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以下一组照片共同反映了( )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民国时期)

    A . 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B . 近代中国各阶层救国探索 C .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程 D . 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 2. 有人认为近代报纸“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这说明( )
    A . 报纸出现推动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B . 报纸能传递信息,影响人们思想 C . 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 D . 电影传入中国导致报纸发行减少
  • 3. “它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指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西安事变
  • 4. 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才能国安。以下时间轴展示了党的军队建设中的几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的是( )

    A . 南昌起义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十四大
  • 5. 歌曲《军爱民,民爱军》创作于1947年,流行于晋冀鲁豫一带,歌中唱到“军爱民,民爱军,军民本是一家人……”,这反映了( )
    A . 中共一大后全国工农运动的高涨 B . 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 . 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 D . 人民解放军与老百姓的血肉联系
  • 6. 右侧示意图反映了( )

    A .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B . 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C .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 D .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 7.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以及特邀五类界别共46个单位662人。以上材料说明( )
    A . 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 B . 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C .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性好转 D . 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 8.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以上表述可用于说明西藏和平解放的( )
    A . 时间 B . 背景 C . 过程 D . 意义
  • 9.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 1950年10月19日夜,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进朝鲜 C .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D . 1984年,我国开放了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 10.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以下属于这一时期的战斗英雄有( )

    ①邓世昌  ②秋瑾  ③黄继光   ④邱少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以下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从1953年开始执行

    ②使我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④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 .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了农村 B . 它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 C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 13. 以下统计图中所示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 1949年底 B . 1956年底 C . 1978年底 D . 1992年底
  • 14. 右图是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五十周年(1965-2015)纪念邮票,此邮票可用于研究( )

    A . 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历程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C . 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的发展 D . 新中国生物科学的发展成就
  • 15.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二十大
  • 16. 结合所学,推断图中所示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 17.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则四川省宁江机床厂向全国发出的“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这反映出( )
    A . 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得到了一定的扩大 B .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的推行 C . 四川地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 D . 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8. 以下城市中属于1980年兴办的经济特区的是( )
    A . 深圳 B . 青岛 C . 重庆 D . 武汉
  • 19. 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 )
    A . 毛泽东 B . 彭德怀 C . 周恩来 D . 邓小平
  • 20.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政治协商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基层民主制度
  • 21.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
    A . 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D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22. 以下主题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主题

    史实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大改造、一五计划

    C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体制改革

    D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海峡两岸的交往

    A . A B . B C . C D . D
  • 23. 某同学搜集了“核潜艇”“辽宁舰”“歼-20战机”“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等资料,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 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B . 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 C . 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D . 人民解放军战区调整
  • 24. 根据右侧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洗雪了百年国耻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A . 教育文化事业的成就 B .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C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 .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 25. 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
    A . 钱学森 B . 邓稼先 C . 屠呦呦 D . 袁隆平
二、材料分析题,本部分共4题,共40分。
  • 26.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材料一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烈士在牺牲前,给儿子写下遗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材料二    雷锋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时代楷模
    “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今天是星期日,我没外出,给班里的同志洗了五床褥单,帮战友补了一床被子……今后还应该多做一些日常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少说漂亮话”

    ——雷锋日记(节选)

    材料三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每个时期的奋斗都有标志性精神

    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精神

    __①__

    井冈山精神

    西柏坡精神

    __②__

    北大荒精神

    红旗渠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

    __③__

    载人航天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

    探月精神

    新时代北斗精神

    1. (1) 结合所学,分析赵一曼写下这封家书的时代背景。谈谈你阅读这封家书的感受。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日记中体现的雷锋精神。结合所学,列举一位与雷锋同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
    3. (3) 将下列精神按照其形成的时期填入相应位置。从这三种精神中任选其一,结合史实说说对这一精神的理解。

      A.特区精神            B.建党精神            C.抗美援朝精神

    4. (4) 综合材料和所学,说说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对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指导意义。
  • 27. 布置“经济与社会生活变迁”展览
    1. (1)

      【图像证史】

      ①中国工农红军标语:

      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

      ②农民申请加入生产合作社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将图片反映的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任选其一,结合背景,概述其实施的影响。
    2. (2)

      【人物说史】某同学采访了家中长辈使用票证的情况,以下是采访内容摘要

      从1955年开始,国家会根据人口、性别、年龄分配票证。

      那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想吃到粮食、买到衣服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取粮需要拿着粮票去粮店定量、定类兑换;买衣服也要凭布票按时、有限获取。买家电、缝纫机等需要工业品票。当时的粮票还分为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全国粮票是全国通用的,地方粮票只能在本省使用。

      姥爷家使用过的票证

      依据图文材料,概括票证使用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票证使用的原因。
    3. (3) 【词汇述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经济类

      生活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工潮;

      经济特区、转口贸易、展销;

      劳动密集型、人才市场、下海、跳槽……

      快餐店、信息处理、热线电话、微波炉;

      卡拉OK、度假村、蹦迪、潮、大腕;

      款爷、创收……

      依据表格,结合所学,概括词汇变异反映的社会变化。
    4. (4) 请你为本次“经济与社会生活变迁”展览,推荐补充其他史料,并说明理由。
  • 2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翻开新篇章
    1. (1)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
      (1912年1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
      “凡(辛亥)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彻底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依据材料一,比较二者对帝国主义国家态度的不同。结合所学,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
    2. (2) 材料二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__①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1954年,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他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1955年,率代表团参加在印尼召开的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他提出“__②__”的方针。
      请写出图中①②处应填入的内容。从①②中任选其一,说说其意义。
    3. (3)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改善两国关系的谈判。在美国看来,美苏对立一直是它所面对的严重问题,而此时世界上已出现几个力量中心,中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力量。美国要维持它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要对付苏联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就中国方面来说,要着重对付苏联当时对我国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要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需要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一件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大事。(中美关系缓和除外)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方案。说说这一方案的意义。
  • 29.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56年,国务院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核技术与航天技术、喷气技术等列在57个重点项目的前列。
    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26个部委,90个工厂、研究所和高校全部配合或参与了这一工作,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没有专业人员,科技工作者就进行突击培训、以老带新;没有图纸,就自己动手绘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正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立足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使命感是“两弹一星”科研队伍最坚强、最持久的精神支柱。
    材料二:“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使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核讹诈,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原子物理、基本粒子等理论自然科学的研究。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我国获得了总体上属于相对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没有“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很难想象的。
    材料三:中国航天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92年9月 中央决策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在太空绕地球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2005年10月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员突破掌握了载人飞船“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关键技术
    2008年9月 神舟七号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
    2021年6月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2年12月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向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移交中国空间站的钥匙,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2023年5月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意义。
    3. (3) 依据材料三,说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畅想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与生活图景。
    4. (4) 综合上述材料,畅想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与生活图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