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

更新时间:2023-10-18 浏览次数:38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strong>&nbsp;
  • 1. 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  ) 
    A . 海洋文明诞生 B . 古代亚非文明 C . 古代欧洲文明诞生 D . 古代东西方文明差异
  • 2. 货币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蕴藏着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以下印有《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浮雕图案的纸币应是(  ) 

     ​ 

    A . 美元 B . 英镑 C . 伊拉克第纳尔 D . 埃及镑
  • 3. (2019九上·河源月考) 如图是一幅古代“政治机构”示意图。请依据图例信息,判断该图内容展现的是(    )

    A . 印度种姓制度 B . 罗马共和制 C . 雅典民主政治 D . 西欧封建等级制
  • 4. “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由材料可知,查士丁尼汇编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 . 适应对外战争的需要 B . 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C . 维护法律权威的需要 D . 保障人人平等的需要
  • 5. 汉朝时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由此可见(  ) 
    A . 大规模使用奴隶生产 B . 商品主要用来交换 C . 生产基本能自给自足 D .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 6. 公元1277年,法国巴黎主教谴责了巴黎大学一些学生与宗教信仰相反的观点,对凡是部分或全部讲授这类“谬论”的人处以开除教籍的惩罚。这反映了中世纪法国的大学(  ) 
    A . 仍受到教会的影响 B . 享有绝对的自主权 C . 宗教是唯一学习内容 D . 受封建君主控制
  • 7. 《日本国志》记载: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相当于3.5亩),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口分田归公。以下对大化改新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 . 使日本进入了奴隶社会 C . 政府分的土地不可以自由买卖 D . 是学习欧美国家的结果
  • 8. 从如图可知,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是(  ) 

     ​ 

    A . 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B . 征服欧洲大陆 C . 沟通东西方文化 D . 发明火药和指南针
  • 9. “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引文中“农业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是指出现(  ) 
    A . 手工工场 B . 封建庄园 C . 现代工厂 D . 租地农场
  • 10. 文艺复兴时期,“他们便不得不借用……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下作品与这一阐述相符合的是(  ) 
    A . 《苏格拉底之死》 B . 《掷铁饼者》 C . 《蒙娜丽莎》 D . 《马可•波罗行纪》
  • 11. 新航路开辟后的400年殖民扩张中,由于欧洲殖民的屠杀和欧洲天花、麻疹、流感等疾病传入美洲,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这反映出(  ) 
    A . 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B .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和平 C .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与殖民扩张无关 D .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是自然原因
  • 12. 如图漫画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受到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 

     

    A . 《权利法案》 B . 《大宪章》 C . 《权利请愿书》 D . 《王位继承法》
  • 13. 1776年以来不论在什么地方,当美国人民向不民主的政治作斗争时,就会用《独立宣言》来争辩(  ) 
    A . 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B . 增强了民众的民权意识 C . 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D . 美国实现了人人平等
  • 14. 达尔文22岁时,受“小猎犬号”船长的邀请,随船进行了近5年的环球航行。船长本来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一相反的结论是指(  ) 
    A . 生物进化论 B . 万有引力定律 C . 相对论 D . 微积分
  • 15. 在九年级某班历史课堂的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就下表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争论。依据史料实证原则,以下观点和理由最合理的是(  )                                                                                                                               
     

     年代 

     
     

     伦敦 

     
     

     巴黎 

     
     

     柏林 

     
     

     19世纪初 

     
     

     近100万人 

     
     

     近55万人 

     
     

     约17万人 

     
     

     19世纪50年代 

     
     

     约236万人 

     
     

     约100万人 

     
     

     约42万人 

     
    A . 数据不可信。因为按自然增长,城市人口不可能增长这么快 B . 数据不可信。因为当时欧洲人口集中于农村,城市规模不大 C . 数据可信。因为19世纪欧洲各国都没有发生革命或战争 D . 数据可信。因为数据来源于官方统计,随着工业革命推进城市人口增长符合实际
  • 16. 如图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纪念邮票。据说陈望道在翻译此书时,曾把墨汁当糖水蘸粽子吃,留下了“真理的味道真甜”的佳话。著作中体现“真理味道”的是(  ) 

     

    A . 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B . 确立了王权受议会限制原则 C . 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 . 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 17. 如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科技革命的推动 B . 殖民扩张 C . 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D . 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 18. 玻利瓦尔发誓说:“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下列属于玻利瓦尔功绩的是(  ) 
    A . 推翻葡萄牙殖民统治 B . 打败英国殖民军队 C . 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D . 领导阿根廷独立运动
  • 19. 一手史料相较于二手史料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下表中有关美国内战的材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                                                                                                                                                                          
        

     资源 

     

     名称 

     

     A 

     

     历史档案 

     

     《宅地法》 

     

     B 

     

     电影 

     

     《乱世佳人》 

     

     C 

     

     小说 

     

     《汤姆叔叔的小屋》 

     

     D 

     

     论文 

     

     《论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A . A B . B C . C D . D
  • 20. 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是德国名作家雷马克的代表作,主要讲述德国少年保罗•博伊默尔参加一战的经历。描述他对战争的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1918年10月保罗阵亡,那天整个前线都非常平静(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获胜 B . 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C . “西线”确实一直没有战事发生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21. 如图是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科书封面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该舰见证了(  ) 

     

    A . 法国大革命 B . 印度民族大起义 C . 二月革命 D . 十月革命
  • 22.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后提出:公开外、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主权等重建国际秩序的主张。这些主张(  ) 
    A . 使美国夺取了世界霸权 B . 维持了持久的国际和平 C . 体现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D . 缓和了世界大国的矛盾
  • 23.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A . 日本明治维新一—推翻君主制度 B . 中国洋务运动一一实现富国强兵 C . 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使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24. 如表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                                                                                                                                                                     
     

     地区 

     
     

     国家 

     
     

     主要史实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A . 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B . 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C . 有一定程度社会主义性质 D . 革命道路斗争方式多样化
  • 25. 下表是苏联1928年和1940年的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此表说明苏联(  )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额(%)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A .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 计划经济取得一定成效 C . 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D .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成效突出
二、材料回答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和28题各14分,第27题12分,共40分)</strong>&nbsp;
  • 26.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世界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极易发生冲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这一海上强国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与斯巴达这一陆上强国发生冲突。战争绵延十年之久。……雅典人一方,由于公元前429年遭受到祸害严重的大瘟疫,人口死去近一半,也罹疾而死,……雅典于公元前404年因受到围困、饥饿逼迫,甚至连其自我标榜的民主政治也因得胜的斯巴达强加其上的一个短命的贵族寡头政权而失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 

     ——摘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国家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任何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分裂世界的行径,任何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其他国家经济科技发展进行遏制的行径,都严重削弱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努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 

     ——摘自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演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战败投降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在巴尔干地区的原因。 
    3. (3) 概括材料三中提出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主要主张。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大国之间如何才能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 27.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兴起时间 

     

     18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A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在19世纪进入空前活跃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使电力工业得以建立。……在19世纪,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中A处补充完整。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化造成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 28. 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挺起胸来。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认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关联,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为家乡、国家和世界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和责任担当。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请回答: 

    1. (1) 材料一的两位思想家中,推崇英国政治制度的是谁?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2. (2)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列举该“宣言”发表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史实(举一史实即可)。 
    3. (3)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世界视野和意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