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任务一 学习鉴赏 /4 乡愁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10-09 浏览次数: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strong>
  • 1. 朗读《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
    A . 急速、悲壮 B . 欢快、幸福 C . 缓慢、忧伤 D . 轻柔、平淡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iè)      海(xiá)    机调控(xiàng)    锐不可(dāng) B . (nong)    坟(fén)    外效应(yì)       一气成(hē) C . 栏(zhà)     育(fǔ)     足而立(chóng)    心无旁(wù) D . 骨(hái)     一(méi)    水系统(jǐ)        差不齐(cēn)
  • 3. 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
    A . 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叫两遍不成?” B . 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C . 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 . 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 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 . 《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 . 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 . 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 .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以掉以轻心。 C . 风儿从我脚底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 .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 6.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于台湾逝世。假如你要把这件事告诉同桌文文,下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哎,你听说没?写《乡愁》的那个姓余的去世啦! B . 小文子,跟你说个新闻,听着啊!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C . 文文,告诉你一个沉痛的消息,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D . 别写作业了,跟你说个大新闻,有个名人死了!
二、字词书写</strong>
  • 7. (2020九上·丹徒月考)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juàn恋,是诗歌创作历久mí新的主题之一。《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之愁,读来有一种震hàn人心的力量。多少游子,在读到这首诗时都然泪下。

  • 8.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改在后面括号里。
    1. (1) 乡愁是一玫小小的邮票(  )
    2. (2) 乡愁是一张榨榨的船票 ( )
    3. (3) 乡愁是一番矮矮的坟墓(  )
    4. (4)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
三、填空题</strong>
  • 9.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①余光中的幽默和年轻、开放的心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成都武侯祠与读者座谈“诗情与酒兴”,当吟诵起“乡愁”中的诗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指向台下的夫人范我存,“今天我的新娘就在那头”,顿时全场欢声雷动。

    ②余光中逝世的消息传出后,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说:“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这样一位优秀诗人的离世是我们大家的损失。我对他充满感念和尊敬,有一种很舍不得的感觉。”

    1. (1) 请用正楷将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 (2) 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 ) 诵( ) 世( ) 失( )

    3. (3) 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 (4) 第①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 10. 请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①《乡愁》②《你是人间的四月》

  • 11. 《乡愁》的作者是,出生于江苏南京。当代著名,他的代表作有《》(诗集)、《》(散文集)等。
四、现代文阅读</strong>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来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诗人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呼。女儿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1. (1) 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点?
    2. (2) 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语句。

      ①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②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

    3. (3) 作者说,这一瞬自己的“黄河一掬”“绝对值得”,为什么?
    4. (4) 文章开篇写黄河的风沙,有什么作用?
    5. (5) 文末“隐隐的水声”指什么?请概述并说明理由。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香山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上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寸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武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天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宇。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道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看这红日绿松,心中澄清安闲如在涅磐,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锋锋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1. (1) 整体感知全文,说一说春天、夏天、秋天的香山各有怎样的特点,再用一句话说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均用原文语句回答)
    2. (2) 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采用,在修辞上主要采用,主要写出了
    3. (3) 第④段写到:“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骄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松树为什么而骄傲?
    4. (4) 冬季香山有着怎样的性格,这一性格是由什么体现出来的?
    5. (5) 用100个左右的文字描写一景物,要写出其某一方面的特点。
五、综合性学习</strong>
  • 14. 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

    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

    下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