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12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中国古代“士”的身份随时代而变化,它既可以是少数家世显赫的高门大族,也可以是家世不太显赫的为数众多的地方乡绅。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发展 B . 君主专制强化 C . 选官制度变化 D . 市民地位提高
  • 2. (2022高二上·长沙月考)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合奏《复议新政折》,主张大力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新政人才,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1903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   )
    A . 想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 B . 开始正式培养翻译人才 C . 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 D . 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
  • 3.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有一位西南联大的学生回忆说:“我是1938年秋进入联大的。当我一入云南境内,感到愕然的是许多云南人不知有‘蒋委员长’,而只知有‘龙主席’(即云南省主席龙云);他们甚至不用中央币,而只用滇币。”这反映出当时 ( )
    A . 团结抗战的局面尚未形成 B . 国民党专制统治已发生动摇 C . 国民党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D . 地方派系影响全国抗战动员
  • 4. 下表所示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文件颁布时间

    文件名称

    文件出处

    1934年11月19日

    《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红军总政治部

    1935年5月19日

    《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

    红军总政治部

    1935年6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

    中共中央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 B . 中共在敌后战场的民族政策 C . 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的重要性 D .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
  • 5. (2022·湖北模拟) 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A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 .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已日益密切 C . 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 D . 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 6. (2023高一下·黔西期末) 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
    A . 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 B . 为商业贸易繁荣创造了条件 C . 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D . 使其成为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 7. (2022高一下·温州期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拉丁美洲国家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至此,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不能说明这时(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 . 世界联系越来越隔离开来 D . 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
  • 8.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1922-1923年,苏俄(联)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苏俄公民可以自由从事手工业和开办雇佣工人不超过20人的小企业。这得益于实行了哪项政策(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苏联模式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
  • 9.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巴黎公社在政权体制上取消了资产阶级议会制,代之以普遍选举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议制。与此同时,公社成为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构。这表明巴黎公社( )
    A . 完成了解放无产阶级的任务 B . 反对一切旧有的政府统治形式 C .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D . 给予资本主义制度毁灭性打击
  • 10. 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的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者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
    A . 是国家规模的对外殖民扩张活动 B . 强化了封建王权贵族的力量 C . 加速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D . 是一场社会合力的经济活动
  • 11.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历史上把民族工业这一发展状况称为( )
    A . 开始产生 B . 初步发展 C . 短暂春天 D . 陷入绝境
  • 12.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从1999年到201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502.7亿澳门元增长至4134.7亿澳门元,翻了好几番;人均GDP由1.5万美元增至8.7万美元,增长4.8倍,在经济体排名中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以上材料说明“一国两制”政策( )
    A . 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B . 有利于澳门的繁荣稳定 C . 符合港澳全体人民愿望 D . 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统一
  • 13. 对于经历了改革开放洪流中国人来说,1984年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可是这一年,又确确实实非同寻常,许多后来的巨大变迁,在这一年埋下了伏笔。下列事件中不发生在1984年的是(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改革全面展开 B . 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 .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 . 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 14. (2022高三上·张掖月考) 20世纪90年代我国立法工作不断加强,先后颁布了《公司法》《会计法》《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证券法》等,并对《对外贸易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上述立法举措(   )
    A . 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 B . 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 . 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 D . 标志着“依法治国”成为治国基本方略
  • 15.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 . 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B . 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C . 都纷纷发展外向型经济 D . 经济都出现高速增长
二、非选择题部分:四个大题,共55分。
  • 16.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从一级公士至十七级大良造可以逐级晋升。但是汉代的军功爵制中,分化为官爵和民爵两大等级,一级爵公士至八级爵公乘,称为“民爵”,这是庶民和小吏的爵位,规定赐民爵超过八级爵者,必须把超过的爵位转给兄弟子侄。商鞅之制,小夫(十八级爵制的最低级)死后墓上可以栽一棵树,至大夫就可以载六棵树,这是对低级爵位获得者的一种荣誉待遇,但在汉代爵制中,这种荣誉待遇也被取消了。

    材料二: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所建军功爵制与汉代的军功爵制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材料一,分析选官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 17. 经济结构合理与否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究竟什么是第三条 道路……美国总统克林顿则认为,第三条 道路是一种在企业、劳动者、政府、投资者和消费者之间新的混合型自由市场竞争经济之路。克林顿首先关注的是经济的增长,他主张的第三条道路的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卷》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

    ——据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克林顿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概念,他认为应如何处理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在他执政时期美国实施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3. (3) 材料三中邓小平对计划与市场是如何认识?这一认识在党的十四大决议中有何体现?
  • 18.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思想解放与自然科学发展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14~15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1. (1) 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人文主义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及其核心内涵,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其积极影响。
    2. (2) 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是指什么?这一方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思想价值?
  • 19.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整理的历史年表。                                                                                                                                                                                                               

    时间

    事件

    1840年6月

    英国政府派全权代表懿律率领海陆军,开进珠江口

    1842年

    魏源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

    1851年1月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1857年冬

    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城

    19世纪60年代

    奕近、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发起洋务运动

    1898年6月-9月

    康有为辅助光绪帝推行了维新变法

    I900年

    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15年9月

    阵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1945年9月2日

    中国代表参加东京湾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

    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的成立

    1. (1) 为进一步充实该年表,请为其补充两条内容。
    2. (2) 从该兴趣小组整理的年表和你补充的内容中,提取相关信息确立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