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卷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它是我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是贯穿南北流动的血脉,被称为“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它”是( )
    A . 都江堰 B . 大运河 C . 赵州桥 D . 明长城
  • 2. 右图诗歌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于(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3. 下列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与唐太宗有关的对联的是( )
    A . 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B .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酒酒色误王国 D .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 4. (2019·镇江) 唐玄宗统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开皇之治
  • 5. (2017七下·永定月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排  ④耧车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 6. 《旧唐书·吐蕃传》记载:“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材料反映了唐朝( )
    A . 开放的社会风气 B . 和睦的民族交往 C . 频繁的对外交流 D . 繁荣的社会经济
  • 7. “与20世纪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可印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A . 鉴真东渡 B . 遣唐使 C . 玄奘西行 D . 唐招提寺
  • 8. (2019·滨州)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 开凿运河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靖康之变
  • 9.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说明北宋的国策是( )
    A . 休养生息 B . 依法治国 C . 重文轻武 D . 闭关锁国
  • 10. 某历史学习小组正在整理以“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主题的内容。可以入选的课文是( )
    A .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B .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C .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D .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11. 在图中“战争结果”处应填入( )

     

    A . 双方从此交恶 B . 导致北宋灭亡 C . 签订“澶渊之盟” D . 实现全国统一
  • 12. 南宋时期某历史人物遇害时,时人冒死写下“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的诗句。该历史人物是( )
    A . 元昊 B . 岳飞 C . 文天祥 D . 郑成功
  • 13. 右图空框处的内容应为( )

     

    A . 西周东周的更迭 B . 南朝北朝的分立 C . 辽与北宋的和战 D . 金与南宋的对峙
  • 14. 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当时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B .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 . 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D . 棉花种植由广东、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 15. 当时中国商品交换的价值巨大,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表明纸币的产生源于。( )
    A . 政府强制发行 B . 商业贸易需要 C . 城市规划整齐 D . 官僚体制腐败
  • 16. 某同学制作了“朝代更替表”,其中空框处分别是(    )

    A . 秦朝元朝 B . 秦朝清朝 C . 唐朝元朝 D . 唐朝清朝
  • 17. 若要具体了解蒙古草原统一的历史,可以查阅( )
    A . B . C . D .
  • 18. (2022七下·柳江月考) 下图为某朝代形势图(局部),该朝代为(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19. 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 )                                 

    读书摘要

    时间:明朝中期

    战绩: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等

    性质: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A . 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 . 完全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愿望 C .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D .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交流
  • 20.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部分残稿整整堆满了两间房子,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竟没看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这表明他( )
    A . 治学严谨 B . 注重模仿 C . 勤奋好学 D . 品德高尚
  • 21. 下列著作能够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借鉴的是( )
    A . 《齐民要术》 B . 《天工开物》 C . 《农政全书》 D . 《本草纲目》
  • 22. 推翻明朝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
    A . 黄巢起义 B . 李自成起义 C . 清兵入关 D . 吴三桂降清
  • 23. 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与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这折射出清朝致力于( )
    A . 加强东南区域的管辖 B . 稳定西南地区的政治局面 C . 巩固西北边疆的统治 D . 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
  • 24. 这种对外政策,进取不足,保守有余,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中心自居,视外国为蛮夷,既居高临下,又处处防范,最终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了。这评述的政策是( )
    A . 休养生息 B . 民族平等 C . 闭关锁国 D . 文化专制
  • 25. 历史学家指出:“明清社会变革的一大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铁制农具的发展 B . 打破坊市界限 C . 推广占城稻种植 D . 出现晋商徽商
  • 26. 右图所示人物的主要成果属于( )

     

    A . 地理名著 B . 史学专著 C . 长篇神话小说 D . 农业科学巨著
  • 27. 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下列不属于该时期作品的是( )
    A . 《窦娥冤》 B . 《水浒传》 C . 《牡丹亭》 D . 《红楼梦》
  • 28. 下面楹联涉及的剧种是( )                                 

    尧舜生,汤武净,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角色

    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大戏台

    A . 昆曲 B . 秦腔 C . 汉调 D . 京剧
二、本卷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运河开凿以后,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唐宋时期,南方的水陆交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朝时期设立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从陆路来看,它西到兰州,东到汴梁至山东,南到广州。整个交通网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治,而且还有利于南北物资的交流和商客的往来。除陆路交通外,唐代在江南地区还注意水路交通的兴建,长江及其支流和钱塘江,还有一些大小河流都有航运。可以说,南方发达的水陆交通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陈鹦《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开凿的朝代。
    2. (2) 你是否同意“南方发达的水陆交通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统治者认识到,依靠武力征服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政权难以维持长久和有效的统治,于是他们改变策略。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在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五谷之类”及骆驼、马等牲畜,并教会当地妇女用织机织布,也教会当地百姓制作酥油、干酪、麦酒及陶器等。公元650年,吐蕃派遣使者朝贡,向唐政府请求蚕种、造酒、纸张、墨等工匠,唐政府也给予了肯定答复。

    ——摘编自邓舒《唐朝民族管理的思想理念透视》等

    材料二:清朝时期对新疆、西藏地区的治理措施

    新疆地区

    西藏地区

    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进行管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

    ——改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并分析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治理边疆地区的措施。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策略和清朝治理边疆措施的共同影响。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前奏,先后七下西洋,历时近30年。使东西方交流的范围因大航海时代而空前扩大,使东亚和南洋各个分离的地区连成一片,因此间接、间歇的交流转变为直接与频繁的交流,为之后欧洲探险家的东方之行打开了广阔的海域。

    ——摘编自邹振怀《郑和下西洋与明人的海洋意识》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唐代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大唐文化传播四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部分)

    朝代

    成就

    隋朝

    李春修建赵州桥

    唐朝

    雕版印刷术得到发明,并开始普遍使用

    宋朝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元朝

    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明朝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科技史》

    1. (1) 根据材料,找出表中的医学著作。
    2. (2) 围绕表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成就,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