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31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30</strong>小题,共<strong>60.0</strong>分)
  • 1.  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其它早期文明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希腊字母文字。由此可知(  )
    A . 两河流域的文明最先进 B . 所有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文字
    C . 早期文明之间联系密切 D . 早期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 2. (2020高一下·临清月考) 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他”是( )
    A . 汉谟拉比 B . 大流士 C . 修昔底德 D . 亚历山大
  • 3.  如表出自美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的名著《世界:一部历史》,它反映了罗马帝国的一些基本情况。这可用来说明(  )                                                                                             

    地理

    漫长的陆地边境与狭窄的海上通道阻碍了军队与信息的流动

    文化

    帝国边境之外的日耳曼民族觊觎罗马的财富
    “南北”繁荣差距导致嫉妒与仇恨的产生
    蛮族对罗马人身份的有限认同

    经济

    贸易逆差导致帝国财富的流失

    A . 文化发展对罗马帝国的影响 B . 帝国保障了区域和平
    C . 对外扩张带来罗马帝国强大 D .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 4.  在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发现了原产于 15世纪左右的中国瓷器。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这一事实最可佐证
    A . 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 B . 文明间存在横向交流
    C . 麦哲伦船队曾抵达此地 D . 中国制瓷业技艺高超
  • 5.  “哈里发”意为“安拉在大地设置的代理人”,为阿拉伯帝国最高政治、宗教领袖的称谓。由此可知(  )
    A . 阿拉伯人全都信奉基督教 B . 阿拉伯人以宗教向外扩张
    C . 哈里发是世俗政权的主宰 D . 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
  • 6.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这一时期的日本(  )
    A . 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 . 确立了幕府政治统治
    C . 打破了闭关锁国局面 D . 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
  • 7. (2022高一下·电白月考) 据记载,13世纪英国诺福克郡的Fomcett庄园有地2700余亩。生产的粮食中,燕麦主要用来养马,几乎不出售,大麦自用的也不少,只有小麦才是全部出售,而且使用的手工业品大多自制,另外还出售水果和酒。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该庄园(    )
    A . 仍以自给自足经济为主 B . 经济来源依赖副业收入 C . 以市场为目的进行生产 D . 供求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 8. 14世纪,一幅精美绝伦的地图(图)在地中海世界诞生,描绘了当时的一位统治者,他皮肤黢黑,身着长袍,头戴金冠,一只手执杖,另一只手托举金球。该图所绘的国家( )
    A . 因石头城之称而闻名 B . 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C . 创造发明“浮动园地” D . 被称为“美洲的罗马”
  • 9.  如图是15—18世纪使用人数排名前10位的语言统计表。其中,英语、西班牙语排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语言发源区域人口出现增长 B . 侵占邻近土地出现人口增长
    C . 海上入侵和殖民定居的推广 D . 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推动
  • 10.  有史学家认为,“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其观点是(  )
    A . 直接否认航海家们的贡献 B . 企业家直接参与航海活动
    C . 资本扩张和需求是源动力 D . 凸显企业家们的历史作用
  • 11.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 .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 12.  如图为达•芬奇绘画作品,图中女子的衣着、装饰品在当时都十分华丽且考究,皮肤也非常光滑,手中抱着的银鼠活灵活现。该绘画反映了(  )
    ​​​​​​​
    A . 人们追求现世的生活享受 B . 教会精神独裁的土崩瓦解
    C .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理性主义 D . 机器生产造就物质生活繁荣
  • 13.  如图为17-19世纪英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示意图。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B . 农村人口迅速减少 C .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D . 工业革命正在开展
  • 14.  分权思想源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近代英国洛克明确阐述分权学说,法国孟德斯鸠系统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美国1787年宪法践行三权分立原则。由此可见(  )
    A . 人文主义思想渊源流长 B . 分权思想成为世界各国共识
    C . 分权思想是民主的基础 D . 分权思想根植于历史的传统
  • 15. (2022高一下·深圳期末) 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管理对外贸易等权力,其他权力则由各州保留。美国由此确立了(    )
    A . 联邦制 B . 民主共和制度 C . 总统制 D . 三权分立原则
  • 16.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文明开化”、“奉还版籍”、“脱亚入欧”等关键词,他正在学习的是(  )
    A . 美国内战 B . 洋务运动 C . 明治维新 D . 德意志统一
  • 17.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规模化工工业的发展,单靠化学家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有大批掌握严谨的数学、测量、机械以及电力知识,能与化学家合作的工程师。这一现象说明(  )
    A . 化工工业投资规模宏大 B .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 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 18. 下表为不同学者对巴黎公社的看法。这说明( )                                                                   

    左派学者

    一部阶级斗争的史诗,一场悲壮抗争的典范,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伟大历史事件。

    右翼人士

    那时的巴黎是煽动暴乱的温床,是红色革命者、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以及疯狂女人的家。这些妇女用汽油炸弹的投掷引起城市大火,令资产阶级毛骨悚然。

