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更新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代,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A . 魏、蜀、吴 B . 蜀、魏、吴 C . 蜀、吴、魏 D . 吴、蜀、魏
  • 2.  《晋纪•总论》载:晋武帝时期,天下安定,人乐其业,“牛马被野,余粮栖亩……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而当时的都城,更是天下财富最集中的地方。当时的都城是(  )
    A . 咸阳 B . 长安 C . 洛阳 D . 开封
  • 3. 史书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的故事,如图的“晋墓壁画”展现了西晋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画面。二者反映了西晋王朝灭亡原因之一是(  )
    A . 皇族争权夺利,引发“八王之乱” B . 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 . 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D . 皇帝暴病而亡
  • 4. (2023广东中山期末)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这客观上(  )
    A . 掀起北民南迁的高潮 B . 埋下地方叛乱的隐患 C . 加剧统治阶层的腐败 D . 激起少数民族的反抗
  • 5. 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却迅速地走向败亡。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
    A . 石崇王恺斗富 B . 赤壁之战 C . 八王之乱 D . 七国之乱
  • 6.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纵观中国历史,中国人有过规模相当大的迁徙。西晋末年,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方战乱 B . 诸王势力强大 C . 西晋衰落 D . 统治者软弱无能
  • 7. 据西晋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主要今陕西一带)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  )

    ①匈奴族               ②氐族              ③羌族              ④汉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8.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的少数民族是(  )

    ①鲜卑族  ②氐族   ③羯族  ④匈奴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下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  )

    A . 战争 B . 隔离 C . 分裂 D . 交融
  • 10.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该政权是(  )
    A . 东晋 B . 前赵 C . 前秦 D . 鲜卑
二、非选择题
  •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其中一次战役,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洛阳周围13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迫当兵或服徭役。米价贵到1万钱一石。人民流离四散。

    材料二 山西发生饥荒,皇族司马腾乘机掳掠内迁各族人民,卖往山东、河北做奴婢,用来换取军粮。当时20多岁的石勒,也在被掠卖的行列中。他历尽饥饿、疾病、死亡的危险,被卖到山东做奴隶。后来石勒起兵反晋,建立后赵政权。

    1. (1) 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导致了什么后果?
    2. (2) 结合材料二,说说西晋皇族是如何对待内迁各族人民的。
    3. (3)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为什么西晋会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