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11-06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30分)
  • 1. 按要求完成古诗文。
    1. (1) 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2. (2)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 (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 (4) 古诗文阅读陶冶了我们的情怀:品读北朝民歌①“”让我们领略了花木兰战场生活的艰难苦寒;与陆游路遇,②“山重水复疑无路,”让我们感受到“锲而不舍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产生新的希望”的哲理;与李白携手,春夜于洛城听闻笛声,让远行的游子勾起无尽的乡思:③“。”登临幽州台,与陈子昂并肩于茫茫天地间,让我们感同身受于他报国无门的孤寂:④“念天地之悠悠,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黄河以它英雄的qì pò,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2. (2)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 zhuó性的意见。
    3. (3) “jū gōng jìn cuì,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4. (4) 那里装的是什么xiān lù qióng jiāng?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国很多地区组织了驻社区工作队,他们补齐了基层组织短板,激活了社区文化氛围,排解了百家忧难。 B .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自信自强,包容达观 , 战绩骄人,向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良好形象。 C . 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登,他终于爬上了丹霞山的顶峰,放下沉重的背包,如释重负 , 静静等待日出。 D . 舞台剧《火印》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一匹马与男孩的友谊为主线,谱写了一首悲天悯人的人性赞歌。
  • 4. 小语在学校的《校园晨报》负责天气预报版块的编写,她在查询广东的天气后写了如下稿件并进行了修改,请你帮她找出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校园晨报讯①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广东大部从3月31日夜间起将突然渐渐降温。截至4月1日15时,除部分沿海地区外,广东地区气温在20℃以下 , 广州各区气温15℃~19℃。气象部门提醒,③清明假期天气预计趋干燥,各地居民和应急抢险部门需注意森林防火和居家用火安全;④不少地方最低气温仍较低且昼夜温差高,居民需注意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A . 第①句,删掉“渐渐” B . 第②句,在“广东”后加上“大部分”。 C . 第③句,“森林防火”与“居家用火安全”互换位置。 D . 第④句,在“预防”改为“防止”。
  • 5. 光明中学七年级拟举办“名著读书月”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1) 任务一:小文为《海底两万里》一书撰写了推荐语,作为“名著读书月”活动之“探索海洋世界”的海报宣传用语。下面推荐语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情节:既曲折丰富又惊险刺激,可谓引人入胜。 B . 内容:广阔神奇的海洋世界,令人目不暇接。 C . 想象:天马行空,集魔幻怪异和异想天开于一体。 D . 语言:生动有趣,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
    2. (2) 任务二:年级将在2023年6月20号下午三点在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探索海洋世界”读书活动分享会,活动当天将邀请市海洋馆的专家刘老师到场分享海洋知识,小语拟写了一份邀请函,其中有三处错漏,请你找出并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刘老师:

      您好!贵校七年级准备于2023年6月20日下午三点举行“探索海洋世界”读书活动分享会,请您务必前来参加。期待您的莅临!

      光明中学七年级

      2023年6月13日

    3. (3) 任务三:在“走进北漂打工青年的世界”读书活动中,同学们为祥子申请了一个微信账号,你认为他会选择下列图片中的哪一张作为微信头像?请结合祥子前期的人物形象说明理由。

      沙漠中的骆驼                  一辆黄包车                        一轮初升的太阳

二、阅读(40分)
  • 6. 文言文阅读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央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选自袁枚《子不语·卷十四》)

    【注释】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取势:摆好姿势。④纵:放开。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卖油翁担而立 以杓酌油沥之 惟手熟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3.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南阳杨二相公于拳术/淫慢则不能励 B . 观者堵/知之者不好之者 C . 取势于十步外/两狼之并驱如 D . 见杨双膝跪地/当涉猎
    4. (4) 用“/”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断成三句。

      垂 死 之 年 能 以 一 死 成 君 之 名 死 亦 何 怨

    5. (5) 【甲】文中的陈康肃和【乙】文中的杨二相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这两人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魏巍

    ①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在一起,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

    ②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知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③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裁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儿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湖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儿血不算什么,吃这点儿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④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见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1. (1)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是作家魏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采访后写的一篇小说,“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B . 第①段中加点的“抱住”“摁到”“掐住”等动词刻画出志愿军战士牺牲时的各种姿态,表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C . 第②段运用了反问的修辞,用抒情的方式,突出强调了战士们的可爱和我们因祖有着这样的英雄而产生的自豪之情。 D . 第③段“我们的光荣”指的是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吃苦流血,是为了让祖国人民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美好的生活。
    2. (2) 请揣摩选文第③段中划线句子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进行抒写。
    3. (3) 合选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父亲汪曾祺的画

    汪潮

    ①父亲会画画,喜欢画。家里曾有一本莫扎特的歌剧曲谱,印刷很精美,封底是淡黄色的硬厚纸。父亲在封底上画了一幅钢笔画头像,线条流畅,笔法飘逸。

    ②我和姐姐汪明正在上小学,都爱画小人,我问姐姐:“这画的是谁呀?”姐姐琢磨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是爸的自画像!”我们俩哈哈大笑,“什么呀,一点都不像,爸的眼睛那有这么大,爸哪有这么漂亮!”自此,我们对父亲的绘画水平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评价。