    A . 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B . 研究视角左右历史结论
    C . 时代不同导致观点差异 D . 史学材料决定历史解释
  • 19. (2022高一下·深圳期末) 1867年《资本论》第1卷出版之后,恩格斯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这一观点是基于《资本论》(    )
    A .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 C .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D .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 20. (2022·和平三模) 以下漫画由(美)托马斯·纳斯特创作于1881年。漫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漫画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BLOODREDSEA)。漫画中间写着“痛苦的湖”(BITTERLAKE),远处的“狮身人面”、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该漫画意在表明(    )

    A . 整个非洲被欧洲殖民者瓜分殆尽 B . 美国利用武力干涉非洲国家事务 C . 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 D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21. (2022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经过激烈讨价还价,达成协议: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领土,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会议(   )
    A . 彻底解决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 B . 开启了帝国主义殖民掠夺非洲的历史 C . 大大加速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D . 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 22.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说“(他)是共和政体的热情拥护者”“(他领导的军队)战胜了西班牙军队,将整个南美洲的西班牙统治者赶下了台。”这位伟人是
    A . 玻利瓦尔 B . 马赫迪 C . 提拉克 D . 桑地诺
  • 23.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 . 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 . 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 . 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 . 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 24.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苏俄为此采取了(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计划经济体制 D . “新经济体制”
  • 25.  “东线德军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从而将俄军限制在东普鲁士边境。而在西线,占绝对优势的德军右翼以闪电战穿越比利时平原和荷兰南部的‘马斯特里赫特盲肠地带’,绕着梅斯一蒂永维尔这条主轴,向西南方向做大规模的弧面回转运动,然后进入法国北部”。直接导致上述德军的作战方案破产的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莫斯科战役
  • 26.  1914年圣诞节,士兵们跑到无人区,在有些地方甚至跑到对方的战壕里举行庆祝活动。当苏格兰人、英格兰人、萨克森人、威斯特伐利亚人(注:萨克森、威斯特伐利亚均为德国地名)在一个共用的大墓两边排好队,牧师用英语念诵,一名神学院的学生又用德语念诵了一遍,他们之后又用双方的语言逐字念诵了主祷文:“我们在天上的父……”这段材料(  )
    A . 揭露政府虚假宣传 B . 预示战争即将结束 C . 反映民族矛盾消弭 D . 折射人类和平心声
  • 27.  据如图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 

    A . 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B . 基本实现了民族独立
    C . 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 D . 实现了全面彻底改革
  • 28.  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发生了“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改革。符合以上运动和改革的共同主题是(  )
    A .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 .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 . 列宁主义影响下的无产阶级运动 D . 亚非拉联合反帝反殖民斗争
  • 29. 一位亲身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记者在其作品中写道:“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ˈ,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这些大国”的主要目的是( )
    A . 确保本国的既得利益 B . 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C . 遏制法西斯侵略扩张 D . 协调欧洲国际关系
  • 30.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如表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据此,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艾德礼
    (1945-1951年英国首相)

    “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

    伊斯梅
    (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总督的助手)

    “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A . 历史事实难以捉摸不可研究 B . 研究历史需要对史料进行辨析
    C .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D . 综合多种解释就可以认清真相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40.0</strong>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拜占庭帝国高度的中央集权思想、习惯传统传至基辅,推动俄国专制思想的形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若干拜占庭法律译本一直影响俄国法律,成为制定俄国法典的蓝本。俄国文学也仿照拜占庭宗教文学模式、世俗文学形式,中世纪俄国到处充斥着传统的拜占庭文明。 

    ——摘编自汪鑫《拜占庭对俄国文化影响研究》

    材料二:总之,拜占庭文明因其历史作用和成就而格外令人瞩目。不过,拜占庭的确缺乏古典雅典的生气和荣耀,其原因在于,拜占庭所起的作用按恰当的词义来说,是保守的,这并不是说拜占庭停滞不前,从始至终,他都在改变自身以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然而,事实依然是,他的命运注定是守旧而不是创新,他一出生就已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个古老的国家,他生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的阴影中……因此,拜占庭一直未能摆脱过去的束缚,故而成为一个过时的落伍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文明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典雅典的生气和荣耀的表现,并简述从拜占庭帝国的消亡得到的启示。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庄园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 

    ——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16小时工作日绝不是罕见的。他们随着汽笛声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控制下。他们的工作是单调多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他们的工资被雇主一再降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中“他们”的处境,你会用哪些关键词描绘当时的时代?
  • 33.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于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中的
    决定性阶段。”

    B“每天都有不满的呼声。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

    D“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叙述》

    材料二: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这些历史进步性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地理大发现开启了新旧大陆间大交流。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除看不见的麻风、天花、伤寒等病毒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玉米到马铃薯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
    ——摘编自艾弗瑞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