》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