    ③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由于是样板戏的作者受审查,那段时间他痛苦、委屈,后来逐渐平静下来。父亲对于我们喜欢去的珍宝馆、钟表馆没有什么兴趣,他愿意去的是绘画馆。绘画馆的展品经常换,但父亲对这些画却非常熟悉,如数家珍,他告诉我这幅宋徽宗的工笔花鸟有什么特点,那幅郑板桥的字是什么内容。有一次一迈进给画馆的门还隔得老远,他就指着一幅画说:“唐寅的。”走到跟前一看,果然。父亲十分得意地笑了。

    ④后来,父亲画了一幅画压在玻璃板下面,半本书大小的元书纸上画了一只长嘴大眼鸟,一脚蜷缩,白眼向天。旁边有八个字:八大山人无此霸悍。哥哥汪朗的一个同学看了问,这是什么意思?哥哥笑嘻嘻地说,八大山人是清代一个很有名的画家。那个同学说:“噢,明白了,就是说八大山人也没这么狂!”这幅画是父亲宣泄情绪时画的,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⑤70年代末,父亲开始恢复写作,心境渐渐开朗,有时高兴了画点画儿。他先是给好朋友朱德熙画了幅墨菊,花径如掌 , 花瓣如丝。有几个朋友看到了很欣赏,都要父亲画。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其时条件很简陋,父亲舍不得买宣纸,连颜色都没有,只有墨色一种。之后父亲终于有了一间自己的屋子。尽管极小,尽管集写作、睡觉、待客于一室,但他已经很知足了。原来他想写字,却没有一张桌子,有时我上夜班睡觉刚起来,他就急急忙忙冲进来,铺开稿纸就写。我们都笑说,老头就像只鸡,憋好了一个蛋,却没有窝来下。搬家后,母亲为他买了一张大书桌,父亲这才正正规规地画起画来。很快,他的小屋就到处堆满了画好的画,一卷卷 , 一堆堆 , 有时候连个下脚的地方也没有,[A]我经常横加指责:“爸,你画的花,杆子都这么老长,是不是底下不会画了,只好一笔拉下来?”父亲对于我们这些毫无道理的“攻击”,除了翻翻白眼,置之不理以外,别无他法。父亲很能凑合,有时候颜料用光了,他竟然用菠菜汁代替绿色,牙膏充当白色,还洋洋得意。多年后,我们整理他的画稿,一眼就看出哪张是用菠菜汁画的——绿色已经变成赭石色了。

    ⑥随着父亲在文学界名声大起来,他的“画名”也渐渐传扬。一些朋友开始向他索画,父亲认真地为人作画,丝毫不亚于写作,在画上题字做诗,真是要花费一番工夫。父亲写了字,画完画,尽兴了,就丢在一边不管了。毕竟这不是他的主业,他要写作,买菜,给我们做饭,有时还要背着母亲喝点酒。

    ⑦父亲自己说:“我从小学到中学,都‘以画名’。”我父亲有一些石印的画谱,我都看得熟了。路过裱画店,我都要进去看看画谱。他喜欢舒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 , 他说,他画的是对生活的喜悦。父亲还把作画的手法融进了小说。
           ⑧父亲去世后,一次徐城北先生见到我,谈起父亲生前很希望出一本书画集。这一下提醒了我们,于是把父亲多年积存的画稿都翻出来整理。[B]慢慢的一张一张认真地看,我心想:我们失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有删节)

    【注释】汪曾祺:(1920-1997),著名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

    在班级召开“家人故事”主题阅读沙龙的过程中,小宇和小雯围绕阅读中的困惑,展开了探究,邀请你一起参与。

    1. (1) 任务一:依据时间轴,梳理父亲与画相关的典型事件。

    2. (2) 任务二:第⑦段父亲提到“以画名”。请关注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分析父亲为何能够“以画名”。

      第⑤段:他先是给好朋友朱德熙画了幅墨菊,花径如掌 , 花瓣如丝

      第⑤段:他的小屋就到处堆满了画好的画,一卷卷 , 一堆堆 , 有时候连个下脚的地方也没有。

      第⑥段:他喜欢舒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 , 他说,他画的是对生活的喜悦。

    3. (3) 任务三: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交错转换。请结合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谈谈作者的情感发生什么变化?
    4. (4) 任务四:小宇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疑惑,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以小雯的身份解答小语的疑问。

      小宇:汪曾祺是个大作家,而这篇文章对他的创作却只字不提,反而回忆了他与画相关的事情,为什么?
      小雯:……

三、作文(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遇见”到“同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拉近。近,可能是空间距离的相近,亦可能是情感上的亲近,思想上的贴近……

    步入中学阶段以来,谁跟你的距离越来越近?是父母?是师长?是同学……

    请以“离我越来越近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

    ②不得抄袭、套作;

    ③不得透露个人的身份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